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食品手抄報

  大家要注意食品安全,飲食健康,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普遍關注,成為各國政府和消費者談論的焦點。關注食品安全,從我做起。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對你們喜歡:

  醫學專家明確指出,在食品衛生的汙染因素中,生物毒素對食品汙染是危害最重要的汙染物,而黃麴黴毒素則因其對人、畜肝臟的劇烈損害而名列毒性之首。有資料記載,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在劇毒化學藥品氯化鉀的10倍以上。

  據瞭解,黃麴黴毒素為分子真菌素,我國規定大米、食用油中黃麴黴毒素允許量標準為10ug/kg,其他糧食、豆類及發酵食品為5ug/kg。嬰兒代乳食品不得檢出,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食品、飼料中黃麴黴毒素最高允許量標準為15ug/kg,而1000ug/kg以上為極毒,其毒性為氯化鉀的10倍,為砒霜的68倍。此外,它還有很強的致癌性。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與黃麴黴毒素B1是我國肝癌發生的兩大主要危險因素。

  圖片:

  圖片一

  圖片二

  內容:致癌大米的毒性分析和識別

  發生黃麴黴毒素中毒的前期症狀為發燒、腹痛、嘔吐、食慾減退等,2-3月後會很快發生中毒性肝病表現,肝臟腫大、肝區疼痛、黃疸、脾大、腹水、下肢浮腫及肝功能異常,還可有心臟擴大、肺水腫,甚至痙孿、昏迷等,多數患者在死後會有直腸大出血現象。醫學專家指出,食用“致癌大米”雖然其一次性的毒性沒有這麼大,但長期食用將無疑會致癌。

  內容:識別“致癌大米”三步驟

  廣東省衛生監督所副所長張永慧告訴記者,儘管“致癌大米”經過“喬裝打扮”,但在購買過程中稍加註意,即可識別出“致癌大米”:

  1·“致癌大米”一般由黴變、生蟲的陳舊米加工而成,經過去皮、漂白、拌油之後才能搖身變成“優質大米”,所以一般這些米粒都不怎麼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則仍有股黴味,如加上香精則會發出其它香味。同時有些不法商販為了增加米的光澤,還會拌上礦物油,因此手感會比較粘。

  2·從查處情況來看,一般這些米的外包裝不會寫明廠址及生產日期,這種米最好不要買,要買安全米最好去大商場購買自己熟悉的牌子的大米為好。

  3·一旦食用後發生噁心、嘔吐的症狀,應立即到醫院診治,並向衛生防疫部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