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力量紀錄片觀後感

  下面是為你準備一些關於公司的力量觀後感的觀後感作文,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公司的力量不是一部介紹各大公司發展歷史的紀錄片,不是一部介紹公司內部結構、體制、管理方法的紀錄片。在觀看了紀錄片公司的力量***七***後,我不得不感慨日本在二戰後期使本土經濟得到飛躍的速度是如此之快。在日本公司的崛起,使日本的經濟曾躍居世界重要地位,也動搖了日本在之前所崇尚的“官尊民卑和重士輕商”的思想。

  公司的力量***七***在世界現代化程序的背景下,梳理近代以來日本國內的“公司”的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脈絡,探討其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等諸多層面相互之間的推動和影響。而又以松下、夏普、豐田等多家公司的經營方式和理念的提出和比較總結,使我們看到了日本促使公司在一個世紀內蓬勃發展的主要因素。其根本宗旨在於:以公司為載體來觀察市抄濟,思索國家發展進步的路徑。

  解說詞裡提到“人們發現,公司歸根到底是人的組織,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調動人、激勵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益和利益的新來源,只有那些善於汲取先進文化並創造出自己獨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為時代的佼佼者。”而在這點上,我們可以看到,只有不斷的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但是也要避免拿來主義,所謂的我們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將理論聯絡實際。而在紀錄片裡提到的極力主張引入新文化的福澤諭吉,就並非一個簡單的拿來主義者,“福澤最重要的思想是儘管西洋的東西得到了很好的介紹和接納,但是在應用的時候,如果不把日本人的精神和需求、日本社會的歷史傳統、社會風氣以及社會自身的特點作為根本,只是把西洋的東西借來使用是不行的。”日本在吸收了美國公司成功的經驗和管理模式以後,使之適應了本國的發展,以來強身。

  思想對於一個民族的進步是站在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度的,在紀錄片當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一個細節,在一位前來觀察的英國記者在報告中寫道:“日本人非常懶惰,這麼懶惰的國家,經濟是不會發展的!”這讓日本人很氣憤,因為他們一直認為自己很勤勞。而正是這個外國的記者的評論,我們補課否認的是在某個層面上對日本民族思想上所帶來的刺激。而當日本的經濟學家們去美國學習後所得到的經驗在日本公司得到應用,這種現代化的生產方式,改變了日本人的時間觀念,所以日本人在工作上更是注重效率並且十分忌諱遲到的。

  只所以說日本的公司在二戰後期得到了飛躍的發展,是吸取了百家的精髓的,他們是個好學的民族,日本人不僅僅在美國公司中學習到成功的經驗用來結日本公司的實際,福澤諭吉還借用了勸學“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用來教會日本人的第一件事就是人人都是平等的。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人們對工作的熱情,對一個國家的責任感更得以增強,如解說詞中所說的“一個國家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每一個國民,決定了它在人類進步歷程中的位置和高度,而這一點,將深深地鐫刻進本國公司的文化中,成為其最核心的競爭優勢!”使得日本在公司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人不會說自己是單個的個人,當你問到時,他們會很榮幸的告訴你,我是“松下人”、“東芝人”、“豐田人”等,無可厚非的是,日本人受到武士道的傳統思想影響,將其武士道精神融入到了現代公司之中,使得日本人都有一種為國家而努力的使命感。將個人的工作結合到公司之中,再上升為集體主義精神,為國家的努力,這種責任感往往會使得民眾的內心更加的強大,從而激發了日本人在公司的建設中的潛力。

  在紀錄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公司的崛起,是發展在“明治維新”這樣一個時代的社會背景之下的,而“明治維新”所提出的政策和思想引導在日本公司的發展上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自明治維新以來,主導開放改革的日本精英階層就意識到:思想解放是國家進步的根本。明治維新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確保了人的權利的平等和自由。猶如解說詞中提到“美國學者傅高義認為,在日本對應當為集體利益攜手合作的認同,仍然保留在所有的公司之中。這個社會所有的組織與個人都擁有國家的目的而造成共同努力的渴望。”所以在日本的公司裡,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公司不是股東的,也不是經營者的,而是公司職員的,整個公司就像是職員的家,給職員有一種歸屬感,這是日本企業文化最大的特點。

