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的董橋散文
董橋文筆雄深雅健,兼有英國散文之淵博雋永與明清小品之情趣靈動,為當代中文書寫另闢蹊徑,深獲海峽兩岸三地讀者傾心喜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孔夫子視富貴如浮雲?
明朝思想家李卓吾認為人有私心是人的天性。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無私則無心矣。他說,孔夫子雖雲視富貴如浮雲,到了相魯三個月,還是素衣麑裘,黃衣狐裘,緇衣羔裘,對這些華貴的安排顯然並不抗拒。利己之心的確是人類秉賦之自然也。查先生當年在《明報》天天寫社評議論世局國事,有口皆碑,不少人都想知道他判斷政情為什麼都那麼準。查先生私底下總愛說,人是自私的,推測個人或政府的用心和行動,必須推己及人,先從其自私的角度衡量其得失,然後判斷其下一步之舉措,一定不會離題太遠。這話大有道理。
馬卓安這次在香港總商會午宴上的演說指出英國要確保《聯合宣告》的內容全部落實,說是「我們決定這樣採取主動,並非純綷出於道義上的責任;英國亦有本身的利益,驅使我們要採取主動」。這是實話。這篇講稿有政府發的中譯本,似乎沒有錯譯之處,只是文字遠不及原文之輕鬆淺白。"Our commitment to take such a lead does not stem just from our moral responsibility. It is powerfully reinforced by Britain's own self-interest."我試用另一種方法演繹:「我們率先這樣做,並非純粹為了我們對香港負有道義責任。英國本身的利益實在相當大,我們更需要這樣做了。」文中有一句話說,「香港經歷了很大的轉變」,英文卻白得多了:"Hong Kong has changed greatly"***香港變了很多***。「無可否認,在這些日子裡,曾有接二連三的爭論」;這一句的原文只說:"There have been Arguments certainly"***當然,爭論是有的***。「不過,這些爭論並未帶來任何事故」***"Arguments, but no disasters"***,中國人大概會說:「只限於爭論,並沒有惹出禍來」。翻譯也要自私,先考慮中國人聽了會有共鳴的中國話。
:早也瀟瀟,晚也瀟瀟
蔣坦的《秋燈瑣憶》寫娟秀的秋芙種芭蕉,葉大成蔭,秋來雨風滴瀝,枕上聞之,心與俱碎;蔣坦於是在葉上題句雲:「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翌日見秋芙在葉上續寫數行雲:「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雖是戲筆,情致可愛。餘十眉《寄心瑣語》裡的胡淑娟也既美且慧。十眉題畫,絕句有「玉樓好夢今何似,沉醉東風又一回」,淑娟為易二字,改「又一回」為「第幾回」,果然大勝原作,婉約可喜。秋芙和淑娟都是解語花。
文字可以素服淡妝,也可以豔若天人,但萬萬不可毫無情致,毫不婉約。馬卓安在香港總商會午宴上的演說,英文聽說是他和彭定康漏夜推敲定稿,果然生動得體。中譯則通篇散發港式八股中文的調調,讀不了幾段就想睡覺。英文原文處處故意用短句去避掉陳腔爛調,中文竟無心遷就,只顧早也瀟瀟,晚也瀟瀟。「此外,在建設方面,香港在這幾年間不斷髮展」;「方面」是最爛的爛調,何況還有「此外」、「不斷髮展」的「綠葉」相襯。英文只說:There has been more visible progress too***香港還有更顯著的進步***。「我上次訪港的時候」,「訪」字稍嫌高調,應該照原文說「我上次來」***last time I came***。馬卓安說當時的情況是"There was no West Kowloon reclamation. No new airport, no Tsing Ma Bridge. But I saw both of them yesterday."中譯說:「當時,西九龍填海區、新機場、青馬大橋等建設計劃仍未開展,但昨日到港的時候,我見到有關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這樣老實去解釋,真像「又一回」那麼準確,難免生硬。「很多時候,人們都會這樣問」;英文毫不拖泥帶水:"People often ask"***大家常常在問***。"Energy. Dynamism. Guts"中譯依然不甘寂寞費好大勁:「活力十足、幹勁沖天、不屈不撓」。套成語雖然省事,卻毀了原文短小之妙:「精力。魄力。膽識」!婉約雖然不足,情致卻保住三分。
:方召麟求生拙之趣
張大千一九五六年到法國尼斯去看Picasso,兩人一見投契,指手劃腳大談藝術。畢加索說:「我真不明白,你們中國有這麼高深的藝術,為什麼還有人要來歐洲學畫呢?」他於是拿出自己用中國毛筆畫的作品給張大千看,筆調竟酷似齊白石的草蟲。張大千當即送了畢加索一枝牛耳毛筆,還有一套漢代石刻拓片和自己畫的墨竹。畢氏則回贈了張大千一幀《牧神》。
日前,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給書畫家方召麟。方召麟是張大千的學生,也崇拜西方畫家馬蒂斯和畢加索。港大的中英文讚辭對方氏生平藝事做了一番勾勒,頗能概括她的事業。依稀記得十數年前我編《明報月刊》期間,曾經推介方召麟的作品;有一天,她親自帶了畫作的攝影底片來編輯部,匆匆一敘,但覺她的筆意帶點李可染的拙趣。這也正是讚辭裡所說的「古樸厚拙」***have a deceptive lack
of sophistication***。中國畫家素養越深畫境越淡,總是要求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元代倪瓚之筆簡意遠,追摹的就是平淡天真。此種境界殊不易得,功力未到而故作生硬姿態,筆墨往往板滯不暢。「古樸厚拙」四字,畫論上多作「古拙厚重」,其實正是「饒具生拙之趣」。讚辭裡又說方召麟四處遊歷,畫過不少異國景物,自己稱這些作品「有現代感洋溢中國情懷」***modern in touch
and Chinese in feel***。這句中文錯失了英文的對仗語法,有點可惜;再說,前頭既說「現代」,後頭的「中國」當指傳統的文化中國,不如修補為「筆觸現代而情繫故國」。讚辭寫譯都甚努力,文字火候也不弱,只是第二段既說抗戰軍興,方氏回國後顛沛流離,無法創作;第四段卻說丈夫方心誥始終支援她,即使在戰亂時期也讓她去跟隨陸辛農、趙少昂習畫;前後扞格,確是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