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四年級數學手抄報圖片

  其實製作數學手抄報就是學習數學不錯的方法,數學的手抄報在每個班級當中都有很多。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簡單的數學手抄報設計圖,希望對你有用。

  四年級數學手抄報圖片賞析

  數學手抄報資料:數學課堂順利

  與青年教師討論數學課堂教學,他們反映經常碰到這樣的現象:在課堂上師生合作得非常好,教學任務很順利地完成了,但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卻遠沒有感覺的那麼好。問題出在哪裡呢?仔細分析構成整節課的各個環節,可以發現,這些課堂順利的背後,往往是教學的不到位或越位。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教師淺層次解讀教材,學生體驗了“偽成功”。教師在解讀教材時,重點關注的大多為學生在本節課要掌握的知識點,教學中也十分注重開展關於知識點的相關學習活動。比如,在六年級“面積的變化”實踐活動的教學中,有教師按照教材的安排,逐一開展了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動,引導學生髮現了長方形面積的變化與長、寬的變化之間的關係,接著讓學生自主探索其他幾個圖形的面積變化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關係。學生又一次動手測量,終於從一系列的資料中發現了放大後面積與放大前面積的比是對應邊的平方倍的比,進而推廣到把一個平面圖形按n:1的比放大後,與放大前圖形的面積比是多少。學生髮現了這一規律,課堂便大功告成。事實上,這個規律僅是從資料的觀察分析中得出的,並不代表學生獲得了對這一問題的本質的認識──正因為缺少了讓學生解釋分析所發現的規律的過程***同時還應該聯絡以往學習的面積單位的轉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面積是如何變化的***,在後來的計算圖形面積時,就有學生錯把面積擴大的倍數當成對應邊的比了。

  二是教師主導過度,學生成為了“偽主體”。比如,在六年級《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中,教師出示以下三個問題,讓學生回顧轉化策略在以往學習中的運用:***1***剛剛學習的圓柱和圓錐部分,多次運用了轉化的策略,你能說出來有哪些嗎?***2***在以前學習的平面圖形中,有沒有轉化策略的應用?***3***在日常的計算中,有沒有轉化的應用呢***同時出示了相關的計算題讓學生分析***?“面面俱到”的三個問題,指引著學生沿著教師鋪設的軌道有條不紊地前行,一切盡在教師的“掌控”之中。

  三是小組合作代替了獨立思考,學生經歷了“偽思考”。小組合作是時下課堂教學中常用的組織形式,但幾個學生簡單地圍在一起開展活動並不是小組合作。比如,四年級教學“尋找搭配現象中的規律”,教師出示例題後,就讓學生前後四人小組合作研究一共有幾種搭配的方法,學生很快就說出了6種——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幾乎不用思考就能知道,而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只是混在其中“和稀泥”,他們都沒有經歷認真分析的過程。這個結論的“順利”得出,是以犧牲一部分學生的思維訓練為代價的。沒有個體獨立思考的合作學習,充其量只是表面的繁華。基礎好的學生以自己的思考代替了基礎差的學生的思考過程。

  這樣的課堂教學,是基於完成任務式的教學,是關於掌握知識點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是一種“短效”的教學,更是一種“短視”的教學。數學思維的發展,數學素養的提升,才是數學教學的根本。因而,教師需要從更寬闊的視野來看待和實施平時的數學教學。

  數學手抄報內容:小算盤

  1. 作為驗算工具的小算盤

  在學習三位數加減法時,孩子們通過討論明確了每道計算題都應該驗算,因為通過驗算,可以自己先知道算得對不對,在給老師批改之前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並且改正。

  驗算的方法包括哪些呢?如果用豎式計算,首先指按原來的算式重新再算一遍,其次是指根據加法各部分或者減法各部分的關係來計算,具體包括用加法驗算加法,用減法驗算加法,用減法驗算減法,用加法驗算減法。

  還有什麼方法嗎?學習珠心算的孩子異口同聲地告訴我:老師,我們還可以用算盤再算一遍,來檢驗算得對不對。真是一個好辦法!從此後,孩子們更加是不論老師有無要求,都會把算盤放在桌上,放在手邊,隨時拿來使用。使用的頻率高了,小算盤被擠得掉下地的現象反而少了,到最後,已經不再因為算盤掉下地影響到課堂正常教學而困擾了。

  2. 作為記錄工具的小算盤

  在記錄資料時,為使孩子們體會到用畫正字的方法或者畫圖形方法記錄資料的必要性,我改看資料記錄為聽資料記錄。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師:有一個班跟我們班一樣,也有37人。有多少男生,多少女生呢?不知道。不過我可以報給你聽,請你做好記錄。

  師開始報男生、女生。學生邊聽邊記錄。這樣報了幾個以後,報的速度加快,有學生開始抗議:老師,你報得太快啦!我們都記不下來了!

  那怎麼辦?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幫我們又快又好的記錄資料呢?

  有孩子說,我們可以先寫下男和女兩個字,然後老師報一個男,就在男的下面畫一個豎線,老師報一個女,就在女的下面畫一個豎線。

  哦,原來可以先分好男和女,再用畫豎線的方法記錄資料。還有其他辦法嗎?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