  著眼於世界的發展,不僅僅只看到自己公司的利益,所謂的在公司的建設上,還需要有獨到的眼光,就是企業的人都要知道社會所需而去滿足社會的需求,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不僅僅只著眼於當前的利益。讓松下幸之助受益匪淺的“三方得利”之說,意思是說,做買賣要讓買方得利、賣方得利、還要社會得利,掙錢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能持續地掙錢。也可以給我看到這也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的延伸,只有不斷的發展,適應社會,才能得到更持久的獲利。而松下幸之助在後來公司的發展,也吸收了美國五天制的作息制度,讓那個員工們更好的得到了勞逸結合,日本公司首先關注人,他們認為管理要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數量為本,或者以利潤為本,他們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創新力,他們傾聽顧客的聲音,不斷考量自己的價值,是否有利於股東、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日本企業的文化,就是在政治制度的引導下,在思想學家的思想指引下,以人為本打造企業自身的模式。就像明治維新時期一樣,這位優秀的學習者總是善用自己所長,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豐田汽車的生產線上,有一根特別的拉繩,被稱為“安東繩”。任何一名員工只要發現異常,就可以拉動繩索,停止生產,以防止次品注入下一道工序。而這也看出了日本人做事更嚴謹,更注重細節。

  吸收別人優秀的精髓,結合到自身的發展中去,公司更需要以人為本,以創新的精神為引導,把握經濟的發展和趨向,打造自身的企業文化。無論身處何種文化環境,惟有更好地調動起自身文化中激發個潛能的優勢,更好地解讀人與組織的關係,才有可能贏得競爭!

  

  公司的力量由大國崛起原製作班底耗時兩年,跨越八國精心創作而成。是中國第一部深度探討公司制度的紀錄片。該片製作精良、勸優美、實地拍攝數十家公司、採訪百餘位中外學者、間或穿插以趣事軼聞並展示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以客觀的視角梳理歷史、發揚理性精神啟人心智,確實實現了他們“用歷史來關照現實、以現實來設問未來”的初衷。

  略顯遺憾的是,該片從掃盲的角度出發,拾取零碎的故事串聯全片,顯得邏輯混亂,拼湊零散,沒有貫穿始終的主線,看罷似乎有思想的火花被某一句旁白撞擊後迸發,這些光芒僅是一閃而過,只記得畫面華麗內容豐富,對整個公司制度發展的歷史卻無法梳理出清晰的脈絡。而且央視固有的意識形態也十分不討喜,以旁觀者的姿態故作深沉,對別國的分析鞭辟入裡,說起自己的不足輕描淡寫,說到成績便堆砌起華麗辭藻反覆歌頌。紀錄片不應帶有明顯的傾向性。

  縱觀公司的發展史,表面充溢著征斂財富的快意和光鮮,歷史的車輪朝著文明的方向緩慢而持續地穩步推進,背後那些令人嘆惋的失敗嘗試和血淚交糅的故事都零落成時間的灰燼。公司鎮、洛克菲勒、三角女工襯衣公司大火、凱恩斯、安東繩、鄭觀應、電晶體、專利法、世紀之藥,這些字眼如同公司發展程序中的地標,千萬種偶然之中的必然,促使公司——這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日趨完美。如果追溯到源頭,探尋催生這一偉大產物的精神力量,那是企業家誓言中振聾發聵的呼喊:“我要做有意義的冒險。我要夢想,我要創造,我要失敗,我也要成功。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驕傲而無所畏懼。”是對自由的嚮往,是自我實現的願望促使一群勇敢的冒險家來到廣大世界正中的舞臺,揮霍才智與夢想,做最華麗的冰上舞蹈。那份不畏失敗,世界盡在手中的意氣,在今日想來也讓人熱血沸騰。

