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月的散文

  二月裡的春花未現,二月裡的雪花卻飄了,二月是一篇篇優美的散文寫下了自己的情感。下面是有二月的散文,歡迎參閱。

  二月的散文篇1:草長鶯飛二月天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題記

  故鄉的二月山綠水清,春風輕吟著一首甜甜的春天的歌,在柿子林的枝頭蕩著鞦韆。空氣中在處處瀰漫著春草的清香氣,讓人心清神怡。迎春花開滿了崖邊山坡,黃豔豔的一叢一叢的,惹人喜愛。林間,綠草茵茵,一些不知名的野花,開得正豔,紅黃紫綠,讓人目不暇給。成群的鳥兒,在綠樹的枝頭,唧唧喳喳的,像似在召開一個盛大的演唱會。不一會鳥兒婉轉悠揚的歌聲,便響徹林間。

  小河清清,涓涓細流在綠林間輕輕流淌。清澈的河水裡,小魚兒悠閒地遊動著,優美的身影,在水中自由自在舞動。河岸上綠草肥美,綠樹婆娑,野花遍野。溫暖的陽光,灑下金子一樣的光芒,塗抹在這綠色的河岸上,把個春天的美景演繹到了極致。

  小路蜿蜒如飄帶,在綠草間伸向遠方。綠雲般的麥子覆蓋了路兩邊的坡地,偶爾春風從柿子林吹來,麥田綠波盪漾,煞是好看!路的一側,老屋在綠樹的掩映裡依稀可見,像似安詳的農人靜靜坐在,守候著自己春天的綠地。

  白雲悠悠,點綴在藍天,猶如春姑娘的美麗的衣裙,在春風中飄逸灑脫。幾隻紙風箏,如大鳥一樣地在藍天中飛著,給這美麗春景又增添無盡的情趣。讓我不由的想起那首名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記得幼時,每次,我在河邊玩,母親站在老屋門口,用她你濃重的鄉音喊我乳名:“——梅兒!回來吃飯嘍。”尾音拖得很長。太像天空中紙風箏的尾巴,長長的劃破藍天在風中飄揚。任你跑再遠,那極有穿透力聲音,也會隨風飄來。

  那日,我的幾個小夥伴,都在放風箏。望著他們漂亮的風箏,我羨慕不已。於是偷了家裡的幾根竹篾,一張大白紙,跑到河邊想自己做一個風箏。然而風箏做好了,卻飛不起來。自己便和自己生氣了。母親喊我吃飯,那悠長的鄉音在初春大地,和春風一起賽跑。我就是不應聲。害的她親自跑到河邊來找我。我狠狠地把風箏扔在地上,和母親賭氣。

  母親卻笑了,說:“你先把風箏拿上,跟我回家吃飯,下午我一定讓它飛上天。”回到家,母親把我做的風箏拆了,說重給我做個蝴蝶樣的,說著她熟練捆紮起風箏的骨架,然後開始糊紙,不一會兒,一個大號蝴蝶的雛形便展現在我眼前。母親要來我的彩筆,給蝴蝶畫上彩色的翅膀。母親說,她小時候外婆會扎許多種的風箏,什麼燕子呀,老鷹,鴿子,蝴蝶等等。個個形象逼真,飛在天上人見人愛。親戚朋友們都上門來討要,忙的外婆是不亦樂乎啊!她這點手藝,就是那時給外婆當下手學的。母親說著的臉上泛起淡淡的紅暈,一改原先她那沉默寡言的樣子。像似這小小的風箏,把她也帶回了那久遠的童年時光。

  風箏飛起來了,帶著母親和我的笑聲,在藍天中越飛越高。像似捎上我的五彩的夢,飛上了雲端,耳邊像有風聲呼呼,頓時身子也飄飄然了。美麗的蝴蝶,在天空翩翩起舞。猶如歡樂的我,在母親那濃濃愛的牽引下,在童年的天空,無憂無慮飛翔。這個早春二月,也深深銘刻在我童年記憶裡。每每,想起這些,歡笑便爬滿我的臉頰,暖暖的溫馨也溢滿心間。

