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網絡卡

  關於網絡卡名稱

  計算機與外界區域網的連線是通過主機箱內插入一塊網路介面板或者是在膝上型電腦中插入一塊PCMCIA卡。網路介面板又稱為通訊介面卡或網路介面卡adapter或網路介面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但是現在更多的人願意使用更為簡單的名稱“網絡卡”。

  [編輯本段]網絡卡功能簡述

  網絡卡是工作在資料鏈路層的網路元件,是區域網中連線計算機和傳輸介質的介面,不僅能實現與區域網傳輸介質之間的物理連線和電訊號匹配,還涉及幀的傳送與接收、幀的封裝與拆封、介質訪問控制、資料的編碼與解碼以及資料快取的功能等。

  [編輯本段]網絡卡功能詳解

  網絡卡上面裝有處理器和儲存器包括RAM和ROM。網絡卡和區域網之間的通訊是通過電纜或雙絞線以序列傳輸方式進行的。而網絡卡和計算機之間的通訊則是通過計算機主機板上的I/O匯流排以並行傳輸方式進行。因此,網絡卡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要進行序列/並行轉換。由於網路上的資料率和計算機總線上的資料率並不相同,因此在網絡卡中必須裝有對資料進行快取的儲存晶片。

  在安裝網絡卡時必須將管理網絡卡的裝置驅動程式安裝在計算機的作業系統中。這個驅動程式以後就會告訴網絡卡,應當從儲存器的什麼位置上將區域網傳送過來的資料塊儲存下來。網絡卡還要能夠實現乙太網協議。

  網絡卡並不是獨立的自治單元,因為網絡卡本身不帶電源而是必須使用所插入的計算機的電源,並受該計算機的控制。因此網絡卡可看成為一個半自治的單元。當網絡卡收到一個有差錯的幀時,它就將這個幀丟棄而不必通知它所插入的計算機。當網絡卡收到一個正確的幀時,它就使用中斷來通知該計算機並交付給協議棧中的網路層。當計算機要傳送一個IP資料報時,它就由協議棧向下交給網絡卡組裝成幀後傳送到區域網。

  隨著整合度的不斷提高,網絡卡上的晶片的個數不斷的減少,雖然現在個廠家生產的網絡卡種類繁多,但其功能大同小異。網絡卡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三個:

  1.資料的封裝與解封:傳送時將上一層交下來的資料加上首部和尾部,成為乙太網的幀。接收時將乙太網的幀剝去首部和尾部,然後送交上一層;

  2.鏈路管理:主要是CSMA/CD協議的實現;

  3.編碼與譯碼:即曼徹斯特編碼與譯碼。

  [編輯本段]選購網絡卡時考慮的因素

  在組裝時是否能正確選用、連線和設定網絡卡,往往是能否正確連通網路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一般來說,在選購網絡卡時要考慮以下因素:

  網路型別:現在比較流行的有乙太網,令牌環網,FDDI網等,選擇時應根據網路的型別來選擇相對應的網絡卡。

  傳輸速率:應根據伺服器或工作站的頻寬需求並結合物理傳輸介質所能提供的最大傳輸速率來選擇網絡卡的傳輸速率。以乙太網為例,可選擇的速率就有10Mbps,10/100Mbps,1000Mbps,甚至10Gbps等多種,但不是速率越高就越合適。例如,為連線在只具備100M傳輸速度的雙絞線上的計算機配置1000M的網絡卡就是一種浪費,因為其至多也只能實現100M的傳輸速率。

  匯流排型別:計算機中常見的匯流排插槽型別有:ISA、EISA、VESA、PCI 和 PCMCIA等。在伺服器上通常使用PCI或EISA匯流排的智慧型網絡卡,工作站則採用可用PCI或ISA匯流排的普通網絡卡,在膝上型電腦則用PCMCIA匯流排的網絡卡或採用並行介面的行動式網絡卡。目前PC機基本上已不再支援ISA連線,所以當為自己的PC機購買網絡卡時,千萬不要選購已經過時的ISA網絡卡,而應當選購PCI網絡卡。

