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學習計劃書範文3篇
對於剛剛跨入中學校園的新生來講,學習計劃與措施的養成教育比課堂講授的內容更為重要。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中學學習計劃書範文篇一:
1. 預習情況和方法
存在問題:預習方法不恰當,多數學生停留在“把要學的內容看一遍”的狀態,預習效率低 解決方案:端正預習態度,鼓勵學生向通過預習找難點、找重點解決疑難的方向發展
2. 課堂聽講情況和方法
存在問題:教師講課枯燥,沒有針對學生具體年齡的聽課傾向進行授課
解決方案:教師講課需增強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課時提倡學生討論和議論,激發學生學習興奮點。
3. 課堂記筆記的情況和方法
存在問題:初一學生習慣於抄板書,初二和初三學生開始轉向記重點,但採取全記的比率還較高。
解決方案:對於較難學科應該以聽、想為主。訓練學生養成重點筆記的習慣。
4. 課堂小結小結和方法
存在問題:①教師課堂小結比例比率低,以學生做練習居多。
②參考資料氾濫,阻礙學生思維
解決方法:①教師要及時進行課堂小結,輔助練習加以鞏固
②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選擇參考書
5. 討論
調查表明,目前,多數初中生存在學習被動性較強,較少人掌握獨立學習、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普遍問題。為此,教師有必要進行學法的具體指導,要開設學習方法課,引導學生尋求合適的學習方法。教師進行指導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具體指導,切忌一刀切。
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家庭原因分析
調查發現,中學生的心理問題產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長的主觀性教育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多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造成學生心理緊張,對自己孩子的資質和所處年齡段特點認識不足,無法進行換位思考,缺乏對自身教育的反思。
中學生數學成績分化原因分析
原因如下:
1. 缺乏學習興趣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心理因素
2. 意志薄弱和缺乏自信心是造成成績分化的性格因素
3. 知識出現斷層現象***基礎不紮實,沒有及時查缺補漏,形成不了完整的系統和網路***
4. 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中學數學學習的要求
5. 教師教學方法不當***授課模式僵化、師生互動少、作業佈置過多***
中學學習計劃書範文篇二: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兩種不同型別的同學:一是平時對待學習馬馬虎虎,憑自己的小聰明,學習成績還過得去,有時還會在個別學科上“冒尖”,這種人,自己得意,同學們也羨慕他有個“聰明的腦袋”;二是平時看起來很努力,很少玩,學得很苦,學習成績卻平平,有時還會在學習上出現低潮,這種人,自己著急,同學們看不起,說他“腦袋笨”。
隨著學習年段的上升,特別是到了初一、隨著知識難度的加大,這兩類學生學習成績每況愈下,“聰明的腦袋”不靈了,“腦袋笨”的則更加困難重重,自己苦惱,家長著急。
初中生學習成績不佳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他們的學習習慣不好。事實上,大約有70%到80%的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存在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初中階段是各種習慣諸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尤其是學習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變成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巨大力量,終生受益;反之,從小忽視良好習慣的培養,而讓不良習慣發展形成惡習,將貽誤終生。錯過了最佳時期,再想改掉惡習,更是十分艱難。
在初中階段,要特別注意培養認真學習、善於思考、勤於動腦動手動口的習慣,培養獨立學習、主動探索、積極進取的習慣。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從“上課、讀書、練習” 三個環節抓起。
***一***上課環節。課堂是同學們獲取知識的主渠道。然而,聽課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課堂上“走神”的現象在初中生中十分嚴重,有些甚至還做“白日夢”,頭腦思維處於空白狀態,對老師講的什麼、重點、難點是什麼,全然不知。至於只聽老師講不動腦去分析,學習處於被動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學就大有人在。
如何上好課?這是初中生特別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我認為,要上好課,首先要變“課堂”為“學堂”,變被動的“聽”為主動地“學”;同時,要注意改正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上課習慣。良好的上課習慣有哪些呢?