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觀後感電影影評感受

  《蝴蝶效應》是一部由埃裡克·佈雷斯、J·麥凱伊·格魯伯執導,艾什頓·庫徹、艾米·斯馬特、約翰·帕特里克·阿梅多利、傑斯·詹姆斯等主演的科幻驚悚電影,於2004年1月23日在美國正式上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蝴蝶效應觀後感,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蝴蝶效應觀後感篇1

  看完後,我的第一感想是,只有不來人世,才能讓所有人幸福。但接下來就有了疑問,我們可以選擇不來人世嗎?即使我們也如電影主人公埃文那樣擁有回到過去的超能力,我們能改變上帝的旨意而不出生嗎?我想,這應該不是此片的主題思想吧。那麼,這部影片要揭示的含義是什麼?為什麼取名蝴蝶效應?

  我們可以看到,回到過去改變其中某個細節,人的命運就會發生不同方向的改變,即人的一生會因當年一點點不經意間細枝末節的改變,從此走上不同岔口,不能回頭。這應該就是此片命名為蝴蝶效應之原由了。但影片的意義並不限於對蝴蝶效應這一混沌學理論的說明,它似乎隱含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想讓現狀變得更好,並有機會從過去不如意的地方重新來過,結局是否可以如你所願變得完美?影片似乎也給出了答案:在一種假設有悲慘結局的時候,試圖從開始來改變它們,往往會事與願違,導致更加悲劇化的結尾。這應該才是本片的主題思想吧。

  人生有無限可能性,我們只能經歷這無限可能之一,我們總認為如果過去不怎麼怎麼樣,現在就會過的更好一些,但事實往往是,如果過去真的不那麼樣,你的一部分目的達到了,卻可能有更糟糕的事情發生在你自己或你周圍人的身上。因為你不是上帝,你無法讓事情完全按照你所設立的方向去發展,就算你有回到過去的超能力,你仍然無法將未來引向你的設計藍圖,無法準確地控制命運的方向。在你為達成某個意願而欣喜的時候,總會有另一種遺憾在等著你,永遠會有你預料不到的事情發生。因為,總有蝴蝶翅膀的意外扇動,除了上帝,沒有人能把握住這個。

  蝴蝶翅膀的偶然扇動,會帶來千里之外的颶風,一個細節的改變,就可能帶來完全不同的命運。如果我們無法預知或避免何時何處的蝴蝶會扇動翅膀,我們也就無法預知或避免生活中的哪些細節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改變。所以我們要相信,存在就是合理的,現在的你和你所周遭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別懊悔哪個人生路口你曾走錯,因為曾經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當時時空背景下無數前因和無數細節混合產生的結果,有其無可更改的必然性,這也是上帝為你命運做出的最好安排。別幻想改變過去會更好,接受現實往前走,總是強於沉迷在改變過去的幻想中。

  我們的存在都會影響到周遭的人,而周遭人的存在也會影響到我們,這正如聖經上的話:萬事互相效力。你很難說哪一種影響是好的,哪一種影響是壞的。每一個人的命運都是因果相疊,環環相扣,所以不要過於引咎自責,也不要試圖結局完美。既然我們無法選擇不出生,那就把一切曾經發生和即將發生的,都當成一種必然而欣然接受吧,往前看,少回頭!因為改變過去,或許會讓今天變得更糟,而珍惜現在,才可能讓明天變得更好!

  蝴蝶效應觀後感篇2

  《蝴蝶效應》這部電影看過之後,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會從兩方面去描述我的感受,一是從電影的外部,另一個是從劇情。

  為什麼電影名要取做《蝴蝶效應》呢?我一直帶著這個疑問去看這部電影。但是電影看完了,對劇情瞭解清楚了,我對於這個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很好的解答。於是,不得不借助百度來求得答案。蝴蝶效應是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來的。其大意為: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煽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週後在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捲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原來這裡是把男主人公比作了蝴蝶,蝴蝶煽動一下翅膀,就會引起一場龍捲風,就是隱喻了男主人公通過自己的日記回到童年,一個小小的改變,看似微乎其微,但是13年後,卻使身邊所有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是對“蝴蝶效應”這個專業術語的很好解釋。