  網絡卡支援的電纜介面:網絡卡最終是要與網路進行連線,所以也就必須有一個介面使網線通過它與其它計算機網路裝置連線起來。不同的網路介面適用於不同的網路型別,目前常見的介面主要有乙太網的RJ-45介面、細同軸電纜的BNC介面和粗同軸電AUI介面、FDDI介面、ATM介面等。而且有的網絡卡為了適用於更廣泛的應用環境,提供了兩種或多種型別的介面,如有的網絡卡會同時提供RJ-45、BNC介面或AUI介面。

  aRJ-45介面: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網絡卡,也是應用最廣的一種介面型別網絡卡,這主要得益於雙絞線乙太網應用的普及。因為這種RJ-45介面型別的網絡卡就是應用於以雙絞線為傳輸介質的乙太網中,它的介面類似於常見的電話介面RJ-11,但RJ-45是8芯線,而電話線的介面是4芯的,通常只接2芯線ISDN的電話線接4芯線。在網絡卡上還自帶兩個狀態批示燈,通過這兩個指示燈顏色可初步判斷網絡卡的工作狀態。

  bBNC介面:這種介面網絡卡對應用於用細同軸電纜為傳輸介質的乙太網或令牌網中,目前這種介面型別的網絡卡較少見,主要因為用細同軸電纜作為傳輸介質的網路就比較少。

  cAUI介面:這種介面型別的網絡卡對應用於以粗同軸電纜為傳輸介質的乙太網或令牌網中,這種介面型別的網絡卡目前更是很少見。

  dFDDI介面:這種介面的網絡卡是適應於FDDI光纖分佈資料介面網路中,這種網路具有100Mbps的頻寬,但它所使用的傳輸介質是光纖,所以這種FDDI介面網絡卡的介面也是光纖介面的。隨著快速乙太網的出現,它的速度優越性已不復存在,但它須採用昂貴的光纖作為傳輸介質的缺點並沒有改變,所以目前也非常少見。

  eATM介面:這種介面型別的網絡卡是應用於ATM非同步傳輸模式光纖或雙絞線網路中。它能提供物理的傳輸速度達155Mbps

  價格與品牌:不同速率、不同品牌的網絡卡價格差別較大。

  [編輯本段]網絡卡其他知識

  1網絡卡:判斷網路故障的命令

  Ping命令是測試網路聯接狀況以及資訊包傳送和接收狀況非常有用的工具,是網路測試最常用的命令。Ping向目標主機地址傳送一個回送請求資料包,要求目標主機收到請求後給予答覆,從而判斷網路的響應時間和本機是否與目標主機地址聯通。

  如果執行Ping不成功,則可以預測故障出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網線故障,網路介面卡配置不正確,IP地址不正確。如果執行Ping成功而網路仍無法使用,那麼問題很可能出在網路系統的軟體配置方面,Ping成功只能保證本機與目標主機間存在一條連通的物理路徑。

  命令格式:ping IP地址或主機名 [-t] [-a] [-n count] [-l size]

  引數含義:

  -t不停地向目標主機發送資料;

  -a 以IP地址格式來顯示目標主機的網路地址 ;

  -n count 指定要Ping多少次,具體次數由count來指定 ;

  -l size 指定傳送到目標主機的資料包的大小。

  例如當您的機器不能訪問Internet,首先您想確認是否是本地區域網的故障。假定區域網的代理伺服器IP地址為202.168.0.1,您可以使用Ping避免202.168.0.1命令檢視本機是否和代理伺服器聯通。又如,測試本機的網絡卡是否正確安裝的常用命令是ping 127.0.0.1。

  Tracert命令用來顯示資料包到達目標主機所經過的路徑,並顯示到達每個節點的時間。命令功能同Ping類似,但它所獲得的資訊要比Ping命令詳細得多,它把資料包所走的全部路徑、節點的IP以及花費的時間都顯示出來。該命令比較適用於大型網路。

  命令格式:tracert IP地址或主機名 [-d][-h maximumhops][-j host_list] [-w timeout]

  引數含義:

  -d 不解析目標主機的名字;

  -h maximum_hops 指定搜尋到目標地址的最大跳躍數;

  -j host_list 按照主機列表中的地址釋放源路由;

  -w timeout 指定超時時間間隔,程式預設的時間單位是毫秒。

  如果我們在Tracert命令後面加上一些引數,還可以檢測到其他更詳細的資訊,例如使用引數-d,可以指定程式在跟蹤主機的路徑資訊時,同時也解析目標主機的域名。

  Netstat命令可以幫助網路管理員瞭解網路的整體使用情況。它可以顯示當前正在活動的網路連線的詳細資訊,例如顯示網路連線、路由表和網路介面資訊,可以統計目前總共有哪些網路連線正在執行。

