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書鄉下人家課文

  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小編為四年級師生整理了《鄉下人家》課文資料,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鄉下人家》課文

  鄉下人家,雖然住著小小的房屋,但總愛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種南瓜,或種絲瓜,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簷***yán***。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出了青的、紅的瓜,它們一個個掛在房前,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shì***,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兒株花,芍***sháo***藥,風仙,雞冠***guān***花,大理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還有些人家,在屋後種幾十枝竹,綠的葉,青的竿,投下一片綠綠的濃陰。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裡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裡探出頭來。

  雞,鄉下人家照例總要養幾隻的。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群小鳴,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他們的屋後倘若有一條小河,那麼在石橋旁邊,在綠樹陰下,會見到一群鴨子,遊戲水中,不時地把頭扎到水下去覓食。即使附近的石頭上有婦女在搗***dǎo***衣,它們也從不吃驚。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會瞧見鄉下人家吃晚飯的情景。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xié***的田園風景畫。

  秋天到了,紡織娘寄住在他們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靜的夜裡,它們便唱起歌來:“織,織,織,織呀!織,織,織,織呀!”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讓那些辛苦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

  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鄉下人家》課文賞讀

  一讀課題,眼前就會不自主地呈現出一幅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本文正如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那房前順著棚架爬上屋簷的碧綠的藤蔓,門前空地上依著時令開放的美麗的鮮花和屋後伴著春雨從土裡探出頭來的嫩筍,那覓食雞群,那嬉水的小鴨,那鄉下人家在門前的樹陰下邊吃晚飯,邊閒話家常,其樂融融,夜裡伴著紡織娘美妙的歌聲甜蜜進入夢鄉……這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彷彿嗅到了濃郁的泥土芬芳,聽到了熟悉的蛙吵蟲鳴,感受到瓜棚月下的情趣,彷彿在與鄉下人家促膝談心,一起享受鄉下人家生活的樂趣。文章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作者還通過對動植物擬人化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裡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裡探出頭來”,“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紡織娘在月明人靜的夜裡,便唱起歌來,都體現了作者喜愛鄉村生活的感情。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善於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能隨文章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教學難點一是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特別是從未接觸過農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二是瞭解課文在空間、時間上交叉敘述的順序。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鄉下人家》課文作者

  陳醉雲是民國嵊縣人,二十年代曾在上海中華書局做編輯,主要是編語文課本,如中華文庫之《秦始皇》、《明太祖》等,還與周劍雲、汪煦昌合撰有《電影講義》。著有散文集《賣唱者》、《遊子的夢》。

  1932年上海創刊兒童刊物《小朋友》,陳醉雲是約稿作家之一,寫有兒童詩《龍王》等,並常在上海《民國日報》的副刊《覺悟》上發表詩歌、散文。

  三十年代初離開上海回嵊,在縣立中學教書,1932.8~1940.1 與張耀一起編《剡聲日報》。

  1939年應同鄉汪偽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政務次長,兼中央大學校長樊仲雲之邀,在中央大學任教。解放後閒居在家。

  1976年遷濟南與兒同住。

  1982年去世,終年87歲。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