  如今,離開故鄉許多年了。又到了草長鶯飛二月天時,母親仍在扎風箏嗎?我想,故鄉綠草青青、花海如潮的春天裡,一定有一個蝴蝶一樣的風箏在藍天中飛翔。

  哦!我眼前又浮現出故鄉的二月天裡,那隻蝴蝶風箏,在藍天中越飛越高的樣子……

  二月的散文篇2:二月二,龍抬頭

  今天是龍年的農曆二月初二,天剛矇矇亮,我便早早的起來了,並不是有什麼要急著做的事情,而是從小就養成了這一天要早早起來的特殊習慣,起來後還不能在床上、過去是在炕上穿衣服,要把腿放在地上穿衣服,聽老人們講,這一天起得早,在地上穿衣服,人會勤快一年!不管這個古老傳說是真還是假,人勤勞總比懶惰強,所以,小的時候,每年這一天,爸爸媽媽就要早早把我們叫醒,是希望我們能成為一個勤快人,男人勤快要立業養家的。慢慢的這個特殊的習慣便保留了下來,到後來我們長大了,到這一天自己便主動地早早地起來,冥冥之中還是有一種希望和期盼。

  二月二龍抬頭,這是一個流傳至今的古老的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中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二月二,民間也叫“踏青節”,從這一天開始,大地陽氣上升,青草野菜開始發芽放青,人們開始到戶外郊遊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就是描寫二月二遊人踏青的熱鬧景象。

  隨著這個傳說的發展,二月二早已形成了一個節令,二月二是正月過後人們過的第一個節日。小的時候,隨著春節和正月的一天天過去,我們最盼望的就是二月二這個節日了,這一天,大人們要給我們“蒸龍蛋”吃,其實就是菜糰子,隨著生活的逐漸好起來,蒸“龍蛋”的材料也在發生著變化,到了現在,在我們家還保留著這個傳統習俗,“龍蛋”的皮兒是粘面,餡兒是酸菜肉餡兒!這一天吃“龍蛋”就是圖個吉利。所有的菜餡兒都是頭一天準備好的,因為這一天不能動刀,老人們說動刀會傷著龍頭的,這一天自然也不能做針線活兒了。

  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二月二日這一天,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打我記事兒的時候起,每年的這一天,爺爺便早早地起來,手裡拿著一根棍子敲打著房樑,嘴裡唸叨著:“二月二敲過樑,蟲子螞蟻不下房”。過去家家戶戶住的都是土房土炕,房蓋兒都是葦芭和泥土,自然容易生蟲子,像蜈蚣蠍子這樣的蟲子如果爬到炕上會蜇傷人的,為了檢驗這個習俗是否靈驗,二月二過後,我們每天都會看看有沒有蟲子從房上爬下來,也許是靈驗吧,還真沒有蟲子下來!

  敲完房樑後,爺爺還要用草木灰圍著水缸蜿蜒地一直灑到大門外。爺爺說這是引龍,頭一天要把水缸裡的水挑滿,二月二這天不能往水缸裡倒水,說是怕砸到龍頭,這一天要是誰家挑水了,水缸一到夜晚人靜的時候就會有“吱吱”的響聲,是龍沒有引出去。雖然說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但小的時候我們還是很怕龍在水缸裡,有時不敢往缸裡看,怕看到龍在裡面!其實這個習俗自古就有,清人《宛署雜民》說:“都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蜓布入宅廚,施繞水缸,呼為引龍回。”以求一年能風調雨順。

  這一天除了大人們搞的蒸“龍蛋”、敲房樑、引龍這些習俗和活動讓我們興奮和好奇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是涉及到我們每一個人的,那就是,二月二這一天要剃頭,稱為“剃龍頭”,圖的還是個吉利,所以每到這一天,理髮店都要特別忙,直到今天仍然如此。那時候大人們是不允許孩子們正月裡剪頭的,說是正月裡剪頭死舅舅,所以都趕到二月二這天剪頭了。

