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和父親的關係對婚姻有重要影響
很多人都沒想到為什麼與父親的關係會對自己的婚姻有重要影響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和父親的關係對婚姻的影響文章內容。幫助您解答疑惑!
前不久,和一個朋友C聊天,問她最近有什麼變化沒有。
她說有啊,結婚了。
我略略吃了一驚,接著為她高興。C已三十多歲,難聽一點可以說是大齡剩女,儘管她從來不缺條件不錯的追求者,但總是離婚姻有一段距離。
你的先生是什麼樣的人呢?我繼續問。
她津津有味地向我好好描述了一下她的先生。聽完她的描述,我隱隱有一種自得感,因為覺得她能有這份好姻緣,我有相當的功勞。
那是近兩年前,我和她聊天,問到她的擇偶標準。她說,意識上,她希望是強有力的成功男人,但自己又總是對這樣的男人沒有興趣。的確,她的追求者中不乏成功人士,但她對這些成功人士總是不耐煩,甚至冷嘲熱諷。
為什麼會這樣呢?她也有些納悶。不過看起來也不難理解,因為追求她的這些成功人士對錢權太感興趣了,不僅如此,他們還將錢權視為人生最重要的目標似的,這讓她覺得很沒意思。
但是,她又恰恰想和這樣的男人結婚。
真是矛盾!
我請她說說她的爸爸,而她一說,我就明白癥結出在哪裡了。
首先看起來,她的父親是成功人士的對立面,他溫和、善良且人情世故簡單得出奇,自她長大後,從不能為她遮風擋雨,每當遇到困難需要找一些人際關係去解決時,為她出頭的總是媽媽,要不就是她自己去努力。她曾經遇到過非常困難的事情,那時尚是一個年輕女孩的她只好自己去找關係,遇到了很多挫折。從此以後,她對父親絕望到極點,也開始升起強烈的願望——一定要找一個能為她遮風擋雨的強有力的男人。
但是,再向前回憶時,事情變得不一樣了。
在她小時候,父親帶給她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5歲前,她覺得父親是完美無缺的。她的父親是一個美男子,並且愛好運動,她經常吊在父親的胳膊和大腿上玩耍,她的什麼需要爸爸似乎都能滿足。甚至,在她的家中,連換尿布這樣的事情也是爸爸做的。
到了讀小學時,爸爸在她心目中的形象仍然是偉岸而迷人的。她的爸爸在她的女同學中相當有名,她們經常去她家玩,而她有感覺,她們貌似是去找她,但很多時候其實是去看她爸爸的。
一直到了初中,她對爸爸的印象才開始惡化。她逐漸發現,強壯的父親在社會上是懦弱無能的,遇到需要人情世故的情形他總是退縮,有時還會大發脾氣顯得很憤怒似的,但她感覺到,是這些情形刺激了爸爸的無助感。他越憤怒,就意味著越無助和懦弱。這時,她對爸爸的討厭就會達到頂峰。
到了高中、大學、研究生和工作後,爸爸的形象更加不堪,最後全然崩塌下來,她對爸爸再也沒有了崇拜感。
但是,在這一生中,又有哪個男子能給她父親給過她的那種溫暖和愛呢?至於在社會上為她遮風擋雨的需要,真的一定會勝過兒時父親給過她的那些瑣細的照顧與快樂嗎?
當然不是。實際上,當她回憶起兒時父親和她在一起的經歷時,她的眼睛有淚水落下來,她的身體在不斷顫抖,她明白,那才是最珍貴的,才是她最最想要的,而錢權能提供的安全感,是無法與兒時父親給過的感覺相匹敵的。
最後,她說,或許,像父親那樣的男子,才是她真正想要的。和那些將錢權視為一切的男子在一起時,她看不起他們,之所以看不起,是因為她內心深處隱隱知道,她寧願要父親的溫和、善良和簡單,後者是真正的可靠。
當她明白這一點後,她的戀愛觀自然發生了轉變,她開始認真地去留意那些溫和而善良的男子,而對於錢權不再執著。
不過,非常有意思的是,她的先生,恰恰是既溫和、善良、簡單而又有相當的社會經濟地位的。
其中的道理很簡單。以前,當她一心想找成功男人時,這其實是對爸爸的背叛,也是對自己童年那麼美好體驗的背叛,她潛意識中未必接受。並且,一心找成功男人,是長大後的她的願望,而留戀溫和、善良而簡單的父親,是孩童時的她的感受,這兩者如果不整合,那也會給她內心帶來巨大的衝突,前者將後者視為敵人,後者也會牴觸前者。結果,她既不能很好地與父親那樣的男子相處,也不能與和父親相反的男子很好地相處,她哪裡都去不了。但是,在完整地看待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後,她內心中的這兩部分就得到了整合,她就有可能同時擁抱這兩者了。
要主流父親的幻象,還是要真實的父親?
