寒假優秀作文素材事例

  每個初中生都可以多利用空餘的時間做些語文作文素材的積累,這樣可以高效地提高作文寫作水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1

  做一隻充滿細節的蝸牛

  小時候,我家門前有一架葡萄。從葡萄長出來的那一天起,我就一天天監視著它們。葡萄成熟得很慢,一顆,一顆,像蝸牛。我以為我很快,因為我搶在蝸牛爬上葡萄藤之前摘到了那一顆甜葡萄。可每次回味起來,舌根依然是酸的。

  快,能讓我們獲得什麼?很多。比如更早接近終點,把悵惘留給身後的競爭者。

  那麼,在快中,我們失去了什麼?不知道。因為這個問題,快的人沒有想過。就像有一天,你推開門,突然發現你的孩子已經大學畢業,正在為沒著落的工作和捉摸不透的愛情欷歔苦惱。而你出門的時候,他還在呼啦啦地玩著溜溜球。不是嗎?

  據說,當人類還在叢林裡跟劍齒虎赤身肉搏的時候,發展出了一套快速應對的系統,在第一時間做出決斷與行動,但是常出錯。錯不要緊,因為在弱肉強食的叢林裡,快而錯比慢而對更安全。後來呢?我們進化成了猿,蹲在樹上,不用老想著被吃掉,於是就有空閒胡思亂想了。漸漸地,另一套審慎決策的系統發展起來。事實很明顯:在人類的進化史上,“慢”比“快”更高階。

  工業革命以來,奔跑了好幾個世紀的人類,像一架一經發動便再也無法停歇的永動機,以速度為終點,奔跑,奔跑!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甚至超越了預設的終點。可為什麼我們的內心還是感到恐慌?更多的時候,一旦趕到盡頭,便發現所謂的終點,不過是人生虛線上的一個小小的圓點;我們總是發現,我們失去了過程中的細節。

  我們是被歷史虛筆帶過的、缺乏細節的人。我們有追求,但沒有理想;我們有目標,但沒有信條;我們有慾望,但沒有要求。我們站在一個孤島上,記不清來時的路徑。我們努力,我們疲倦,卻不覺得充實。因為,我們刪減壓縮了生命的經驗。我們雙手盈握著的,莫不是一個看似圓滿的空虛?

  慢,不一定落後,而落後在今天不一定就會捱打。是的,有些事情說起來也許有點諷刺。很多古蹟之所以儲存得完整,竟是得益於落後,得益於慢。於是,人們從中發現了宇宙的祕密,起點即終點。於是由圓見缺,於是自多及少,於是人們發現,快就是慢,而慢是另一種快。

  慢,是放大後的細節。慢,是精確把握當下的最直接的方式。慢,是風流雲散後對前塵往事的端詳。慢,是對未來的回憶。

  精確一點吧,請別太快。請向我呈現一顆葡萄的變化,流轉的光澤,酸與甜的佳釀。請向我描述蝸牛的慢,它走過的彎路,犯過的錯誤,它的自信與謙卑,沉重與豁達,它帶著房子去旅行的樂觀,與那揹負著十字架的罪惡感。儘管在中國,蝸牛象徵著緩慢和落後,但在西方,人們卻視之為恆定執著的堅持者。它指向未來,因為人們會借蝸牛的行動來預測天氣。如果蝸牛的觸角伸得很長,就意味著明天有一個好天氣。

  詩人說得好:一隻追趕火車的蝸牛上了前程。

  2

  做事的方法很重要

  一個修行者在河邊打坐時,聽到掙扎的聲音。睜開眼睛一看,一隻蠍子正在水裡掙扎。

  他伸手把它撈出來時,被蠍子豎起的毒刺蟄了一下。

  過了一會兒,他又聽到掙扎的聲音。睜開眼睛一看,蠍子又掉到水裡去了。他又把它救了上來,當然,他又被蟄了一下。

  他繼續打坐。過了一會兒,他又有了相同的不幸遭遇。

  旁邊的漁夫說:“你真蠢,難道不知道蠍子會蟄人嗎?”

  “知道,被他蟄了三次了。”

  “那你為什麼還要救它?”

  “蟄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會因它的本性而改變。”

  這時,他又聽到了掙扎的聲音。一看,還是那隻蠍子。他看看自己腫起來的手,看看在水裡掙扎的蠍子,毫不猶豫地再次朝它伸出手去。

  這時,漁夫把一個乾枯的枝條遞到了他的手上。修行者用這根枯枝撈起蠍子,放到了岸邊。

  這回,他的手沒有再被蟄。

  漁夫笑著說:“慈悲是對的。既要慈悲蠍子,也要慈悲自己。所以,慈悲也要有慈悲的手段。”

  3

  傷痕實驗的啟示

  美國一所大學的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曰“傷痕實驗”。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願者宣稱,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尤其是面部有傷痕的人。

  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由好萊塢的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志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關鍵的是最後一步,化妝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塗一層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實際上,化妝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

  規定的時間到了,返回的志願者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

  可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與往常並無二致,什麼也沒有不同;他們之所以得出那樣的結論,看來是錯誤的自我認知影響了他們的判斷。

  這真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實驗。原來,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同時,這個實驗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一句西方格言——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