精神飽滿進課堂,有著一種強烈渴求知識的願望,這是上好一堂課的保證和動力。其次,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養成手腦並用的好習慣,做到邊聽邊想邊記,以聽為主,這裡面既有方法的問題,又有習慣的培養。實際上,一般的學習方法經過程式化以後就形成了習慣,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往往是形成學習能力的基礎。這樣,“上好課”既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掌握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二***讀書環節。對於教科書,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不想讀”或“不會讀”。其一,認為“教科書簡單,不值得讀”;其二,認為“老師已經講了,沒有新意,不必再讀”;其三,讀書障礙很多,不想讀。其實,讀書這個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決不能忽視。要提高讀書的效果,應當把握以下三個環節:即“上課前要先讀”,即預習,可以“粗讀”,這樣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問進課堂;做作業之前要再讀,即複習,要求“細讀”;在訓練中遇到疑難問題,找到對應章節要反覆讀,要求“精讀”。另外,讀教科書還要從中把握好知識點、重點、難點,通過自己的歸納、小結,形成本節課或本章節的知識結構,把零碎的、一點一滴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體系。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訓練,同學們可親自去體驗品嚐讀書的味道,真正認識到“書本是最好的教師”,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掌握了讀書方法,自學能力也就相應地提高了。
***三***練習環節。課堂練習或課後練習的目的都是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檢查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課堂所學知識,訓練學生應用知識的技能、技巧,發展思維能力。對於這些目的,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明白,對此,教師要心中有數。一定要告訴學生,練習要認認真真地完成,因為它既是知識和能力的訓練,又是學風、意志和品德的考驗。不僅要保質保量,而且還要獨立和按時完成,更要從中有所收穫。
抓好以上三個環節***即上課、讀書、練習***,是提高初中生學習效果、學習質量的有效手段。當然,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很多,如:能自覺地制訂學習計劃並按計劃執行;自覺做到每門課進行預習;課內勤于思考,積極舉手發言,並能完整回答;能作好必要的筆記;認真複習,整理筆記,在理解的基礎上做作業,偶有錯題,但每次認真訂正;時間觀念強,不拖拉;不懂就問而不是不懂裝懂;每天準備好第二天的學習用品,或下節課的準備工作;認真系統複習,作好單元小結;……
當然,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能力的提高過程,是一個長期發展的艱苦的過程,也是磨鍊學生意志、性格、品質的過程,對此,教師一定要從小、從嚴、從點滴小事抓,要抓住現在這個初中階段的最佳期,使我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學學習計劃書範文篇三:
1、 抓住課堂四十五分鐘,學會聽課
聽課也有不少學問。學會聽課,對初中生的學習進步至關重要
課堂學習是學習的最主要環節,四十五分鐘課堂學習效益的高低,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
也許有的家長和學生會想,每個人都有一雙耳朵,聽課誰不會呀。其實不然,聽課也有不少學問呢。學會聽課,對初中生的學習進步至關重要。
首先,要集中注意聽。心理學研究表明:注意能夠幫助我們從周圍環境所提供的大量資訊中,選擇對當前活動最有意義的資訊;同時,使心理活動維持在所選擇的物件上,還能使心理活動根據當前活動的需要作適當的分配和調整。所以,注意對於學習尤為重要。集中注意、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馬往往一無所獲。
其次,要帶著問題、開動腦子聽。有些同學聽課不善於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看似目不轉睛,但一堂課下來心中卻不留痕跡。俗話說:疑是一切學習的開始。帶著問題聽課,就能使聽課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和重點,增強聽課的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帶著問題聽課,還能促使自己積極動腦,緊跟老師的教學節奏,及時理解和消化教學內容。
再次,要積極舉手發言,認真做好筆記。教與學應是雙向交流、互相促進的。學生在課堂中,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積極舉手發言就是一種參與,它既能較好的促使自己專心聽課、動腦思維,還能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都是說邊學習邊動筆的好處。筆記不僅是學習新知識的方法,也是複習舊知識的依據,同時我們還可以從筆記中發現新的問題。很多家長感到對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無從瞭解和把握,其實,每天檢視一下他們的課本和筆記,就是一種好方法。