  這部電影是在2004年就上映的。6年前美國就可以創作出這麼震撼人心的電影,然而反觀我們國內的電影呢?中國有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古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告訴我們大家應該學會珍惜時間,因為時間流逝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這世上唯一買不到的就是後悔藥。然而,在生活中,經常聽到人們在抱怨,要是可以重新來過該有多好;要是可以重新來過,我會怎麼樣怎麼樣……這部電影,導演就是抓住了這一點,設計了男主角通過日記回到從前,然後改變那時的情境,想讓事情向著好的方向去發展,但是總是事與願違這樣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在情節上具有創新性,打破常規,因此具有很大的新引力,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禁感嘆,這就是中國電影與外國電影的差距。為什麼他們就可以想出這麼好的構思,拍出這麼棒的電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跟教育有關。我國的教育,重要的就是告訴人們是什麼的道理,然而美國的教育從小就是帶領他們去探討為什麼的道理,更多的是注重他們的創新思維的培養。近幾年,我國的電影有了很大的發展,不斷有好的電影出爐,但是電影業是一條漫長的路,我們還需要不斷努力。在教育上的改變就是以後應多注意孩子們創新思維的發展,在根本上做出轉變。

  下面我將從電影的劇情去講自己的感受。

  在故事開始的時候,就為後面的情節埋下了伏筆。當我們看到男主人公躲在桌子底下,很惶恐的寫下“如果任何人找到這個,那就意味著,我的計劃不起作用,並且我已經死了。如果我能以某種方式回到這一切的開始。希望所有這些能夠挽救她……”這段話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腦袋是懵的,總感覺好像漏看了一個環節,因為這不像是一部電影的開始應有的情節。因此在這裡就產生了很多的疑問,“男主人公為什麼這麼害怕,為什麼要躲起來,為什麼要寫下這段讓人看不大懂的文字……”隨著故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問題產生了。面對小男孩Evan一次又一次的短時性失憶,不禁想問“難道他在精神上有什麼故障嗎?”看到幾個小孩調皮引發的命案,不禁想到這樣的小孩,長大以後會是怎樣的命運呢?看這部電影,真的很辛苦,如果不是老師讓我們一起看的話,我想我真沒有信心可以把它堅持看完。看這部電影,我有好多好多的疑問,暫時都得不到解答;而且中間的情節怎麼都好像脫節了,聯絡不上。Evan跟他的爸爸面對面坐著,很平和的談話,可是鏡頭突然一閃,Evan的爸爸死死的掐著他,然後說“他必須死,這是唯一的方法”。難道Evan的爸爸有精神病,不然的話,為什麼會住在精神病醫院。可是,是什麼使得一個父親可以下此毒手,想要掐死自己的親身兒子?一個有一個的疑問接踵而來…….

  在電影中,男主人公藉助日記回到過去改變人生,讓一切重新來過。而且影片也是圍繞我們最關心的親情、友情、愛情而開展的。當事情發展不好的時候,Evan就寄望於日記,希望通過日記回到過去,改變未來。因此,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Evan小時候會一次又一次的短時性失憶,為什麼之前的情節會脫節,原來那些消失的記憶是成年的Evan回到過去的行為。由於Evan還處於兒童期,沒有長大這些經歷,因此不會有這段記憶。可是,無論他回去多少次,都只是徒勞,因為每一次人生在最後都會出現意外,親人、朋友、愛人總會有受傷的,凡事都不會盡善盡美。

  這就是我們現實的生活,沒有完美的結局。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一切可以重新來過,如果世界上有後悔藥賣,我們希望可以回到故事的開始,自己重新匯出人生的舞臺劇,讓它向美好的方向發展。如果有一次回到過去的機會,由於現實的缺陷,後面又會產生不如人意的事情,那到時又怎麼辦呢?難道像電影的主人公Evan那樣,讓一切重新來過?那麼我們的人生將是怎樣的呢?不斷地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往返,永遠後悔,永遠再來過。Evan在往返了幾次之後,選擇回到了生命之初。在母親快要分娩的時候,他將自己扼殺了。在沒有他的世界裡,家人、朋友、愛人都生活得很好,一切都是那麼的幸福。這就是故事最好的結局,所以我覺得,我們不要總是抱怨生活不如意,不要總是想著回到過去,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可能就是最好的。昨天是今天的過去,今天是明天的過去。昨天的生活,對我們來說已經有遺憾了,已經無可挽回了。現在唯一能做的,是不要讓今天再成為明天的遺憾。