  亞當斯密說:交易可能是人的本性之一。而在我看來,是人性中的貪婪,對財富的渴望,對資本的需索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勢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為了更快速地聚集資本,實現利益最大化,良好的市場秩序和社會環境成為必需,標準時的出現、種種技術革新、趨於健全的法制應運而生,為公司的發展鋪平了道路。追求財富是最本源的驅動力。縱觀公司發展史,原始資本積累時期工人悽慘的生活境況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節約成本,後來企業主動限制工時提高工資亦是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因為追求財富,進步才成為歷史的必然,阻礙它前進一切的終將被毀滅。正如歷史反覆印證的,“任何忽視市場力量,不能發揮公司組織優勢的國家或社會都會逐漸凋落。”

  公司最大的三個特徵是有限責任、投資權益的自由轉讓和公司的法人地位。它凝聚起個體的能力,使公司成為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主體,也使勇於奮鬥的人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因為擁有足夠的自由,科學技術得以迅猛發展。然而推動工業化的程序,需要更多勞動力的參與,他們中大多因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而解放出來,為了獲得就業崗位,不得不接受在利益驅動下資本家所提供的惡劣的勞動環境。在企業家看來,勞動力是商品,價格由市出定,而工人對生存的要求也必須得到保障。經過漫長的摸索,人們才發現,只有高於公司自願行為之上的制度力量才能形成真正的制約,社會保障機制逐步建立起來。誠然自由使公司充滿張力,創造財富卻絕不能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只有被限制的自由,在賦予其法律價值和制度價值之後,才值得被尊崇和堅守。如果放任市場自由發展下,財富階層的貪婪和貧困階層的暴力必將導致社會動盪,人們辛苦建立起來的文明將被自己親手摧毀。

  在漫長的探索中,人們嘗試過多種方式來最大程度地發揮市場調控的優越性,也積極避免其盲目性帶來的損失。凱恩斯理論和羅斯福新政使得政府對市場和經濟規則做了更多的介入,德國納粹政權更曾將資本主義和專制獨裁的完美結合推上頂峰。經濟活動中個人和文化的作用也不可忽略。日本在傳統的儒教思想和資本主義之間找到了一個適當的結合點,綜合考慮日本人的精神需求、歷史傳統、社會風氣,提出“公益即私利,私利能生公益”,為經商找到了高尚的動機,與西洋文化中的個人主義不同,日本公司更注重公司的社會使命。放在第一位的目標,不再是股東利益,而成了回報社會和國家,同時也把實現所有員工物質和精神幸福作為公司的核心理念。對個體意志的重視是在組織上重新發掘了人的價值,也使得日本公司文化更具網友原創投遞力,成就了經濟騰飛的奇蹟。

  時至今日,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已經到來人們反對各種形式的壟斷,保護創新的生態環境,也給新興的公司更多機會,因為開拓新技術時,經驗積累並不佔據優勢。跨國公司也通過合作收購等方式紛紛崛起,舊能地節約成本,開拓市場,努力帶給消費者他人無法提供的東西或服務。如今無母國公司已經出現,它是真正意義上超越國界的公司,它會是公司發展的新方向嗎?公司發展的歷史究竟會朝著哪裡前行?擺在我們面前的依舊是充滿了機遇和未知的世界。狄更斯說:“這是個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是時代;這是個充滿希望的春天,這是個令人絕望的冬天;我們前面什麼都有,我們前面什麼也沒有。”從這部片子中看到了多遠的過,何妨暢想,創造更遠的未來。

  

  看完後的第一時間最真實迫切的感受就是具有強烈的震撼感和穿越感!

