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市場調查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報告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國民經濟迅速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化妝品市場也得以迅猛發展。1987年我國化妝品市場的銷售額僅為10多億元,1991年增加到40億元,1993年猛增為90多億元,近年來平均年增長率都達到50%。為了解泉州市化妝品市場現狀、消費者狀況與消費心態、市場的未來發展等問題,我們對泉州市化妝品消費市場進行了這次問卷調查,從中我們對泉州化妝品市場的概況及消費者的行為特徵有了初步的瞭解。

  護膚類化妝品為主流在接受調查的大多數讀者中,高達87%的人主要使用護膚類化妝品,而對於彩妝類化妝品的使用者僅佔2、7%,兩類均使用者為10、3%。報告。結果同時調查顯示:除了有48%的人每天使用一次化妝品外,有41%的人一天要使用幾次。這說明在泉州化妝品已成為大眾商品,其普及率很高。在使用頻率方面,男士和女士有比較明顯的差異,

  長期以來,男性化妝品在化妝品市場一直處於弱勢地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男士開始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開始關心自己的面板,這一點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經提到。那麼,泉州的消費者又是如何看待目前男性化妝品存在哪些不足這一問題的呢?

  44、6%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的男性化妝品品種不夠豐富,22、1%的被調查者認為購買不方便,20、1%的被調查者認為質量不夠好,21、1%的被調查者認為功能不全,13、4%的被調查者對服務不滿意。報告。可見,目前泉州市場上的男性化妝品在品種、質量、功能、購買的方便性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這也說明泉州的男性化妝品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是商家不能錯過的一塊大蛋糕。

  超市為最大銷售渠道從化妝品來源上看,有9***%的人是自己購買,有3、6%的人是接受親友饋贈。在購買化妝品的人中,有45、3%是從超市購得,42、7%選擇化妝品專賣店,12、7%是在一般化妝品店購買的,而僅有4%來自於美容院。這顯示了泉州化妝品市場的一大特色:較多的人是在超市中購買化妝品的,這是泉州的超市特別發達的緣故。化妝品專賣店的從業者一般具有美容護膚的專業知識,能夠為消費者提供詳細的產品介紹和諮詢,而且專賣店提供的化妝品品種比較豐富,所以有一大部分的人在專賣店購買化妝品。

  目前,在泉州美容院的作用更多的是提供美容服務,而非銷售化妝品。在使用化妝品的人當中,有54、7%的人認為應該用完再買,但也有不少人***25、7%***認為只要好就可以買,隨意購買和偶爾購買的人只佔到了其中的16%。百元價位最受歡迎據這次調查統計結果,泉州人的化妝品月平均消費額在50-100元之間的佔38、5%,100-200元的佔15、9%,200-400元的佔4、7%,超過400元的僅有0、3%。可以看出,泉州的消費者中化妝品月消費額在50元以內的比較多***佔40、5%***,月消費在400元以上者大多為"白領"女性或其他高收入者。

  在護膚品價格的調查中,42%的被調查者可以接受的價格在20元到50元之間,29%的被調查者可以接受的價格在50元到100元之間,13、7%的被調查者能接受100到200之間的價格,接受200元以上的護膚品的被調查者只有2、7%。由此可見,價格在100元以下的護膚品更受泉州消費者的青睞。

  中青年是消費主力軍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化妝品使用者的年齡集中在20-40歲之間,其比例高達84、6%,20歲以下、40歲以上的使用者所佔比例則很小。調查還顯示,年齡在30歲以下的消費者,化妝品月消費在50-100元之間的較多,佔40、3%;年齡在30-40歲的消費者中,可接受的月平均消費在50元以下的有40、7%;而50-100元的消費水平佔了37%,二者相差不大。但年齡大於40歲的中老年人的化妝品消費則較低,每月願意用於化妝品消費的金額在50元以下的就佔到68、8%。這與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觀念有很大關係。

  :為什麼再熱的國產劇也炒不紅一個國產化妝品?

  《歡樂頌》火了,除了幾位女演員的表演讓人津津樂道之外,她們使用的化妝品也一下子成為都市女青年深挖的物件。五六百塊1片的紀梵希墨藻珍萃黑金蕾絲面膜、宋慧喬同款蘭芝氣墊BB、蘭蔻的香水,這些產品都成了消費者熱議的單品。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樣一部爆紅的國產電視劇中出現的全部都是外資化妝品品牌,根本看不到國產品牌的內容營銷和軟性植入。是這些國產電視劇看不上國產品牌,還是國產品牌對電視劇的廣告植入不夠重視?

