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司機開車遇到堵車的正確操作方法

  隨著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快,道路也是越拓越寬,但是城市的發展已經趕不上小汽車的普及, 考駕照成為了熱門,大學生都紛紛加入 考駕照的行業,但是車多了,堵車就在所難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

  1.堵車時,儘可能與前車在左方向上錯開一點,使自己能看到前方的好幾輛車。

  2.前方車起步後,讓出一個車身的距離再起步跟上,同時注意前面四五輛車的動態。如果最前面的那幾輛車只前進了一米就亮了剎車燈,那你乾脆就別起步了,以防來不及剎車造成追尾事故。

  3.起步不要過快過猛,跟車不要太近。這一點是最需要注意的,堵車經常不是一時能解決的,起步太快很容易出事故。在低檔位低速的情況下,儘量提前掛進空擋利用慣性空擋滑行一小段。

  4.跟上前車後,如果最前面的車還在動,你可以稍踩油門穩穩跟進,一旦發現最前面的車加速了,就切入二檔。反之,最前面的幾輛車已經亮了剎車燈,就立即掛到空擋鬆開離合向前滑行。

  5.如果不是熱得冷得受不了,最好關閉空調,這樣車起步加速會更快捷,別人更沒機會擠進來,就會有更多的機會變道擠到別人的前面去。

  6.密切注意左右的車輛有無變道擠進來的意圖,如果有,就跟緊一點,反之就跟遠一點。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靠最左或最右的車道行駛,避免兩邊都有車要擠進來的局面。

  7.在前車沒有完全停下來之前,你也不要讓自己的車完全停下來,並隨時準備掛到二檔再跟進。

  新司機判斷車距的方法:

  行駛中找車道的中心位置

  在行車過程中,車輪的行駛軌跡有利於司機能夠儘量避開路面上的小坑窪,以此減少車輛顛簸程度。同時,它還能夠避免司機在行車中車輛跨著分道線行駛,或是壓著黃實線行駛等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那麼,如何判斷車輛行駛在行車道的中心位置呢?

  其實,在車內也能夠找到車道的中心位置。通過觀察左右後視鏡,便可以觀察到車輛距左右分道線的距離,以便司機對車輛位置進行調整。此外,司機還可以通過中控臺或發動機蓋上的標誌物來檢視左右車距。觀察左側分道線時,一般可以通過將左側車燈邊緣沿左側分道線行駛,此時車輛就在車道中心位置;也可通過檢視中控臺右側位置,以中控臺中心點略靠右側位置,沿分道線行駛,也可將車輛保持在車道中心位置。

  併線前觀察與後車距離

  在行車時,總免不了左右併線超車的情況,此時就需要司機觀察自己車輛與後車距離,從而做到安全併線,以免意外的發生。在併線前,需要先觀察所併線方向的外後視鏡,當車輛佔滿整個後視鏡時,說明自己的車輛與後車距離只有3~5米,這個距離併線不安全,容易發生碰擦等事故,因此不建議此時併線。當後車佔所併線方向的外後視鏡1/2時,這時自己的車輛與後車距離7~10米,若觀察後車速度保持不變,並沒有急於加速時,司機可以考慮以不低於現行車速快速併線,否則,建議保持原行車軌跡行駛。當後車佔所併線方向的外後視鏡1/3時,說明自己的車輛與後車距離至少在10米以上,這個距離足夠併線,司機可以以不低於現行車速迅速併線變道,不要速度太慢令後車感到壓力。

  如何判斷與前車的距離

  在行駛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等待紅燈或堵車的時候,停的距離與前車太遠,容易被別的車“打尖”***廣東方言,指人不守秩序而插隊的行為***;停得太近,又容易發生擦撞事件。那麼,這時怎樣觀察自己車輛與前車的距離呢?

  一般來講,司機可以以保險槓為觀察的中心點,當看不到前車後保險槓時,就不要再靠近,因為此時自己車輛距前車不到半米的距離,離得如此近,即便自己不怕起步撞到前車,也難保前車不會向後溜車。當觀察視線能與前車後保險槓上端重疊時,此時車輛距離前車約有1米,在等待紅燈時保持這樣的車距是最好的,既能防止前車溜車時發生碰撞,又可以防止兩側車輛見縫插針到自己的前方。在視線能觀察到前車後輪下端接近地面時,這時與前車距離約為3米。

  這樣靠邊停車不刮蹭

  如何保證右側靠邊停車時,既不會過近蹭到路肩,又不會距離過遠,這對於絕大多數司機來說是非常難掌握的。其實在右側靠邊停車時,司機同樣可以通過後視鏡來檢視自己車輛與路邊的距離,以免壓到路肩,也可以防止因停得過近而擦傷輪轂。

  另外,司機也可以在車內以中控臺為觀察點直接觀察車輛與路肩距離,以中控臺中心點略向右側移動10釐米為目標點,與路肩重疊即可,此時車輪與路肩距離大約是20釐米。如果還是不能正確掌握,自己還可以再他人的幫助下在中控臺上貼個醒目的注視點位。

  如何正確掌握車輛與周圍距離還需要你自己親身體會一下,以上的小竅門或許對你有所幫助,但並不能準確到每個車型當中,這是因為車輛尺寸大小、駕駛員的身材、駕駛習慣等原因,還需要自己再做一些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