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婚嫁習俗

  在北京辦婚禮,免不了要入鄉隨俗,雖然老北京人的北京結婚習俗禮儀太多,要是按照過去那可慘了,現在是新時代,就不必一一遵循那些繁文縟節。但基本的規矩還是要學習一下的!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老北京的結婚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1、合婚

  合婚之俗,並不是僅僅北京才有的,人們為子女擇偶,必須經“媒人”往返兩家“提親”,其步驟是,先由媒人問明女孩的生肖屬相,並索取“八字”,把女孩的“八字”送到男家,再索取男孩的“八字”復送女家,雙方互請“算命先生”算命,如男女命中沒有相剋之處,且有成親的可能時,才進行議婚,否則雖然“門當戶對”也只有作罷了,此舉俗稱“合婚”。

  2、相親

  合婚結果,之後是相親,由雙方家長會同媒人,約定場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見,俗語叫“相親”。雙方所注意的,是男女相貌是否端正,肢體有無殘廢,此舉多半是由媒人陪同男家的人約在女家相聚。如果相親雙方都很滿意,就可以寫婚書了。

  3、放小定

  男女雙方都認為可以成親時,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禮。“小定”的禮物,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大部分人家都是四盒禮,送衣料或者首飾之類的。當天女家要擺設整桌酒席,款待來下禮的大媒,講究的人家,還有二十樣果子,這些果子是四葷、四蜜、四幹、四鮮、四點心等。

  4、擇日子

  北京結婚有句俗語“正不娶,臘不訂”,因正月娶媳婦主妨公婆,臘月訂婚主克敗婆家。但無論在何時迎娶,必須要選擇一個好日子。而且男家在選擇好日子的前幾日,一定要請媒人去女家,詢明姑娘的“小日子”。即月信日期暴在上半月或下半月,以便選定吉日,據說,若迎娶時適值新娘月信來潮,有“紅馬上床,家敗人亡”之說,所以對擇日子很重視。

  5、放大定

  迎娶的日子決定之後,緊接著就是“放大定”,又稱“通訊過禮”。在婚姻過程中,這個禮節很重要,所以儀式也很隆重。除“龍鳳帖”具有特殊意義外,其他禮物與“小定禮”都差不多。禮物的數最和品質,雖無一定標準,但在原則上,都是分為“四色”禮。如:衣料首飾、酒肉食品、麵食、果食。

  6、送嫁妝

  送嫁妝是女家的事,大約都是在吉期前一兩天舉行。把所有的陪嫁,分裝在箱子及食盒裡,僱人抬著,兩人一抬,由新郎的兄弟押送到男家。"送嫁妝"之舉是很隆重的,有錢的人家嫁女兒,正好趁著"送嫁妝"的機會以炫耀富有。男家收到這些嫁妝以後,新郎要在當天去女家"謝妝"。謝妝要行磕頭禮,但不作停留,磕過頭之後就回家。

  7、迎親

  吉期一到,新郎要親自率領儀仗前往迎娶,並且要按照規定的時辰出發。在起轎前還要進行驅邪。有錢的人家娶媳婦場面特別大,儀式非常隆重,各種儀仗排列的次序大約是"頂馬"***在迎親儀隊中,有一人盛裝騎馬負責開路並指導整個行列,名曰頂馬***在最前邊,其次為迴避牌、吹鼓手、鍘鑼、綴燈、旌旗等,可謂:旗、鑼、傘、扇一應俱全;同時把金瓜、鉞斧、朝天鐙等各種兵器,也都排列在儀仗的行列裡,場面之大,聲勢之成,實在難以形容。

  男家為了能順利達成迎娶新娘的任務,要在事先預備若干"紅包",各包銅元、角票等,在女家索要紅包的時候拿出。進門後娶客還要把預先帶來的制錢銅元等向門內投撒,俗語叫"撒滿天星"。女家還要以茶酒款待娶客,並把準備好的"子孫碗箸"放在娶客面前,請娶客帶給男家。"之後就把紅絨花給新娘戴上,再把"紅羅蓋頭"蓋在新娘頭上,娶親太太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8、拜天地

  娶親的花轎及儀仗回到男家門前時,男家亦照例大門緊閉,說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此時女家來的送親官客必向前叫門,再三請求始能開門。大門開開之後,花轎抬進庭院,要先過火盆,送親官客和新娘的兄弟,就隨著花轎進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下轎的時辰一到,把花轎抬到大廳門口。執事人等各司其職,準備新娘下轎。此時新郎官先向轎門作三個揖,於是由送親太太啟開轎門,由伴嫂***即今之伴娘***攙新娘下轎。然後遞給新娘一個小瓷瓶,俗稱"寶瓶",瓶內裝以五穀及黃白戒指兩枚或四枚。新娘把寶瓶抱在懷裡,然後由伴嫂及送親太太攙扶,姍姍而行。另由兩人前後接鋪紅氈,使新娘腳不沾地。此時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輕射三箭,藉以驅除邪魔。射箭的姿勢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後新娘跨馬鞍,走火盆,這些關節過了之後,就在供案前舉行結婚大典,俗語叫"拜天地"。