  利用命令引數,命令可以顯示所有協議的使用狀態,這些協議包括TCP協議、UDP協議以及IP協議等,另外還可以選擇特定的協議並檢視其具體資訊,還能顯示所有主機的埠號以及當前主機的詳細路由資訊。

  命令格式:netstat [-r] [-s] [-n] [-a]

  引數含義:

  -r 顯示本機路由表的內容;

  -s 顯示每個協議的使用狀態包括TCP協議、UDP協議、IP協議;

  -n 以數字表格形式顯示地址和埠;

  -a 顯示所有主機的埠號。

  winipcfg命令以視窗的形式顯示IP協議的具體配置資訊,命令可以顯示網路介面卡的實體地址、主機的IP地址、子網掩碼以及預設閘道器等,還可以檢視主機名、DNS伺服器、節點型別等相關資訊。其中網路介面卡的實體地址在檢測網路錯誤時非常有用。

  命令格式:winipcfg [/?] [/all]

  引數含義:

  /all 顯示所有的有關IP地址的配置資訊;

  /batch [file] 將命令結果寫入指定檔案;

  /renew_ all 重試所有網路介面卡;

  /release_all 釋放所有網路介面卡;

  /renew N 復位網路介面卡 N;

  /release N 釋放網路介面卡 N。

  2網絡卡:LED指示燈

  一般來講,每塊網絡卡都具有1個以上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指示燈,用來表示網絡卡的不同工作狀態,以方便我們檢視網絡卡是否工作正常。典型的LED指示燈有Link/Act、Full、Power等。Link/Act表示連線活動狀態,Full表示是否全雙工Full Duplex,而Power是電源指示等。

  3網絡卡:主晶片

  網絡卡的主控制晶片是網絡卡的核心元件,一塊網絡卡效能的好壞,主要是看這塊晶片的質量。網絡卡的主控制晶片一般採用3.3V的低耗能設計、0.35μm的晶片工藝,這使得它能快速計算流經網絡卡的資料,從而減輕cpu的負擔。以下是目前常用的網絡卡控制晶片。

  1、Realtek 8201BL:是一種常見的主機板整合網路晶片又稱為PHY網路晶片。PHY晶片是指將網路控制晶片的運算部分交由處理器或南橋晶片處理,以簡化線路設計,從而降低成本。

  2、Realtek 8139C/D: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網絡卡之一。8139D主要增加了電源管理功能,其他則基本上與8139C晶片無異。該晶片支援10M/100Mbps。

  3、lntel Pro/100VE:lntel公司的入門級網路晶片。

  4、nForce MCP NVIDIA/3Com:nForce2內建了兩組網路晶片功能,Realtek 8210BL PHY網路晶片和Broabcom AC101L PHY網路晶片。

  5、3Com 905C:C支援10/100Mbps速度。

  6、SiS900:原本是單一的網路控制晶片,但現在已經整合到南橋晶片中。支援100Mbps。

  4網絡卡:遠端喚醒功能

  遠端喚醒技術WOL,Wake-on-LAN是由網絡卡配合其他軟硬體,可以通過區域網實現遠端開機的一種技術,無論被訪問的計算機離我們有多遠、處於什麼位置,只要處於同一區域網內,就都能夠被隨時啟動。這種技術非常適合具有遠端網路管理要求的環境,如果有這種要求在選購網絡卡時應注意是否具有此功能。

  可被遠端喚醒的計算機對硬體有一定的要求,主要表現在網絡卡、主機板和電源上。

  a.網絡卡:能否實現遠端喚醒,其中最主要的一個部件就是支援WOL的網絡卡。遠端被喚醒計算機的網絡卡必須支援WOL,而用於喚醒其他計算機的網絡卡則不必支援WOL。另外,當一臺計算機中安裝有多塊網絡卡時,只將其中的一塊設定為可遠端喚醒。

  b.主機板:也必需支援遠端喚醒,可通過檢視CMOS的“Power Management Setup”選單中是否擁有“Wake on LAN”項而確認。另外,支援遠端喚醒的主機板上通常都擁有一個專門的3芯插座,以給網絡卡供電PCI2.1標準。 由於現在的主機板通常支援PCI 2.2標準,可以直接通過PCI插槽向網絡卡提供+3.3V Standby電源,即使不連線WOL電源線也一樣能夠實現遠端喚醒,因此,可能不再提供3芯插座。主機板是否支援PCI2.2標準,可通過檢視CMOS的“Power Management Setup”選單中是否擁有“Wake on PCI Card”項來確認。

  c.電源:若欲實現遠端喚醒,計算機安裝的必須是符合ATX 2.01標準的ATX電源,+5V Standby電流至少應在600mA以上。

  [編輯本段]無線網絡卡

  無線網絡卡定義所謂無線網路,就是利用無線電波作為資訊傳輸的媒介構成的無線區域網WLAN,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路互為備份,只可惜速度太慢。