2、合理安排時間,有計劃地進行學習
時間是個常量,需要合理安排;學習是艱苦的勞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1*** 幾個需要家長引導孩子處理好的關係
玩與學的關係,主與次的關係,發展興趣和打好基礎的關係
這裡,家長必須幫助指導孩子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首先是處理好玩和學的關係。學習是初中學生的主要任務,主要的時間和精力自然應該花在學習上。但是,學習又不是初中學生生活的全部,初中學生精力充沛、興趣廣泛,適當和有益的活動***包括“玩”***也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把孩子的閒暇時間安排得嚴嚴實實,不讓孩子有娛樂和活動的時間;有些家長卻對孩子的課餘活動放任自流,這都不利於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全面發展。要指導學生學會勞逸結合,學習時專心致志、靜得下心來;活動時生龍活虎、放得開來。學習和玩不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其次是處理好主和次的關係。初中階段學習知識的密度大大增加、學習知識的廣度也大大增加,這就需要學生能夠處理好各種知識內容之間的主次關係。學科之間有差異,基礎學科、工具學科是初中學習的重中之重,直接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一定要學得紮實。學科內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識的靈活運用是主,自己學習的薄弱環節是主,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再次是處理好發展興趣和打好基礎的關係。興趣是學習動力產生的直接原因,孩子對哪一門功課感興趣,這門學科也就往往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但是,初中學生思想和心理還不夠成熟,興趣也往往不夠穩定,有些孩子對興趣的理解也比較片面。表現在學習方面主要有以下情況:一會兒喜歡這,一會兒喜歡那,見異思遷,結果什麼也沒學好;光憑興趣學習,自己認為不感興趣的就敬而遠之,結果就成了“跛腳”。其實,初中的學習是整個人生學習的基礎,首先要學好每一門功課,初中學習過了關,高中階段就可能比較順利;即便是通常被認為是“副課”的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實際上都是將來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培養興趣必須以打好基礎為前提。
***2*** 遵循記憶規律安排學習
遺忘呈現出“先快後慢”的規律。這規律給我們指導孩子的學習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最早用實驗方法研究記憶規律的心理學家艾客浩斯發現,學習剛結束,遺忘就相伴開始了。第二天忘得最多最快,第二天需要複習的時間較長,如果第二天覆習了,第三天就遺忘少了,需要複習的時間也較短;如果第三天覆習了,第四天遺忘得就更少了„„。總之,遺忘呈現出“先快後慢”的規律。這規律給我們指導孩子的學習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及時複習。初中生學習存在一種普遍的傾向,就是隨學隨丟,做完教師佈置的作業了事。到考試時,臨時抱佛腳,從頭開始複習。要改變這種前學後忘,到後面問題成堆的現象,關鍵要做到“及時”,特別是對於那些字母符號、公式、外語單詞等意義性不強的學習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熱打鐵,及時複習。這好比在堤壩塌方之前,及時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
分散學習。“及時複習”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勞永逸”。學習的規律告訴我們,分散複習比集中複習效果更好。以學習外語單詞為例,如果當天學習了20個單詞,一位同學在當天晚上集中複習一小時,加以鞏固;另一位同學當晚複習半小時,第二天再複習15分鐘,第四天覆習10分鐘,一週後再複習5分鐘。結果後者記憶的效率明顯高於前者。利用分散學習的道理,家長可以指導孩子採用“卡片”複習的方法。例如複習英語單詞,把卡片分為左右兩邊***或正反兩面***,分別寫上中文詞義和英語單詞,然後自制七個袋子***或信封***,每袋內放置一週中某一天應複習的卡片,複習時,用手遮住一面,回憶另一面的內容。當天複習以後,就放入隔天的袋裡,以此往復有規律地交替複習,效果十分明顯。其他如數學公式等各種知識均可用卡片來進行復習。
過度學習。我國著名科學家茅以升在83歲高齡時,仍能熟練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一百位,別人問他有什麼好的記憶方法,他回答說;“說起來很簡單:重複!重複!再重複!”在學習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我們記憶某些內容,到剛能勉強背誦時就停止了學習,結果過了不久就不會準確回憶。如果能“一鼓作氣”,再多學幾遍,效果就大大提高;而且這樣熟練的記憶,保持時間也特別長久,這就是“過度學習”。一般而言,過度學習保持在50%-100%範圍內。舉例子說,背誦一首唐詩,如果用十遍剛好能基本背出,那麼最好能再讀3-6遍,這樣就能爛熟於心,倒背如流了。過度學習要與及時學習和分散學習有機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