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交通安全方案

  對中學生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的幫助是很大的,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策劃好相關的方案呢,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中學交通方面的安全方案,供大家參考。

  一:

  為了進一步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推動交通安全宣傳工作長效機制,提高師生交通安全意識,增強師生的交通文明和社會公德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繼續深入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全面提高我校的交通安全工作水平,根據上級檔案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政府領導、部門負責、齊抓共管”的總體要求,以實施“保護生命、平安出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程為載體,通過構建學校交通安全宣傳網路,大力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使交通安全宣傳進學校、進課堂、進家庭,進一步提高師生交通法規意識和文明意識,有效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構建一個安全、有序、文明、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

  二、工作目標

  ***一***加強交通安全管理

  1、加強師生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教育學生嚴禁乘坐無牌、無證及租用車況差、非正常營運的無安全保障的車輛接送學生。

  2、加強學校自有校車的安全管理,做到車況良好,司機必須是駕齡3年以上,駕駛經驗豐富人員。

  3、嚴禁組織師生集體乘坐無牌無證、車況差、有安全隱患的車輛,禁止農用車、三輪車、報廢車等非營運車輛接送學生上下學,嚴防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開展交通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每學期開展一次以交通安全為主的校園及周邊的交通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專項整治的重點為:

  1、學校校車管理情況,是否落實了各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校車是否經公安交管部門年檢合格,駕駛員是否具備3年以上駕齡。

  2、配合交通管理部門查處在學校周邊超速行駛、不按規定讓行、週末集中接送學生的車輛超員等違規行為,依法取締“黑校車”。

  3、嚴禁違規車輛接送學生,對學校周圍存在的非法運營的“黑校車”,證件不齊、安全不符合技術條件的車輛,存在交通安全隱患的車輛,特別是無牌、無證,報廢或檢驗不合格接送學生的車輛要排查摸底,及時報地方交警部門查處。

  ***三***加強宣傳教育,強化師生交通安全意識

  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力度,切實提高和強化師生的交通安全意識。

  1、按照《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加強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全面開展交通安全知識進課堂,並嚴格做到教學計劃、教材、課時、師資、考核五落實,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確保收到教育實效。

  2、通過主題班會、專家講座、校園廣播、國旗下的講話等形式對學生集中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教育學生自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定,不乘坐無牌、無證、車況差及報廢車輛,不乘坐農用車輛,提高中小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積極防範交通事故。

  3、在校園內通過廣播、電視、板報、宣傳廊、宣傳條幅等方式,大力營造交通安全教育的氛圍,宣傳交通安全知識和防範技能,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保障學校及社會和諧穩定。

  三、工作內容

  交通安全關鍵在於預防,預防關鍵在於教育。青少年之所以成為最易違反交通安全的主要人群,其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對交通安全的認識,我們針對學生的心理、生理和認知特點,切實做好超前預防工作,讓學生“時時講交通安全,處處講交通安全”。

  “一納入”。我校始終堅持把交通安全教育列入學校工作計劃中,通過教職工大會、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黑板報、宣傳板畫、電教平臺、廣播站等對師生進行宣傳教育。'

  “三結合”。堅持把交通安全教育與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相結合,與學校法制教育相結合,與培養青少年樹立良好的道德觀相結合。

  “三鼓勵”。鼓勵學生就學習的交通安全知識和實踐體驗活動撰寫心得體會及小論文。鼓勵教師撰寫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總結或經驗論文,並在班主任會議上介紹交流。還鼓勵教師帶著課題開展交通安全教育,推動學校交通安全的科研化發展。

  “四聯手”。依託家庭、學校、學生、社會,充分發揮“四位一體”的合力,開展交通安全教育。請法制副校長到學校做報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違反交通安全的危害。學校心理健康輔導老師結合學生學習心理輔導課,開設了“珍愛生命,安全出行”為主題的教育課,引導學生們通過查閱、展示資料,瞭解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和違反交通規則的危害性,增強交通安全意識。班主任以及其他科任老師則通過班會課或專題教育課開設專題講座,在全校範圍內進行了交通安全的宣傳教育。