  無線網絡卡是終端無線網路的裝置,是無線區域網的無線覆蓋下通過無線連線網路進行上網使用的無線終端裝置。具體來說無線網絡卡就是使你的電腦可以利用無線來上網的一個裝置,但是有了無線網絡卡也還需要一個可以連線的無線網路,如果你在家裡或者所在地有無線路由器或者無線APAccessPoint無線接入點的覆蓋,就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卡以無線的方式連線無線網路可上網。

  無線網絡卡的工作原理是微波射頻技術,筆記本目前有WIFI、GPRS、CDMA等幾種無線資料傳輸模式來上網,後兩者由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來實現,前者電信或網通有所參與,但不多主要是自己擁有接入網際網路的WIFI基站其實就是WIFI路由器等和筆記本用的WIFI網絡卡。要說基本概念是差不多的,通過無線形式進行資料傳輸。無線上網遵循802.1q標準,通過無線傳輸,有無線接入點發出訊號,用無線網絡卡接受和傳送資料。

  按照IEEE802.11協議,無線區域網卡分為媒體訪問控制MAC層和物理層PHY Layer在兩者之間,還定義了一個媒體訪問控制-物理MAC-PHY子層Sublayers。MAC層提供主機與物理層之間的介面,並管理外部儲存器,它與無線網絡卡硬體的NIC單元相對應。

  物理層具體實現無線電訊號的接收與發射,它與無線網絡卡硬體中的擴頻通訊機相對應。物理層提供空閒通道估計CCA資訊給MAC層,以便決定是否可以傳送訊號,通過MAC層的控制來實現無線網路的CCSMA/CA協議,而MAC-PHY子層主要實現資料的打包與拆包,把必要的控制資訊放在資料包的前面。

  IEEE802.11協議指出,物理層必須有至少一種提供空閒通道估計CCA訊號的方法。無線網絡卡的工作原理如下:當物理層接收到訊號並確認無錯後提交給MAC-PHY子層,經過拆包後把資料上交MAC層,然後判斷是否是發給本網絡卡的資料,若是,則上交,否則,丟棄。

  如果物理層接收到的發給本網絡卡的訊號有錯,則需要通知傳送端重發此包資訊。當網絡卡有資料需要傳送時,首先要判斷通道是否空閒。若空,隨機退避一段時間後傳送,否則,暫不傳送。由於網絡卡為時分雙工工作,所以,傳送時不能接收,接收時不能發。

  [編輯本段]網絡卡的發展史

  網絡卡:NIC是計算機區域網中最重要的連線裝置,計算機主要通過網絡卡連線網路.在網路中,網絡卡的工作是雙重的:一方面它負責接收網路上傳過來的資料包,解包後,將資料通過主機板上的匯流排傳輸給本地計算機;另一方面它將本地計算機上的資料打包後送入網路。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發展的產物,是隨著社會對資訊共享、資訊傳遞的要求而發展起來的。所謂計算機網路就是利用通訊裝置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即網路通訊協議、資訊交換方式及網路作業系統等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資訊傳遞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組成:通常由三部分組成,即資源子網、通訊子網和通訊協議。

  資源子網:是計算機網路中面向使用者的部分,負責全網路面向應用的資料處理工作,其主體是連入計算機網路內的所有主計算機,以及這些計算機所擁有的面向使用者端的外部裝置、軟體和可供共享的資料等。

  通訊子網:四計算機網路中負責資料通訊的部分,通訊傳輸介質可以是雙絞線、同軸電纜、無線電通訊、微波、光導纖維等。

  通訊協議:為使網內各計算機之間的通訊可靠有效,通訊雙方雙方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和約定稱為通訊協議。

  ·資源共享:包括硬體和軟體資源。硬體資源如具有特殊功能的高效能處理部件,高效能的輸入輸出裝置鐳射印表機、繪圖儀等以及大容量的輔助儲存裝置如磁帶機、大容量硬碟驅動器等,它們的共享可以節省硬體開銷。軟體資源如軟體和資料。

