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日記端午節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瀰漫著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粽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會楚歌四起。下面小編為你帶來內容,希望同學們喜歡。

  篇一

  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吃粽子,划龍舟,而且這天也要紀念屈原。

  聽媽媽說,屈原是楚國的臣子,但是他的報復得不到君王的認可。只能跳江,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粽子投到江裡,認為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因此端午節就這樣來的。所以這天要包粽子,划龍舟。

  今天媽媽說要教我包粽子,只見媽媽把棕葉包成漏斗形,然後把米到一半進去,把蜜棗或醬肉放進去,再把米倒滿,接著把粽葉蓋上,最後用繩子把粽子綁好。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裡煮,過了一會香噴噴的粽子就好了

  我國還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還是最喜歡端午節。

  篇二

  今天是端午節。今天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一定要吃粽子呦!我現在已經聞到粽子的香味了!

  我衝進廚房,到鍋旁一看:鍋中熱氣嫋嫋,幾個被棕葉包得牢牢的粽子浸泡在水裡。“哇!好多粽子啊!”我叫到。“刷好牙再來吃吧。”媽媽對我說。我以風***不對!應該是光***的速度刷好牙,坐在餐桌旁,等待著美味的大餐。

  沒過幾分鐘,一碗香噴噴的粽子立即出現在我的眼前。這些粽子的口味樣樣齊全:有肉餡的、赤豆餡的、蛋黃餡的等等。我最愛吃的當然是大肉粽啦,我選起一個,急忙扯下外面包著的粽葉趕緊吃。

  當我咬下第一口時,我又一次品嚐到了那鮮美的味道。美味的糯米再加上好吃的肉,簡直勝過山珍海味。在品嚐美味粽子的同時,我想到粽子的由來。

  公元前340年,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入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代代相傳。現在,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問著媽媽關於屈原的故事,過著快樂的端午節。

  篇三

  我的外婆住在鄉下。大部分雙休日,我和爸爸媽媽都去外婆家。

  外婆很愛我們,她每天掰著手指頭算是否雙休日到了。快到雙休日時她會變著花樣做各式可口的點心,等我們去吃。在眾多的小點心中,最使我回味無窮的是外婆包的粽子。

  外婆包的粽子配料可多了,有蝦米、豬肉,花生仁、香菇……粽子比在市場賣的那種小,但卻好吃多了。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又香又甜,香飄十里。

  我很小的時候,就曾聽說粽子因屈原投江而流行的故事。傳說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被迫投汨羅江自殺,當地人民怕他被江裡的魚蝦吃掉,就包了許多粽子投到江裡餵魚蝦,同時用龍舟和鑼鼓驅趕江裡的魚蝦,想方設法救屈原。每當吃著粽子,我便自然地想起這個故事,在為屈原打抱不平的同時也為村民的純樸和善良所感動。

  過去只有在端午節時才能吃到粽子,現在我幾乎想什麼時候吃就能吃到。每天大街小巷都有小販吆喝“賣粽子”的聲音,小販的粽子與外婆的粽子有著天壤之別。他們的粽子除了必需的糯米之外,就只有幾米花生仁和一小塊肥豬肉,沒什麼味道,外婆包的粽子不僅味道鮮美,而且蘊含著她對我們無限的愛。

  每當我嚼著外婆包的粽子,總會回味著那濃濃的親情。
 

看了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