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藥物外滲的處理方法

  大家都應該聽說過外滲吧,特別是化療藥物外滲,化療藥物外滲是非常嚴重的事情,那麼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一

  1. 一旦發生,立即停止藥物推注或輸注,保留注射針頭;回抽殘留的藥物,回抽的血及液體量以 3~5 mL 為宜;在滲漏部位皮下環形注射相應的解毒劑再拔針。

  2. 抬高患肢 24~48 h,避免區域性受壓,促進血液迴流,減少區域性組織腫脹。

  3. 根據所用的化療藥物進行熱敷或冷敷或 50% MgSO4 溼敷。

  4. 疼痛劇烈者可用 2% 利多卡因 100 mg 或 2% 普魯卡因 2 mL + 地塞米松 5 mg 區域性封閉。

  5. 功能鍛練:指導並鼓勵患者進行合理的屈肘、握拳、外展、內旋運動,避免出現關節強直、肌肉萎縮等嚴重後果。

  6. 密切觀察。外滲損傷潰瘍一般 3~10 d 發生,觀察時間不得少於 10 d。

  二

  區域性外敷方式,根據化療藥選用

  1. 冷敷

  蒽環類抗腫瘤藥、紫杉醇、氮芥等化療藥滲漏早期***24 h 內***,區域性首選冰敷,可減少滲出藥物的吸收,滅活某些藥物的區域性破壞作用。同時,冰敷可減輕疼痛及對組織細胞的損害。

  2. 熱敷

  對於長春鹼、長春新鹼、長春花鹼、長春地辛、長春瑞濱等藥物在發生外滲後的 24~48 h 內每天至少 4 次熱敷,每次 15 ~ 30 min。區域性加熱可使血管擴張,促進藥物分佈和吸收,有助於藥物在損傷部位的擴散,通常用於非 DNA 結合型藥物外滲。

  3. 溼敷

  長春新鹼、柔紅黴素、吡喃阿黴素、阿克拉黴素、表阿黴素、米託蒽醌、足葉乙甙外滲後***24 h***可選用 50% 硫酸鎂溼敷,以促進液體吸收。

  三

  解毒劑的選擇,區域性使用

  1. 環磷醯胺、長春新鹼、長春花鹼、長春地辛、長春瑞濱、紫杉醇

  區域性注射透明質酸酶 300 u + 生理鹽水 2 mL,透明質酸酶能夠破壞組織中的透明質酸,從而使潰瘍發生率減少了 50%。

  2. 氮芥、順鉑、絲裂黴素、更生黴素、放線菌素

  選擇皮內/皮下注射硫代硫酸鈉***其中絲裂黴素外滲可以區域性塗抹二甲亞碸,可抑制炎症反應和預防組織壞死***。

  3. 蒽環類

  首選解毒劑右丙亞胺、右雷佐生***已批准用於治療蒽環類抗生素靜脈注射給藥時的外漏***,此外可區域性塗抹二甲亞碸。

  4. 阿黴素、長春花鹼、長春新鹼

  可區域性注射 8.4% 碳酸氫鈉 5 mL +地塞米松 5 mg,減少藥物與 DNA 結合,減少炎症反應。

  絕大部分抗腫瘤藥對面板、皮下組織、粘膜及血管有明顯刺激,當抗腫瘤藥物輸注過程操作不當時可導致藥液外滲,靜脈用藥一旦滲漏到血管周圍的軟組織中,輕則面板出現紅斑、脫皮、腫脹、劇痛,重則可引起面板缺血性壞死,甚至功能障礙或肢體殘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