  ·區域網:是一個通訊系統,他允許數臺彼此獨立的電腦,在適當的範圍內,以適當的傳輸速率直接進行溝通。一般網路可依其規模來分類,通常我們在辦公室或家中使用的,大都屬於區域網,這種網路由於電腦間的距離短,且不必經過太多網路裝置的中繼,所以感覺上速度較快,但也因此適用範圍較小。

  ·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和區域網相對,凡超過區域網範圍的,都可以算為廣域網。

  ·都會網路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在一個城市範圍內操作的網路,或者在物理上使用城市基礎電信設施如地下電纜系統的網路,有時從WAN中區分出來,稱為都會網路。

  ·網路體系結構:是指通訊系統的整體設計,它為網路硬體、軟體、協議、存取控制和拓撲提供標準。它廣泛採用的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1979年提出的開放系統互連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參考模型。OSI參考模型用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送層、對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七個層次描述網路的結構,它的規範對所有的廠商是開放的,具有知道國際網路結構和開放系統走向的作用。它直接影響匯流排、介面和網路的效能。目前常見的網路體系結構有FDDI、乙太網、令牌環網和快速乙太網等。從網路互連的角度看,網路體系結構的關鍵要素是協議和拓撲。

  ·協議Protocol:是對資料格式和計算機之間交換資料時必須遵守的規則的正式描述。簡單的說了,網路中的計算機要能夠互相順利的通訊,就必須講同樣的語言,語言就相當於協議,它分為Ethernet、NetBEUI、IPX/SPX以及TCP/IP協議。

  ·拓撲結構:是指網路中各個站點相互連線的形式,主要有匯流排型拓撲、星型拓撲、環型拓撲以及它們的混合型。

  ·FDDI/CDDI:由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的X3T9.5制定。速率為100Mbps;CDDI是基於銅電纜雙絞線的FDDI。FDDI技術成熟,網路可延伸100公里,且由於採用環形結構和優良的管理能力,具有高可靠性。價格貴,安裝複雜,標準完善,技術成熟,支援的軟硬體產品豐富。

  ·IEEE802.5/令牌環網:常用於IBM系統中,其支援的速率為4Mbps和16Mbps兩種。目前Novell、IBM LAN Server支援16MbpsIEEE802.5/令牌環網技術。

  ·交換乙太網:其支援的協議仍然是IEEE802.3/乙太網,但提供多個單獨的 10Mbps埠。它與原來的IEEE802.3/乙太網完全相容,並且克服了共享10Mbps帶來的網路效率下降。

  ·100BASE-T快速乙太網:與10BASE-T的區別在於將網路的速率提高了十倍,即100M。採用了FDDI的PMD協議,但價格比FDDI便宜。100BASE-T的標準由IEEE802.3制定。與10BASE-T採用相同的媒體訪問技術、類似的步線規則和相同的引出線,易於與10BASE-T整合。每個網段只允許兩個中繼器,最大網路跨度為210米。

  ·IEEE802.3/Ethernet乙太網:目前最廣泛的媒體訪問技術,通常在OSI模型的物理層和資料鏈路層操作。是Novell、Widows NT、 IBM、UNIX網路 LANServer、DECNET等低層所採用的主要媒體訪問技術,組網方式靈活、方便、且支援的軟硬體產品眾多。其速率為共享型10Mbps。根據不同的媒體可分為:10BASE-2同軸粗纜、10BASE-5同軸細纜、10BASE-T雙絞線及10BASE-FL光纖。

  ·NETBIOS/ windows NT和IBM的LAN Manager所採用。NETBIOS研製較早,比較簡單,未考慮網間互連的情況,其命名方案不適合多種作業系統。

  ·IPX/

  ·TCP/

  ·匯流排型拓撲:採用單根傳輸線作為傳輸介質,所有的站點都通過相應的硬體介面直接連線到幹線電纜即總線上。

  ·星型拓撲:所有站點都連線到一箇中心點,此中心點稱作網路的集線器HUB。

  ·環型拓撲:所有站點彼此序列連線,就象鏈子一樣,構成一個迴路或稱作環。

  ·混合型拓撲:在居域網之間互連後,會出現某幾種拓撲結構的混合形式,即混合型拓撲。

  ·傳輸介質:是通訊網路中傳送方和接受方之間的物理通路,目前常用的網路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纜等。