  公司的本質是一個為了創造價值和利益最大化的組織機構,組織的目的是要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只有充分發揮應用每個人的優勢才能實現創造價值的最大化。

  全球化程序使中國經濟社會轉型迫在眉睫。在國外眾多國家經濟社會轉型中,比如世界上最早經歷經濟社會轉型的英國,其公司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英國經濟社會的轉型。

  肩負著中國經濟社會轉型重任的我們,需要樹立新的思想,新的價值觀和對世界全新的認識。既要勇於創新學習,又要緊跟時代步驟,隨時做好走到時代前面的準備。狄更斯在一百多年前發出的聲音在今天依舊迴響: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一個令人絕望的冬天;我們前面什麼都有,我們前面什麼也沒有……另外記住: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任何都會隨時間落後與時代,社會需要不斷向前進步。

  只有具有強烈危機感的人,才能時刻保持高度警惕,以此來面對競爭日益激烈複雜的社會生存。作為一家公司尤其是一家創業性質的公司及公司中的每一個員工,更必須注意培養自己的危機意識感。縱觀歷史上的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其中1929年的經濟危機是怎麼製造出來的,經濟學家們到今天對此也依然沒有定論,就最近的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波及到了眾多國家,包括我們偉大的祖國,其影響之深遠,至目前還在恢復期。在市抄濟中,任何公司任何企業,都有面臨經濟危機的時刻,我們先不考慮政府會處於一種什麼樣的位置和會做什麼?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公司的明天,不是等待到來,而是提前介入,沒有人可以左右變化,只有走在變化之前,才能更有效和準備地接受任何考驗,少者還能借助成長壯大。但無論公司在面對任何危機時,市場永遠是拯救並從危機中脫穎而出的有效法則。

  公司以服務不同級別的消費群體,需要聽到的是多元化的聲音,這樣才能更快更準確的的做出判斷。所以作為公司員工和公司受眾群體,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公司發展中來,為公司發展提出有效可行的意見建議是加快公司不斷向前發展的催化劑。何為現代企業?這應該從職業經理人步入公司管理舞臺開始。美國學者錢德勒認為,當一個企業中層和高層皆為領取薪水的經理人員所控制的時候,便可適當的稱之為現代企業。我一直都很傾慕那些,能夠在適當的時候離開自己一手建立的公司並認為這是實現公司無限壯大和公司萬年長的最重要的事情。因為這些本也就不是一個常人可以做到的。

  任何公司都把自身發展的企業文化作為靈魂和精神支柱。日本的企業文化我個人認為是比較能夠抓住人心的,每個人都想獲得自己理想的人格和平等。公司,不是創始人的,也不是股東及各領導人地,它是每一個員工共同的。其兩個代表人物,澀澤榮一和松下幸之助是我在看過該部電視劇後對於企業文化影像比較深刻的兩個人。勸學篇開篇第一句:天不生人下之人,也不生人上之人。提倡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社訓敬天愛人道出:人心才是最有力的。而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的中國,孝弟忠信禮義廉恥,這些人類本心的東西,更應該引為重要。

  社會的進步源於人類不斷的創新以及對新事物的汲取。基礎研究的突破才能不斷提高創新的高度。要創新,就必須給思想自由的天空,這樣的創新才能站在科學最前沿。無所保留沒有祕密的創新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以此達到突破性的創新。創新是公司生存的宿命,公司是人類創新的先鋒。未來總在想象之外……

  最後,人永遠都不要坐以待斃和自欺欺人,記住那句話:承認貧窮並不可恥,不努力克服才是墮落。公司的力量,也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力量合起來的力量,改變世界,是千千萬萬個公司裡的萬萬千千人一同努力及使命。

  

  今天就談談看了公司的力量紀錄片之後的一些感受,與各位分享。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五集危機時刻和第八集創新先鋒、第九集本土雄心。該紀錄片通過對五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九位國際知名商學院教授的採訪,幫我們詮釋了公司在經濟和國家發展中的作用,並提出了一些公司發展的規律。