  9、吃子孫餑餑

  "坐帳"之後,接著的節目就是吃子孫餑餑。子孫餑餑是送親太太從女家帶來的,仍由三位送親太太各取一碗,分送給新夫婦交換進食。之後是吃長壽麵,喝交杯酒。

  10、鬧洞房

  "鬧洞房"是代表喜氣的,所以家家戶戶,只要娶媳婦兒,就要鬧洞房,而且鬧的越熱鬧越好,既沒有時間性,也沒有空間性,古今皆"鬧"!只是鬧的程度不同而已。

  11、分大小

  拜家廟拜祠堂統稱為拜祖先,這是拜過天地之後,一個最重要的節目,因新娘"過門"之後,就是丈夫家的一員,而不拜祖先是不算數的,所以拜祖宗是很重要的。拜過祖先之後,就要"定名分",俗語叫"分大小"。就是要認識婆家家庭分子中的長幼輩分。

  12、會親

  新婚次日,新娘拜過祖先家族及親友之後,男家尚有一項重要禮節,就是會親家,簡稱"會親"。“會親”也是非常隆重的,女方的家人多數會對新郎之父母,說些客氣之談,為新娘免災。

  13、回門

  "回門"是婚後第一次,女家接新娘歸寧,同時新郎也要一塊兒去,俗語叫"回門"。一般婚姻過程,大致是從"議婚"起,到"回門"止,就算完成了。回門之日,新夫婦不能在女家過夜,必須在當天趕回男家。

  這老北京的結婚習俗確實是繁瑣,也有很多沒有道理,但是這些歷史見證了中國的歷史不是嗎?

  現代北京結婚習俗婚禮禮儀流程

  北京結婚習俗之聘禮

  男女雙方家長說媒、相親、訂婚後男方送彩禮往女家,表明聘定女方為妻。聘禮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徵意義的物品。“聘”是婚禮前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環節。

  北京結婚習俗之陪嫁

  女方收到男方送來的聘禮後,在出嫁前一天下午將孃家陪送的嫁妝送往男家。中等人家陪嫁一般為24抬、32抬,有的人家陪嫁有相應還禮之意,原則上以男方聘禮增一倍還禮。***嫁個女兒也不容易啊!不過現在一般都是男方準備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傢俱電器,這個比較實用***

  北京結婚習俗之娶親

  吉期一到,喜轎執事上門,孃家忙著打發上轎,夫家忙著迎娶進門,排場大又隆重,禮數也多,算給雙方的家境來了一場大展示。

  “娶親太太”扮演著重要角色,隨喜轎執事上門迎親,引導行禮。她主持婚禮儀式,另有儐相指導新郎新娘完成婚禮禮節。

  北京結婚習俗之洞房坐帳

  新人拜過天地後,上炕抓蓋頭,夫婦才算正式見了面。拜堂後要“鬧新房”。新婚夫婦進行同吃子孫餑餑、喝交杯酒、撒床、上頭等儀式。其中貫穿著祝願新人稱心如意,家道發達興旺的主題。

  北京結婚習俗之回門

  洞房花燭夜後,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親三代,並拜見父母等長輩,定名分,認大小。

  婚禮舉行後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孃家與父兄親友行回見禮。這就是所謂“回門”,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孃家便派人趕著馬車來接新婦,新婦臨行前,向公婆叩頭,然後與新郎坐馬車到孃家會親。到孃家後,新婚夫婦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親牌位行禮,然後給女方父母及長輩們行叩首禮。見完禮後,便擺開宴席,請新婚夫婦喝酒。飯後,新郎獨自回家,新娘則要到晚上才能回來。到了此時,一場富有戲劇色彩的婚禮才告閉幕。

  雖然現在這年代已經很少有媒人拉紅線也沒有人信什麼八字之合了,但是精簡了的傳統還是被流傳了下來!

  北京結婚習俗要點

  北京結婚習俗上強調要在12:00之前完成行禮儀式,形式上多以西式為主。

  北京人中午結婚,酒宴往往喜歡擺在飯莊,且大多是老字號,比如東來順、全聚德等處。

  北京市區不許放鞭炮,即使結婚,也多以踩氣球代替。

  一般北京人結婚不鬧洞房,因為是中午,吃完即散。

  北京人送紅包數字和上海人差不多,一般在3、5百塊,但各人可量力而行。若是經濟水平不好的,送少點沒關係,關鍵是來參加,就算給對方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