  “六個一”。一是上好一堂高質量交通安全教育示範課。二是看一部宣傳片。三是讀好一本書。四是組織一次交通安全徵文比賽。五是舉行一次以交通安全為主題實踐活動。六是刊出一期以交通安全知識為主題的黑板報。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學校大力加強師生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維護道路交通安全、保護廣大師生生命財產安全是治本之策,也是堅持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際行動。學校高度重視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加強組織領導。

  2、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學校要把此項工作與建立平安校園結合起來,積極聯絡公安交警部門,共同做好師生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要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做到有部署、有檢查。

  3、加強監督,確保實效。學校要加強檢查、考核工作,對工作不落實,措施不力,成效不明顯的,要進行通報批評,對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負有同等以上責任的個人,要實行責任倒查,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二:

  為進一步提升我校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社會化水平,建立健全學校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長效機制,促進全社會交通法制意識、安全意識和文明意識不斷提高,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尤其是涉及小學生的事故發生,我校安全領導小組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交通安全從少兒抓起”的工作思路,以維護全校小學生道路交通安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進學校為載體,以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和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為主線,進一步深化小學生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小學生交通安全意識和認知能力,以及自我防護和學法、守法水平,進而影響和推進學生家長乃至全社會對交通安全的重視和關注,自覺提高交通法制意識、安全意識和文明意識,最大限度的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尤其是涉及小學生的事故發生,為少年兒童生活、學習,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創造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

  二、工作目標

  小學生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有關規章制度完備,長效工作機制健全,全校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覆蓋率達到100%,小學生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實現規範化、常態化。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小學生髮生道路交通事故特別是人身傷亡事故,不發生小學生群死群傷惡性事故。

  三、領導小組

  組長:史榮新

  副組長:劉娜、石寬、楊樂

  組員:裴新軍、王素青、高豔茹、孫瑞姣、趙素梅、魏秀麗、任香艾

  職責及主要任務:

  ***一***落實“三個一”工作要求。一是每年組織開展1次小學生交通安全主題“宣傳教育周”活動;二是每月為學生安排1堂交通安全課;三是寒假、暑假兩大假期前和開學後組織1次中小學生交通安全集中宣傳教育活動。

  ***二***執行“個人、班級操行評比”制度。對於小學生交通違法和不文明交通行為,學校採取通報、教育等處理措施,並納入學生個人和班級集體的操行評比。

  ***三***加強學校周邊的交通安全管理。根據學校周邊環境和實際需求設立護校崗,在學生上學、放學等人流高峰期安排專人做好學校門前及周邊道路疏堵保暢工作,確保學生安全、順暢通過馬路。

  ***四***以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基地為平臺,加強學生交通安全宣教。定期組織學生走進本地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參觀學習,接受系統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五***指導學生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駕車時,要戴好頭盔、繫好安全帶;接送孩子時,不能為了趕時間超速行駛,到學校時自覺有秩序的在遠離校門處的人行道或靠邊停車,不強行掉頭、超快拐彎,以免在學校門口造成擁堵。要經常對孩子進行日常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孩子走路要靠右邊行走,不要在馬路上游玩嬉戲;橫穿馬路要走人行橫道,不著急、不猛跑,一讓二看三通過,無人行橫道的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直行通過;騎車不聽耳機,不帶人,不騎飛車,不勾肩搭背、互相追逐。要為孩子選擇安全有保障的上下學交通方式。對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學生,家長要切實履行上下學接送義務,不能貪圖便利省事,合租或讓孩子乘坐無接送學生***幼兒***資質的非法客運車輛和超載的車輛。未滿12週歲的兒童嚴禁騎車上學。對騎車上學的孩子,要經常檢查車況,確保孩子所騎車輛的效能良好。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小學生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同時也是帶動全社會交通法制意識、安全意識和文明意識不斷提高的有力抓手。我校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切實抓好組織領導、動員部署、協作配合、檢查指導和評先創優等各個環節,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二***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經常聯合公安交警部門組織開展各種型別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切實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為廣大學生健康學習、生活創造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

  ***三***堅持求實創新,不斷實現突破。學校積極開展小學生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調查研究,及時總結經驗做法,不斷在工作思路、方式、方法以及具體措施等方面實現創新與突破,推動全校小學生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深入、健康發展。

  ***四***加強資訊收集上報和新聞宣傳。各班級要將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先進事蹟、特色活動和突出成果,及時總結上報學校。學校統一宣傳報道,積極營造“人人關注少兒成長,事事關係交通安全”的社會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