  在危機時刻這一集,談到了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美國、德國等國家的應對之策,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經濟從公司和政府相分離到出現混合式經濟體制,國家還是規範公司的發展,以及美國公司法的建立。同時,也看到羅斯福總統的在面對經濟危機時候的救市計劃,其中就包括加大國家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拉動就業,減少失業的措施。而2008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下,中國所採取的救市計劃中也有類似的措施,讓我們感嘆歷史何其相似。

  在創新先鋒這一集,讓我們看到了日本在二戰之後的崛起之路,以及美國對日本崛起的恐慌。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之後,美國再次依靠創新、軟體、網際網路、電晶體等核心技術成為全球經濟的主導者。看了該集,讓我們認識到了創新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創新誕生的先決條件是自由,創新的主體是公司,創新的保證不是技術而是管理。美國之所以可以擁有如此多的核心技術,源自於美國政府建立的大學、企業、研究機構的產學研模式,而中國也在推行這種模式。

  但是我們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卻並未有美國如此高的技術轉化率,這也讓我們不得不深思,每年國家向大學和研究機構投入的巨資,是否都得到了回報,為何無法得到有效回報的原因還是因為公司組織機構不健全,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或許杜邦公司從知名大學聘請教授做科研,最終研發出可用於多種商品的尼龍材料,應該成為中國產學研模式的榜樣。

  在本土雄心一集,講述了中國公司發展的歷史,講述了清末時期、民國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公司形態發生的巨大變化,讓我們再次看到改革開放和市抄濟體制下,公司對國家競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這一節中,聯想柳傳志、吉利李書福、金蝶軟體徐少春等著名企業家都站出來談了自己對公司的認識,對公司發展和國家發展之間關係的認識。

  金蝶軟體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公司的力量中有一段訪談這樣表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撒於這個國家企業的實力。公司的力量這個名字就彰顯了這樣一種特徵,它再現了企業在當今國家作用、責任和使命。”徐少春的這段話給我很大的啟發,我想這也是公司的力量這部紀錄片拍攝的初衷,因為在和平的年代,市抄濟的體制之下,全球成為一個經濟共同體的形勢下,國家之間的綜合實力不再是軍事實力的比拼,而是企業實力的比拼。

  公司的力量可以給企業、政府、社會起到警示作用,我們國家的發展不能夠偏離公司的發展,要為公司發展創造理想的環境。同時,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創新決定著一個國家創新的好壞。這也告訴企業家們,要注重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和改革,否則會毀掉企業的創新。

  作為改革開放環境中發展起來的中國“公司”的一個代表,金蝶一直以來對中國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中國管理模式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徐少春認為公司的力量的選材、視野與深度,必將啟迪經歷過危機的中國群體,開創屬於中國的“公司的力量”的時代。這也是為什麼金蝶軟體要聯手中央電視臺,在當前的市抄濟與歷史環境中,打造如此一部公司的思想史、啟迪曲、勵志片的緣由。

  金蝶軟體不僅參與了公司的力量的策劃,而且其自身也在幫助中國企業尋找先進的公司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從金蝶明珠會,到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從打造中國企業無邊界交流平臺,到創新中國管理模式,是徐少春對“公司的力量”思考後的行動。

  2010年6月5日,深圳金蝶軟體園,在金蝶明珠會理事大會上,百名企業家共同釋出創新中國管理模式宣言,肩負國家戰略轉型時期企業家使命,積極推動產業轉型與升級,創新中國管理模式,推動中國管理變革,以此培育產生更多世界級中國企業、世界級中國品牌,讓中國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

  正如公司的力量中所談到的一樣,我們現在之所以缺少創新和核心技術,是因為我們的管理跟不上創新的步伐,無法為創新提供肥沃的土壤。發掘成功的管理模式,讓公司成為創新的主體,讓優秀的管理模式為中國創造更多的核心技術,這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