  “你沒有生命線,你不屬於這個世界”這是電影中那個巫婆對Evan說的話。聽到這話後,Evan的母親哭了,哭的很傷心,因為Evan是她的第3個孩子,前2個孩子都流產了,Evan的出生對讓她認為這是一個奇蹟。讓我們再回到電影的末尾,Evan選擇在母親的肚子裡扼殺了自己,不要讓一切悲劇發生。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假象呢:在Evan前面的那兩個孩子,是不是同他經歷了一樣的命運,最後都做了一樣的決定,就是扼殺自己?這也許就是那3個孩子的宿命吧!不禁感嘆這3個孩子的偉大,為了家人、朋友、愛人的幸福,犧牲了自己。

  《蝴蝶效應》確實是一部很精彩的,很有內涵的電影,使人產生很多的想法,發人深省。

  蝴蝶效應觀後感篇3

  本片更像一個雜交品種。

  庫徹沿著《羅拉快跑》的方式不斷回到過去並試圖改寫未來,但是每一次的回去都會對未來造成不可預知的影響,這也正是本片叫做蝴蝶效應的原因。

  與其說庫徹在玩穿越,不如說他跟《彗星來的那一夜》裡的女主一樣,創造了更多的平行空間。

  因為當小胖子被綁在床上的時候,他預見了庫徹在後面的穿越中會被綁到床上。這裡,應該是各個平行空間的小胖子開始互相影響。

  本片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不斷插敘的敘事方式,這是雜耍蒙太奇的高階形式,也更符合本片關於記憶尋找的主題,因為人的記憶本就是如此碎片化的,所以本片呈現出的意識流形態的敘事方式給本片加分,關於這種敘事形態,可以參見《追憶似水年華》

  小時候的庫徹出現了幾個怪象:

  首先是在餐廳拿著刀,這裡是一次穿越,旨在恐嚇女朋友的父親停止猥褻。

  然後是一張殺人的畫,是在獄中憤懣不滿的具象體現,呈現到小時候的畫上面。

  這兩個是第一次的敘事方式下呈現出來的怪象,並通過後面的穿越加以解釋。

  接下來是幾次隨意的,對後來產生影響的可控怪象:

  首先是:小庫徹回到了爆炸時,菸頭把肚子上燙出了一道疤。

  然後是:獄中的庫徹為了像基督徒證明,回到畫畫時穿破了自己的手掌。

  最後是:庫徹為了救狗,讓小胖子刺死了女友弟弟。

  這幾次是庫徹已知具備回到過去改變未來的時候,自主有意識地改變。

  對於這種改變,有兩個人進行了兩次勸導,第一次是小時候的父親,直接想掐死穿越的庫徹,第二次是庫徹的大學室友,那個染著悟空頭的殺馬特好朋友。他們都試圖讓庫徹放手停止這種人為的改變。他們所代表一派也是最後的醫生呈現出來的觀點:你神經了,你的父親要照片回到過去改變未來,而你要日記,其實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只不過是一場華麗的YY,本片進行到這裡,已經秒殺了《禁閉島》。

  然而我們回到當初醫生的建議,就可以看出端倪,要庫徹寫日記的是他,試圖讓庫徹拿不到日記的也是他,並不是為了治療失憶,更不是庫徹瘋了。

  本片有更為巨集大的野心——真實是什麼?到底什麼是真實的?是這一切都是泡影還是平行空間真的存在,不過每個空間的人都沒有相互影響,而影響到的人卻被關了起來。

  為了表示這種思考,導演臨終加上了一段:庫徹再次穿越回去,回到了小時候,恐嚇小女孩遠離他,於是女孩跟弟弟回到了母親的懷抱,一切都美好地發生著,而庫徹也燒掉了這些日記和影像。

  但是,請注意,最後的一場擦肩而過,兩個人的生命再次產生交集,意味著平行世界的兩個人開始影響,正如同小胖子當初被影響一樣,而庫徹,既然可以通過日記,又可以通過影像,並不代表之後不能通過別的東西回到過去然後改變。

  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這裡想來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