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養生吃什麼

  春天來了,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個萬物生長的季節,人也要補一補。那麼春季進補吃什麼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初春養生食物

  1、蜂蜜

  春季乾燥,而蜂蜜具有滋補的作用。蜂蜜味甘,有補虛損、強身益壽之功效,還能潤腸通便、清肺解毒、潤膚美容。每日早晨取蜂蜜1~2匙***25~40克***,用溫開水沖服或加入牛奶內調服,特別適合婦女、體質虛弱和有便祕的的老年人服用。

  蜂蜜儲存時應放在陰涼、乾燥、清潔、通風處,溫度保持在5-10℃。空氣溼度不超過75%的環境中。裝蜂蜜的容器要蓋嚴,防止漏氣,減少蜂蜜與空氣接觸。

  2、小白菜

  小白菜是春季當即蔬菜,有調理腸胃之功,味苦微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鈣質,還富含鐵、磷、胡蘿蔔素和b族維生素等。還有洋白菜,即捲心菜,性味苦平,能益心腎、健脾胃,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止痛、促進癒合的作用。

  新鮮的小白菜呈綠色、鮮豔而有光澤、無黃葉、無腐爛、無蟲蛀現象。在選購時,如發現小白菜的顏色暗淡,無光澤,夾有枯黃葉、腐爛葉,並有蟲斑,則為劣質小白菜。

  3、韭菜

  春日佳蔬韭為先。韭菜有溫中、補虛、益陽等功效,易消化,能防治便祕。另外,韭菜富含的維生素C與胡蘿蔔素,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韭菜雖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但也不是多多益善。《本草綱目》就曾記載:“韭菜多食則神昏目暗,酒後尤忌”。現代醫學認為,有陽亢及熱性病症的人不宜食用。

  4、蔥

  春季吃蔥可以補充維生素C。蔥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比蘋果高10倍,比柑橘高2倍。另外,中醫學上蔥還有殺菌、通乳、利尿、發汗和安眠等藥效。

  腦力勞動者宜多食蔥,蔥含有一種叫“前列腺素A”的物質,它能舒張小血管,促進血液迴圈,有助於防治血壓升高所致的頭暈,可使大腦保持靈活,具有預防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5、枸杞子

  枸杞子味甘,能養肝明目,有抗衰老的功能。枸杞子是春季養肝明目的最佳選擇。每日可取枸杞20-30克嚼服,或加入米粥內熬服。

  枸杞子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和鈣、鐵等健康眼睛的必需營養物質,故有明目之功,俗稱“明眼子”。歷代醫家治療肝血不足、腎陰虧虛引起的視物昏化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子。

  初春養生小貼士

  1.保持好心

  中醫的整體觀念,講究人與自然是統一的一體,同時,中醫的五臟一一對應著不同的季節。春天和肝臟對應,所以,春季養生對於五臟而言,主要是養肝。中醫認為人的情緒變化與肝關係最為密切。所以,一定要做到心胸開闊,戒暴怒、抑鬱,保持好心情。

  2.保暖不可忘

  初春時節,往往是乍暖還寒時分,不要過早地減少衣物,注意保暖、防風。春天的風往往較大,一定要重視對頭、腳、頸、手這些部位的保暖,否則很容易降低身體免疫力,導致疾病入侵。據科學研究表明,15攝氏度是一個臨界值。低於這個氣溫時,最好繼續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帶來的不便;而當超過這個溫度時,則可以考慮脫點衣服了。如果“捂”著時不覺得咽喉燥熱,身體冒汗,即便氣溫稍高於15攝氏度也不必急著脫衣;如果感覺“捂”了身體會出汗,就不妨早點換裝,否則,“捂”出了汗,萬一再被冷風一吹,反而容易著涼。

  3.起居講規律

  早春時候睡眠上應遵循 “晚睡早起,與日俱興”的原則。但是,即便晚睡,也要在晚上11時之前上床。

  4.運動不宜大

  中醫養生建議,立春時分不要進行高強度的劇烈運動,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比如:伸伸懶腰,讓肩膀轉轉圈,左右動動頸部搖搖頭。對於伸懶腰,想必大家都有體會,在清晨剛醒來或工作勞累時,伸一伸懶腰會有說不出的愜意。科學證明,其實這是對肝臟保健的一種條件反射。人體睏乏的時候,氣血迴圈緩慢,而伸懶腰的動作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振奮精神的作用。伸懶腰後,血液迴圈加快,全身肢體關節、筋肉得到了活動,睡意皆無,這樣也激發了肝臟機能,使肝臟得到“鍛鍊”,從而達到對肝臟的保健效果。經常做這一動作,還可增加肌肉、韌帶的彈性,延緩衰老。

  伸懶腰時要使身體儘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時,儘量吸氣;放鬆時,全身肌肉要鬆弛下來,儘量呼氣,這樣鍛鍊的效果會更好。

  5.飲食要科學

  飲食上以綠色蔬菜為主,如菠菜、芥菜、豆芽等。應注意少吃酸味食品,防止肝氣過旺,要適當增加甜味食品,這有利於補益脾氣,避免肝旺而傷脾。對於體弱的人來說,感冒、發燒是常有的事情。對此老中醫表示,要想殺菌並防寒,在飲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蔥、芹菜等“味衝”食物的次數,對預防傷寒感冒等春季多發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處。立春之後宜飲用菊花茶、金銀花等清熱散風,還可喝花茶類,花茶性涼而不寒,較為中和。

  6.預防不能忘

  春季天氣乾燥,是呼吸系統發病的高發季節,比如哮喘、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同時,春季萬物生長,花粉、塵蟎等過敏原也相繼出現。有哮喘病史、對花粉過敏以及抵抗力弱的人群最好及時採取措施,比如,隨身帶藥、刻意遠離過敏原等。

  7.關注心理健康

  由於春季是人體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因此每年立春後,心理疾病患者都會驟然增多,病人多為焦慮症、躁狂症等病。這主要和天氣的變化有關,初春氣壓低,容易引起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加上天氣多變,也常常使人的情緒波動較快,使人體的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等出現異常。當發現自己情緒失常時,可通過聽音樂或參加體育活動等舉措及時轉移不良情緒。多與朋友溝通交流,多接觸大自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平和的好心態。此外,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裡不妨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調節身心情志。如果個人情緒無法通過自我調節得到緩解,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