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閱讀寫手抄報

  要明確讀書的意義,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教給讀書的方法,培養自主讀書的能力。可以開展做讀書手抄報來培養學生的讀書積極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閱讀改變了我的生活

  在成長路上,淡淡的書香一直在我身旁縈繞。毫無疑問,讀書改變了我的生活。

  心情浮躁時,我常常捧起唐詩這樽美酒細細品味。溫暖的春天,宛轉的江流,嬌美的鮮花,柔和的月色,微風拂面的夜晚,任何一處風景都足以使人心曠神怡。而詩人張若虛卻用他那神奇的筆將這五道美景不露一絲痕跡地交融在一起,編織成一幅恬靜的山水畫。“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在輕輕地朗讀後,我的心思慢慢沉靜下來。

  失落的時候,我再次翻開唐宋詩篇。白居易的《琵琶行》,講述了詩人對被壓在最底層的藝妓的理解和同情,而歌女的淒涼身世,也令詩人有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靈呼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絲雨。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在歌女天籟般的琴曲中,我彷彿尋到了一份慰藉,人自也振作起來。

  而當我愉悅之時,我願在書中攜手三毛,遊遍世界。撒哈拉沙漠的雄美落日和裊裊炊煙,周莊的粉牆黛瓦和小橋流水,東南亞的綠島椰風和陽光細沙……讓我迷戀,令我向往。

  早春,我願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下,讀一本《雨季不再來》,沉浸在作者曼妙的旅程中;仲夏,我願躺在草蓆上,讀一本《蘇東坡傳》,讓蘇軾的灑脫不羈替我趕走悶熱;深秋,我想站在藍天下,讀一本《愛的教育》,感受一種人性的情懷;寒冬,我願拎一隻《小桔燈》,讓它的光溫暖著我。

  讀書伴我度過一個個春秋,它讓我戒驕戒躁,給我力量和勇氣。在書中,我讀到了人間的善惡、情仇、愛恨和悲喜。

  讀書,讓我從一位懵懂無知的小孩成長為一位知書達禮的少女。

  讀書真的改變了我的生活。

  圖一

  圖二

  圖三

  關於閱讀的典故

  開卷有益

  出處:宋?王闢之《繩水燕談錄?文儒》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閥,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釋義:“開卷”就是翻開書,表示讀書。比喻讀書有好處。

  故事: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時候,各地還存在著一些割據政權。統一全國的任務,直到他的弟弟趙光義當皇帝后才完成。趙光義即位後改名趙光靈,史稱宋太宗。宋太宗統一全國後,立志巨集揚傳統文化,下令整理各種古籍。同時,又重視各種古代文化資料的收集。在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下令編纂《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和《文苑英華》三大類書,從而為儲存和發揚我國的文化遺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太平御覽》中引用的古書,十之七八現在已經無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說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識的總彙。這部書原名《太平編覽》。編成後,宋大宗對它非常重視,規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後全部看完;因而改名為《太平御覽》,意思是太平興國年間皇帝親自閱讀的書。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經常因處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計劃閱讀這部書,於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補讀。侍臣怕他讀得時間太久,影響身體健康,太宗說:“只要翻開書卷閱讀,就會有收益,所以我不覺得疲勞。”

  韋編三絕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釋義:“韋”是熟牛皮;“韋編”指用牛皮繩編連起來的竹簡書。“三”是概數,表示多次;“絕”是斷的意思。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後人用“韋編三絕”這個成語加以概括。用來形容讀書刻苦勤奮。

  故事: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