長大後重新看一看父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在未成年時,我們很容易受別人影響。常見的影響有兩點,第一點是,我們很容易捲入父母的婚姻戰爭中,甚至是家族的戰爭中,而被這場戰爭迷惑了雙眼。
第二點是,我們難免會受整個社會輿論的影響,會追求主流輿論所倡導的父親形象,而不是去尊重父親的真實存在。
華南師範大學的心理學張敏翻譯了一本書《父性》,這本書稱,儘管我們意識上對暴君般的父親有百般不滿,而且殺掉暴君般的父親的譬喻在很多神話故事都有出現,且歷史上也不乏真實的故事,但是,我們還是傾向於找一個這樣的父親的。與溫和近乎軟弱的男性相比,很多人感情上還是更容易被強勢到蠻不講理的男性所吸引。
對於這一現象,可以在許多層面上做解釋。譬如一種常見的解釋稱,這是遠古蠻荒時代所遺傳下來的需要。那時,男子是獵人,他們的狩獵能力將決定一個家庭乃至一個部落的存續,而細緻、敏感和善解人意這些因素並不是很重要。也就是說,一個男子的權力味道是一種真實的保障,而不像現在更可能是一種虛幻的心理需要。
德國一名女權主義作家的故事也耐人尋味。作為一名女權主義者,這位女作家先嫁給了一個無比尊重女性的男子,但最後她與這個男子離婚,而嫁給了一個有暴力傾向的男子。她到底想要什麼呢?
對此,這位女作家有她的一番解釋,而且是上升到哲學高度的解釋。
我相信這些解釋有一定道理,但我更願意從微觀的角度去看這些事件。在我看來,其中的關鍵就是,你真實的父親是怎樣的,你是接受了他的真實存在,還是活在理想父親——也即白馬王子的原型——的幻夢中。
你是否捲入了父母的戰爭而迷失雙眼?
比起社會主流輿論對父親形象的塑造外,更能影響我們是否接受父親真實存在的因素是,家庭對父親形象的扭曲。
兩年前我剛開始做心理諮詢時,一位女來訪者對我說,她非常痛苦,因她發現,她錯看了父親。她是在父親去世10週年時才有了這一發現,再想修正似乎已沒有機會,於是陷到極度的內疚中。
看輕父親,是她的原生家庭的主流輿論。她有四個兄弟姐妹,但他們都團結在母親的身邊,對父親報以忽視和敵意。一直以來,他們幾個兄弟姐妹都覺得父親對家庭貢獻甚微,母親才是家庭的頂樑柱,而且他們還覺得父親不夠男人。
但是,相當荒誕的一點是,他們的父親是事業有成的企業家,而他們的母親只是一位小學文化的家庭婦女。論對家庭的貢獻,這位父親遠遠勝於母親。我這位來訪者,她是在父親去世10週年時才看到了這一事實,這讓她一方面感到內疚,另一方面也對母親和其他兄弟姐妹產生了強烈的憤怒。尤其是母親,她認為正是母親數十年如一日地在他們面前數落父親的不是,才讓他們對父親有了很深的偏見,以至於連最明顯的事實都看不到。
夫妻之間很容易爆發婚姻戰爭,雙方都想爭奪關係的制高點。從社會的角度看,因為我們仍然是生活在男權社會,似乎男性更容易獲得這一制高點,但從家庭的角度看,卻是未必,因為孩子們天然和母親的連結更緊密,所以女性們有更大的機會在家庭中贏得孩子們的支援,從而令一個小家庭中的婚姻戰爭徹底失去平衡。
也是在剛做諮詢的時候,我另一個來訪者常向我描述一種情形:每當她的父親和母親發生衝突時,他們四個孩子會排成一排,站在母親的面前,擋住氣勢洶洶的、有暴力傾向的父親。
看上去,孩子們是在主持正義,但這最終成了這位女子的一個嚴重問題。她和她的先生常常爆發衝突,每次事後看,她知道自己做得過分了,但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總是對非常老好人的丈夫發脾氣。
我請她列舉每一次對丈夫大發脾氣的詳情,最終發現其中有一個模式:每次都是先有一位年長的女士斥責她,接著她對丈夫大發雷霆。
看了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