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紀錄片觀後感範文精選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紀錄片《一帶一路》由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重點立項,攝製組累計行程20萬公里,足跡跨越亞、非、歐、美四大洲,對“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和國內新疆、福建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建設工作進行深度拍攝。你看完《一帶一路》這部紀錄片有怎樣的感想?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帶一路觀後感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一帶一路觀後感文章篇1
中國再次敞開古老而厚重大門以最新姿態迎接世界的到來,一帶一路是中國崛起之路,是雄獅睡醒之時,曾經的絲綢之路揭示歐亞大陸過往的輝煌,馬可波羅的造訪讓歐洲商界達到共識“想要得到更多的財富就要去東方,去中國”。從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的絲綢之路,距今2200年左右,中國將再次開啟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線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無論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應對危機、加快調整,許多沿線國家同我國有著共同利益。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我國同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帶一路”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獲得了廣泛認同。
“一帶一路”是習主席訪問中亞和印尼的時候提出來的。“一帶”指的是陸上“絲綢之路”,從中國到中亞、中東再到歐洲這樣一條帶狀之路。“一路”是指海上“絲綢之路”。其實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海外貿易早就有了,宋朝時非常發達,明朝有鄭和下西洋。今天這個概念是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提出來的。
一座座港口、驛站,不絕於途的貨物、原料,以及不斷傳播的思想、文化、宗教和遷徒的民族,構築起一張東西方複合網路,從陸地和海洋延伸出來無數貿易路線,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地緣空間裡將歐亞大陸緊緊聯絡起來,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絲綢成了連線世界的紐帶,並出現了一條條無窮無盡的商路,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條路承載著往昔的歷史,映照著未來的輝煌。
習主席說一帶一路是中國為地區和全球發展提供的“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臺”藉助這個平臺,中國將致力於推動完善國際治理體系,積極推動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為國際社會貢獻中國智慧,提供公共產品。
“一路一帶”是中國將要帶領全世界的經濟體走向一個新的發展時代。一路一帶是關係世界經濟問題、全人類經濟問題。中國將帶領著發展中國家,乃至全世界開闢經濟新紀元。
國家級頂層戰略,看似頂層戰略其實也是和百姓息息相關,國家,有國才有家,國之興亡匹夫有責,一帶一路倡議能夠把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同沿線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
中國與世界步入絲路新時代,而在這個時代裡,中國與世界商榷未來,共建夢想,共享繁榮。
一帶一路觀後感文章篇2
昨晚開播的這部大型紀錄片共6集5小時30分鐘,用鏡頭和事實印證“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歷時一年拍攝,跨越亞、非、歐、美四大洲,累計行程20萬公里———由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重點立項,中央電視臺傾力打造的6集大型紀錄片《一帶一路》昨天在央視綜合頻道開播。
這是首部以全面解讀“一帶一路”重大構想為主題,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主線,以反映“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及沿線國家地區帶來巨大變化、造福沿線各國人民為主要內容的大型紀錄片。
該片總導演李亞瑋昨天接受了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他說,這部紀錄片的最大看點是以小故事闡述大戰略,用事實和事例印證“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採訪50多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各界人士,“中國方案”獲得世界高度評價
從公元前2世紀張騫通西域,到公元15世紀初鄭和下西洋,在中國與亞、非、歐各國之間長期活躍著一條因絲綢貿易而著稱的貿易通道,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作為古絲綢之路東端重要的國家,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路,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
紀錄片再現了古絲綢之路的歷史。劇組探訪英國倫敦的大英圖書館,那裡收藏著被認為是現存最古老的粟特語材料———一組古粟特人的信札。
這些信札是探險家斯坦因1907年在距離中國敦煌90公里外的一處荒漠發現的,當時的絲質郵包上還用粟特語寫著“寄往撒馬爾罕”,信札中提到許多用於商品交易的商品名稱,包括絲線、亞麻、胡椒、麝香,甚至還有產於亞熱帶的樟腦,還提到諸如洛陽、長安、武威、酒泉和敦煌等地名。
