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觀光導遊詞

  西藏以其雄偉壯觀、神奇瑰麗的自然風光聞名。它地域遼闊,地貌壯觀、資源豐富。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

  篇1

  桑耶寺於公元762年興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南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扎瑪山麓,距離澤當鎮38公里。

  桑耶寺於公元762年開始興建。寺院選址於藏王赤松德讚的出生地,藏王赤德祖讚的冬宮附近。由蓮花生大師主持桑耶的建設,建築仍保持寂護大師的原設計,赤松德贊親自主持了奠基。

  寺院於公元779年建成後,赤松德贊邀請印度、漢地、于闐等地僧人住寺講經弘法,為寺廟做了許多工作。剃度七名貴族子弟出家為僧為其中之一,這七人因而成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剃度為僧的數年後,這七人都被委任為講經的規範師,被後人奉為西藏藏傳佛教的先驅者,聲名顯赫於佛教界和西藏的歷史,史稱“桑耶七覺士”。赤松德贊弘佛抑苯,並宣佈吐蕃全民信仰佛教。

  桑耶寺以其殿塔林立,樓閣高闊,規模巨集大,融合了藏、漢、印三種風格而造型完美的建築和題材廣博,技藝高超,繪塑精湛的壁畫造像,以及眾多木雕石刻、唐嘎等文物瑰寶而馳名於世。桑耶寺周圍綠樹成蔭,河渠縈繞,是國家級雅礱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區之一。

  篇2

  屹立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北紅山上的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七世紀中葉***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布達拉宮緣何而建,一說是因為發展需要,松贊干布為鞏固政權,將統治中心從山南澤當一帶遷至拉薩,為了防禦外來侵略,於是在拉薩紅山上建造了紅山宮,這是布達拉宮最早的稱謂。另一說是松贊干布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興建了此宮。還有一種說法是,文成公主推算後建議法王修建布達拉宮。

  始建後的布達拉宮經歷了兩百多年的風雨,於九世紀末,隨著吐蕃王朝的消亡而毀壞。期間主因兩次事故,一次是赤松德贊期間金頂受到雷擊,另一次是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因反對佛教引發戰亂,布達拉宮被毀得只剩下兩間房屋。

  17世紀重建後,布達拉宮成為歷代0-的冬宮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整座宮殿佔地10萬多平方米,具有鮮明的藏式風格。

  布達拉宮主體建築依山壘砌,群樓重迭,主樓高117米,共13層,東西長370餘米。山下附屬建築有雪老城、龍王潭等。它是當今世界上海撥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築群。

  布達拉宮東庭院,也稱為德央夏:系白宮正門前面平坦廣闊的平臺。面積為1500餘平方米,其西面為白宮主樓,東面為僧官學校,南北面為住房。

  布達拉宮白宮門廊,有通向白宮的大門。在門廊上,四壁均繪有壁畫,其中北壁繪有文成公主進藏圖,南壁繪有五世0-晚年封桑傑嘉措為第斯***即執政***的文告。

  東有寂圓滿大殿,這是布達拉宮白宮主殿,也是白宮最大的殿,面積為717平方米,內有34根柱。北側面設0-寶座,上方懸清同治皇帝御書“振錫綏疆”匾額。殿內四壁滿繪宗教故事和歷史人物的壁畫。原0-坐床等重要慶典均在此舉行。

  布達拉宮西日光殿是作為0-起居生活的宮殿,位於白宮頂層。由福地妙旋宮、福足欲聚宮、喜足絕頂宮、寢宮和0殿組成。

  布達拉宮東日光殿是十三世0-晚年擴建的起居宮,位於白宮頂層。由喜足光明宮,永固福德宮、0殿、長壽尊勝宮和寢宮組成。

  彌勒佛殿。主供彌勒佛塑像。左右為長壽3尊,仙女頓珠卓瑪等,殿內沿供有其他佛像和佛塔,西側設有八世0-寶座。

  布達拉宮金頂區。金頂位於面達拉宮的最高處。金頂指的是靈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頂,共7座,金頂上有許多鎏金裝飾,在日落餘暉下顯得更加金碧輝煌。金頂區四周,尚有經幢、經幡等裝飾。

  布達拉宮壇城殿。殿內四周繪聲繪有壁面,大都是佛教名人名寺及教史。殿堂中心為桑旺堆巴壇城,東面為德卻壇城,西面為吉傑壇城。桑旺堆巴***密集***、德卻***勝樂***、吉傑***大威德***均為密宗本尊。

  布達拉宮殊勝三界殿。殿內供奉一塊用藏、漢、滿、蒙4種文字書寫的“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牌位。牌位上方所供為清乾隆皇帝肖像。周圍有金剛持、宗喀巴等塑像。殿內尚有十三世0-用萬兩白銀鑄造的十一面音像。這是紅宮中一座重要的佛殿,有些重大活動在此殿舉行。

  布達拉宮長壽樂集殿。此殿堂設有六世0-倉央喜措的寶座,沿牆的佛龕中供奉千尊無量壽佛像。殿內還供奉“埃革則底”0神和宗喀巴塑像等2000餘尊佛像。

  篇3

  珠穆朗瑪峰,藏語意為“聖母”,海拔8848米,為世界第一高峰,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邊界上、西藏日喀則地區定日縣正南方。峰頂終年積雪,一派聖潔景象。珠峰地區擁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被譽為地球第三級。

  珠峰山腳下建有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廟——絨布寺,同時,絨布寺也是觀看珠穆朗瑪峰的最佳位置,兩者直線距離25公里。

  珠穆朗瑪峰是典型的斷塊上升山峰。 在其前寒武紀變質岩系基底和上覆沉積岩系間為衝掩斷 層帶,早古生代地層即順此帶自北往南推覆於元古代地 層上。峰體上部為奧陶紀早期或寒武一奧陶紀的鈣質巖 系***峰頂為灰色結晶石灰岩***,下部為寒武紀的泥質岩 系***如千枚巖、夾片岩等***,並有花崗岩體、混合岩脈 的侵入。岩層傾向北北東,傾角平緩。始新世中期結束 海侵以來,珠穆朗瑪峰不斷急劇上升,上新世晚期至今 約上升了3000米。由於印度板塊和亞洲板塊以每年5.08 釐米的速度互相擠壓,致使整個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 上升中,珠穆朗瑪峰每年也增高約1.27釐米。珠穆朗瑪 峰山谷冰川發育,山峰周圍輻射狀展布有許多條規模巨 大的山谷冰川,長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18條,末端海拔 3600~5400米。其中以北坡的中絨布、西絨布和東絨布 3 大冰川與它們的30多條中小型支冰川組成的冰川群為 著。珠穆朗瑪峰周圍5000平方公里範圍內冰川覆蓋面積 約1600平方公里。在許多大冰川的冰舌區還普遍出現冰 塔林。古冰斗、冰川槽形谷地、冰川或冰水侵蝕堆積平 臺、側磧和終磧壟等古冰川活動遺蹟也屢見不鮮。寒凍 風化強烈,峰頂岩石嶙峋,角峰與刃脊高聳危立,遍佈 岩屑坡或石海。土壤表層反覆融凍形成石環、石欄等特 殊的冰緣地貌現象。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