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節手抄報簡單

  為了培養和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養成從小讀書的好習慣,品味閱讀帶來的樂趣,做讀書手抄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讀書節簡單手抄報的圖片

  讀書節簡單手抄報圖一

  讀書節簡單手抄報圖二

  讀書節簡單手抄報圖三

  讀書節簡單手抄報圖四

  讀書節簡單手抄報的資料

  讀書的名人名言

  1*** 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裡淘金”.——趙樹理

  2***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臧克家

  3*** 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4*** 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葉聖陶

  5*** 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6***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7*** 與肝膽人共事,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

  8***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餘秋雨

  9*** 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那麼閱讀就像陽光。——池莉

  10*** 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名人讀書故事·李四光

  李四光是農村中一位窮教書先生的兒子。

  他的祖父母更窮。他們是蒙古族,不知道是由於什麼原因,在清朝光緒年間,沿途乞討,流落到湖北黃岡的回龍山旁。

  回龍山,蜿蜒起伏,氣象不凡。人們傳說回龍山原有九條龍蟄伏在這裡,後來都乘著雲雨回到龍宮去了,獨有那第九條小龍,捨不得這個地方,又返了回來,後來變成回龍山。它確實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李四光的祖父看到這個去處靠山有水,不願再四處流浪,就帶著妻兒在一座破廟裡住了下來。

  白天,他帶著兒子李卓侯上山砍柴打草,換點糧食、零錢養家活口。晚上,他帶著兒子在燈光下讀四書五經。

  清朝的時候設有科舉考試。李卓候在父親的教誨下進府應考,倒也考上了一個秀才,只可借家中無錢無勢,因此也並沒有得到什麼出路,只得在離家比較遠的另一座破廟裡,設了一個館,靠著教幾個農村的學生餬口。

  18***10月26日,李四光就在這回龍山下的下張灣裡誕生,因為他是父親李卓侯的第二個兒子,父親給他起名叫仲揆。

  六歲,小仲揆跟著一位名叫陳二爹的老先生髮蒙了,他學習很用功,經常受到陳二爹的誇獎。

  爸爸讓他這麼早就讀書,也是抱著早發矇、早出息的希望。家裡雖然貧寒,但是,他交代給小仲揆的媽媽,家裡寧可少吃點油,每天晚上也要給孩子們一盞燈油,讓他們可以在晚上讀點書。

  那個時候農村裡已經有煤油燈了,不過不是帶燈罩的,只有一根燈論兒,插在一根鐵皮管蓋上,就著瓶裡的煤油燃燒著。這種燈,冒出來的火焰紅紅的,還帶著一股又黑又難聞的煤煙;它的火花,是一閃一閃的,飄忽不定。時間稍微長一點兒,就會薰得人的鼻孔裡和牙齒上都留下一層黑,腦袋也疼,眼睛也累。父親怕把兒子薰壞了,所以特地關照要給孩子點清油燈。

  清油燈的優點比煤油槍子燈要強多了,它燈光清亮,輕煙不起,也沒有怪味。

  晚上,小仲揆和哥哥面對面坐在一張桌子跟前,他不忙開啟自己的書包,卻先看了看油盞裡的燈芯。媽媽在裡面放了兩根燈芯,小仲揆用撥燈很輕輕撥去一根,只剩下一根。

  就點兩根燈芯吧,孩子。媽媽疼愛地說,這是你爸爸關照過的,別省這點兒油了。

  不是這個意思,媽媽。點一根燈芯,我可以多學一倍的時間。哥哥,是吧? 小仲揆說著,抬起頭看了看自己的哥哥。

  挺好,其實也差不多一般亮。哥哥同意。

  媽媽也就不再勉強。小仲揆和他的哥哥就這樣默默地讀呀,寫呀,誰也不打擾誰,一直堅持到燈盞裡的油點完。

  媽媽坐在他們的桌子旁邊,就著這一根燈芯所發出來的亮光,搖著她的紡車。晚上紡點紗線,還能換得幾個零錢,好買點火柴、油鹽,也給孩子們買點讀書用的筆墨紙張。

  推薦一本好書

  我向你推薦一本書是——《窗邊的小豆豆》。

  這本書主要寫了小豆豆在才讀一年級就被退了好幾次的學,後來媽媽把小豆豆帶到了一座與眾不同的學校——巴學園。小豆豆在這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比如:電車教室、上課、山的味道,海的味道……

  特別的是這裡上課不是按照我們現在那樣上課!而是叫同學們點課。老師把今天要學習的課程表放在桌子上,同學想上什麼課就上什麼課。吃飯時是由家長們來做,可是有一個要求:做的飯與菜全由家長來做,而且要做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如果少了一樣校長夫人會給他補上……在這樣特別的學校裡小豆豆再也不頑皮了。並在這兒發生了許多有趣的真實故事。

  這本書真的很好看,快來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