歷史學家認為,信件寫於公元313年或314年,那時從洛陽、長安到和田、喀什,再到撒馬爾罕、巴格達,以及大馬士革和伊斯坦布林,這些城市早已發育為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個貿易中心。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則被評價為促進全球合作共贏的“中國方案”。全片採訪了50多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各界人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在片中接受採訪時說:“我認為在當今非常重要的是要找到能將人們聯合到一起的目標。
世界上並沒有一個單純未受到影響的文化,所以我們需要更深入地瞭解彼此的文化,我們要抱著‘以史為鑑’的眼光去回顧歷史,並以此來展望我們的未來,比如未來的經濟發展、繁榮。同時,也要找到聯結不同人的共同之處。”
斯洛維尼亞前總統達尼洛·圖爾克稱讚:“一帶一路”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構想,它將亞洲、中亞、歐亞以及歐洲的一些重要國家聯絡得更加緊密。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院國際經濟研究部主任葆拉·蘇巴基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伴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新形象一起出現,有助於平衡地區發展,有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
《一帶一路》共分6集,每集55分鐘。全片運用多種創新手段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合作專案、重點工程、歷史遺蹟進行全方位、立體化拍攝,真實記錄沿線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的努力與實踐。然而,如此巨集大的敘事要具化成為影像,談何容易。
該團隊給出的應對辦法是以小故事闡述大戰略,該片記錄了國內外60多個普通人物與“一帶一路”的故事。比如,巴基斯坦北部山區有一個小女孩,她叫曼娜扎,是一位小學生,因為當地的電力不足,晚上常常停電,加之上學的地方離家很遠,每次放學她都跑步回家,為的是在天黑之前把作業寫完。
所幸的是,這種狀況即將得到改變,因為中國企業與當地政府在她所在地區的河道上合作建立了一個電站。
李亞瑋說,類似的故事很多,每一個都令人感動。事實上,在絲路故事中,中國力量從來都是不容忽視的。說到2014年的第57屆世界新聞攝影大賽,不少業內人士或許會對當年的年度大獎作品《訊號》印象深刻。
這幅由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約翰·斯坦梅耶爾拍攝的作品,畫面看上去很唯美———在吉布提寧靜的海灘上,影影綽綽的人們佇立成了雕塑般的剪影,他們手舉亮著螢幕的手機指向蒼穹,一個個仰頭舉目、神情專注地盯著發著藍光的手機螢幕,動作虔誠而神聖。月光的清輝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盪漾著,一直延伸到天際線的盡頭。
昏暗的海灘上那一個個閃閃發光的手機螢幕,猶如夜空中閃爍的繁星給人以遐想。這樣唯美的照片,反映的卻是一個這樣的現實:人們舉起手機,為的是試圖接收鄰國索馬利亞的廉價通訊訊號,與家人聯絡。李亞瑋說,這樣的情況在吉布提乃至整個非洲都很普遍,最終,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在非洲建立的一批基礎通訊、網路設施改變了這一“窘境”。
一帶一路觀後感文章篇3
首部以全面解讀“一帶一路”重大構想為主題,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主線,以反映“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及沿線國家地區帶來巨大變化、造福沿線各國人民為主要內容的大型紀錄片《一帶一路》,日前製作完成,9月5日起將在中央電視臺多個頻道陸續播出。
大型紀錄片《一帶一路》由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重點立項,中央電視臺傾力打造。全片共分《共同命運》《互通之路》《光明紐帶》《財富通途》《金融互聯》《築夢絲路》六集。
攝製組歷時一年,累計行程20萬公里,跨越亞、非、歐、美四大洲,運用多種創新手段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合作專案、重點工程、歷史遺蹟進行全方位、立體化拍攝,真實記錄了沿線國家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的努力與實踐。
紀錄片《一帶一路》記錄了國內外60多個普通人物與“一帶一路”的故事,以寬廣的視野、多維度的視角對“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進行了拍攝,涉及巴基斯坦卡西姆電站、斯里蘭卡科倫坡南港、白俄羅斯中白工業園、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肯亞蒙內鐵路等幾十項重點合作專案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反映了中國與沿線國家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經貿金融產業合作、增進人文交流生態合作等方面的重要進展。
筆者認為,紀錄片《一帶一路》用絲路故事增進跨國合作,用事實和事例印證“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的巨集大主題。
1.2017傳承絲路精神大學生一帶一路心得體會
2.一帶一路心得體會 一帶一路學習心得體會
3.2017形勢與政策觀看一帶一路心得體會
4.2017形勢與政策一帶一路心得體會
5.2017一帶一路傳承絲路精神心得體會
6.2017一帶一路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6篇
7.2017一帶一路心得體會800字
8.2017學習一帶一路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