  這些美好的傳說和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最讓我感同身受的還是勤勞立業養家。中華民族這條巨龍的崛起和騰飛,無處不體現著勤勞的民族傳統。一個家庭也是如此,生活能像龍抬頭一樣,一天天好起來,靠的也是勤勞。

  小的時候,我們家人口多,姊妹六個***姐姐後來去世了***加上父母共八口人,就父親一個勞動力,那年月收入很低,往往是父親勞動一年,掙的工分兒到年底連全家八口人的口糧都銷不到家。在我們家,爺爺和父親這兩代人是最勤勞的,這在我們村裡是人人都稱讚的,爺爺去世的時候78歲,直到去世的前七天,還仍然在生產隊勞動,正是有父輩們的勤勞,才撐起了我們這個人口多的大家庭,度過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樣的困難時期。有大人們的影響,我們姊妹從小就在父母的組織下學習搞副業來補充家庭生活,從編織葦蓆到打草袋、草繩,農村的副業專案沒有我們不會的,從放學拾柴到冬天去葦塘撓葦葉子等,沒有什麼活兒我們沒幹過的。

  那時候,每年的寒假都是我們姊妹搞副業最繁忙的時候,因為眼看就到年底了,家裡一切都等著用錢,我們能掙點兒是點兒。那時打草繩是最累的,草繩車是靠人來蹬的***那時還沒有電動的***,我和三個弟弟兩人一副架,每天早早起來,自己給自己定任務,天天都開展勞動競賽。這一冬下來,我們每個人都累得脫了相,個個兒小臉兒煞白,因為一冬沒有出屋,每天都是穿個單衣,那還是一身汗水。但儘管這樣,等到年底賣草繩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裡還是很甜的,效益好的時候,到過年了,父親就多給我們點兒零花錢,那時候心裡是美滋滋的!

  有一年是我們最灰暗的一年,這一年我們打的草繩父親託人在大窪賣了個好價錢,父親也說等賣完草繩過年多給我們點兒零花錢,我們都十分高興地盼望著,其實我們最高興的是,能多賣點錢給姐姐治病,那時姐姐已經重病二年了,父親一個人在醫院護理姐姐,家裡已經沒有人在生產隊勞動了,什麼地方都需要錢啊。可下盼到了出售的日子,我們幫著裝好車就在家裡盼著父親的回來,這一天姐姐的精神狀態也很好,跟我們不時說笑著。到了晚上父親終於回來了,我們看著父親進到院子裡,並沒有高興的樣子,反倒一臉的沮喪,一生不吭地坐在了炕上,母親反覆地問,這才知道,原來草繩賣了800元錢,這可是那個時候的天文數字啊,父親把賣草繩的800元錢揣在兜裡,在去市場準備給姐姐賣點什麼的時候,被小偷給偷走了,父親在那呆呆地一直呆到晚上,才沮喪地回來。我們聽了都大哭了起來,這在我們家簡直就是天塌了下來,我長這麼大從沒看見父親哭過,這時父親也流下了眼淚。悲痛過後,父親就是父親,轉過來安慰我們,囑咐我們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過了年兒,我們接著幹。說是這樣說,這一年我們誰的心情都沒好過。

  生活的軌跡也像龍蜿蜒崛起一樣,沒有一帆風順的時候,總是伴隨著許許多多的波折,但只要昂起了頭,勤奮前行,前景總是美好的。

  我的一生沒有從父輩那裡繼承一點點財產,繼承來的就是父輩的那種辛勤勞作、勤儉持家的精神,正是這點傳統,才使我們在沒有外部作用的情況下,靠我們自己的雙手,從白手起家,到實現溫飽,到我們現在能夠過上比較令人羨慕的生活;從無房到租房,到蓋起了民房,到住上了樓房;從沒不起一輛舊自行車,到騎上摩托車,到購買了汽車,這一步步,自然有黨的好政策和社會的進步,更主要的還是靠人的勤奮努力。

  中國的傳統習俗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傳說和故事,更主要的是留給我們了一筆精神財富。二月二龍抬頭,多麼吉祥的諺語,願我們所有的人秉承龍的精神,昂首前行!

點選下一頁閱讀更多二月的散文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