  第一,中國化妝品行業內容營銷剛起步,投入還很少。

  其實,在電視劇的軟性植入上,國產化妝品品牌的投入尚不成熟。有業內人士透露,化妝品行業在內容營銷方面是這兩年才開始慢慢做起來的,早前很少有化妝品品牌在電視劇方面進行相關的內容營銷和植入。

  除了極少數本土品牌,更多企業則傾向於把廣告投在大型綜藝節目上,通過冠名、硬廣投放的方式來進行推廣宣傳。一些中小品牌在電視硬廣的投入上很難與大品牌抗衡,所以他們會選擇相對便宜的電視劇的內容運營和軟性植入。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投入“經濟又適用”。

  第二,電視劇廣告植入存在風險,不是每個品牌都願意投

  據從事廣告代理和明星經紀業務的專業人士告訴青眼***公眾號:青眼***,並不是所有品牌都願意將資金投放在這電視劇的內容營銷和植入上。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風險太大。一是電視劇選擇的平臺方面,品牌商在投放廣告之前並不知道所投電視劇會在哪個平臺播放,放在湖南衛視、浙江衛視與放在二三線陣營的電視臺播放,傳播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不確定性太高。

  二是沒有一部電視劇會保證播出以後一定大受歡迎。因此,不少品牌商認為,電視劇的投入就像押寶一樣,雖然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但風險也很大。

  所以,國產化妝品品牌在電視劇的內容營銷方面尚未形成氣候,關注度也不高,即使有一些品牌做了相關的內容運營,但效果也不太理想。例如《旋風少女》中的植物醫生,《虎媽貓爸》裡的美加淨植尚牙膏,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和中國相比,韓國這幾年電視劇裡的化妝品品牌植入就成功得多。一部《想你》,就讓3CE的櫻花妝脣膏成為爆款;《繼承者》讓夢妝名聲大噪,最近熱播的《太陽的後裔》也讓蘭芝再度躥紅。

  為什麼一部韓國電視劇就能炒熱一款甚至幾款化妝品爆品?而中國電視劇卻做不到呢?

  題材不同

  縱觀韓國這些年來熱播的電視劇,可以發現所有題材都是偏向超現實浪漫主義色彩的故事。韓國擅長打造浪漫唯美的劇情和場景,因此女演員的服裝、妝容都刻畫得比較細緻,容易吸引消費者的喜愛,也就更加適合化妝品品牌的內容營銷。

  而反觀中國爆紅的電視劇,不管是《琅琊榜》還是《偽裝者》,本身就不適合化妝品的植入,空間太小。此外,就算是一些都市類電視劇,大多也都粗製濫造,所以也沒有太大價值。業內人士稱,《歡樂頌》算是這麼多年來中國電視劇裡比較特殊的例子,但也只是個例而已。

  “偶粉經濟”效應差距大

  仔細數數,我們會發現韓劇裡的爆款商品基本上都是來自於明星本身代言的產品,韓國電視劇擅長利用“偶粉經濟”,通過電視劇中明星的偶像效應制造話題,促使狂熱的粉絲熱議和購買劇中出現的產品。

  這種明星效應帶來的“偶粉經濟”是相當具有影響力的,而隨著韓流的侵襲,這股效應還擴散至全亞洲。

  娛樂和時尚業緊密結合

  眾所周知,韓流一直是亞洲流行指標中重要的一環。從多年前的韓國娛樂產業,再發展到近兩年的韓妝品牌,韓國一直引領著亞洲的流行趨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粉絲自然會對韓國電視劇、明星以及化妝品品牌產生濃厚的興趣。再加上這兩年韓國娛樂行業與化妝品行業、時尚產業的聯絡越來越緊密,很容易就能引起一股潮流。

  而韓國化妝品零售輕鬆跑贏該國整體零售市場增長速度,再次證明了在外國遊客尤其是中國遊客的心目中,韓國遊的標配就是化妝品買買買了。

  植入專業度有別

  其實,儘管國內的化妝品品牌對電視劇的軟性植入不像韓國那麼多,但近兩年來也在不斷加大嘗試,只是從現階段來看呈現出來的效果並不理想。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國產品牌自認聰明,覺得他們能夠直接和劇組談,從而得到一些比較好的內容營銷方案。但實際上,他們卻經常被忽悠,最後呈現出來的都是一些垃圾橋段,品牌商不夠專業。

  此外,不少本土品牌商會認為在一部電視劇裡投兩三百萬的廣告費就能包攬整部電視劇了,但其實在業內人士看來,兩三百萬的投入並不算什麼。而且,就算有些品牌商做了一部電視劇的內容運營,這部劇確實反響也不錯,但因為後期的包裝以及電視劇播出後的宣傳做得不到位,也會影響品牌的後續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