  ·雙絞線:是綜合佈線系統中最常用的一種傳輸介質,尤其在星型網路拓撲中,雙絞線是必不可少的佈線材料。雙絞線電纜中封裝著一對或一對以上的雙絞線,為了降低訊號的干擾程度,為了降低訊號的干擾程度,每一對雙絞線一般由兩根絕緣銅導線相互纏繞而成。雙絞線可分為非遮蔽雙絞線UTP和遮蔽雙絞線STP兩大類。其中,STP又分為3類和5類兩種,而UTP分為3類、4類、5類、超5類四種,同時,6類和7類雙絞線也會在不遠的將來運用於計算機網路的佈線系統。

  ·RJ-45接頭:每條雙絞線兩頭通過安裝RJ-45聯結器俗稱水晶頭與網絡卡和集線器或交換機相連。

  ·同軸電纜:是由一根空心的圓柱網狀銅導體和一根位於中心軸線的銅導線組成,銅導線、空心圓柱導體和外界之間用絕緣材料隔開。與雙絞線相比,同軸電纜的抗干擾能力強,遮蔽效能好,所以常用於裝置與裝置之間的連線,或用於匯流排型網路拓撲中。根據直徑的不同,又可分為細纜和粗纜兩種。

  ·BNC接頭:細纜兩端安裝BNC連線頭,通過專用T型聯結器與網絡卡和集線器或交換機相連。

  ·光纖:光纖即光導纖維,是一種細小、柔韌並能傳輸光訊號的介質,光纜由多條光纖組成。與雙絞線和同軸電纜相比,光纜適應了目前網路對長距離傳輸大容量資訊的要求,在計算機網路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半雙工:它的意思是雖然網絡卡可以接收發送資料,但是一次只能做一種動作,不能同時收發。

  ·全雙工:就是能夠"同時"接收與傳送訊號,譬如電話就是一種全雙工傳輸裝置,我們在聽對方講話的同時,也可以發話給對方。理論上,全雙工傳輸可以提高網路效率,但是實際上仍是配合其他相關裝置才有用。例如必須選用雙絞線的網路纜線才可以全雙工傳輸,而且中間所接的集線器HUB,也要能全雙工傳輸;最後,所採用的網路作業系統也得支援全雙工作業,如此才能真正發揮全雙工傳輸的威力。

  ·Programmed I/O:這是從早期使用迄今,行之有效的傳輸方式,當年NOVELL公司風靡全球的NE 2000網絡卡便是採用這種方式。這種傳輸方式傳輸效率不容易提高,一旦遇到大量資料的情況便成了傳輸的瓶頸。

  ·Shared Memory:這類的網絡卡把要傳輸的資料放到卡上的儲存器,而這塊儲存器必須事先佔用一端地址大多數佔用640-1024KB之間的地址,有了這個地址,這塊儲存器就可視為主機板儲存器的一部分:當主機向網絡卡要資料時,便直接到這塊儲存器取回;反之,將資料放到儲存器也等於是傳給了網絡卡。如果將PROGRAMMED I/O方式比喻成用勺子舀水,那SHARED MEMORY便是以桶打水,在傳輸量多時更能突出它的效率。

  ·Bus Master:這類網絡卡上有一片控制晶片CONTROLLER,專門用來管制整個傳輸過程及匯流排的使用,由於控制動作由這片晶片代勞,資料可以直接從網絡卡傳給主機板,不必I/O PROT,也不必經過CPU。由於不佔用CPU寶貴的時間,能有效減低系統的負擔,因此特別適用在伺服器上。多數EISA、MCA、PCI介面的網絡卡都支援用這種BUS MASTER方式與主機板溝通。

  ·802.3x流控制:由於資料傳輸更有效而提高了效能。網絡卡通過與交換機通訊來確立最佳的資料傳輸。

  ·Parallel Tasking技術:3COM公司專利技術,此技術能夠在10Mbps 或100 Mbps連線時使資料傳輸速度最高 。

  ·Parallel Tasking II技術:3COM公司專利技術,此技術能夠降低CPU佔用率,還由於資料更有效在PCI總線上傳輸而提高了應用效能 。在過去,在一個匯流排主操作週期裡網絡卡至多每次只讓64位元組的資料在PCI總線上傳輸。為了把一個1514 位元組的資料包全部傳輸到PC主機, 就需要24個單獨的匯流排主操作週期,這使匯流排的效率很低。有了Parallel Tasking II技術之 後,網絡卡就能夠在一個匯流排主操作週期裡在總線上傳輸整個Ethernet資料包,這極大地提高 了PCI匯流排的效率。其結果是加快了傳輸速度並改善了系統性能,使桌上型電腦和伺服器的應用軟 件工作得更好。

  ·32位匯流排主控DMA:寬資料通路和高速傳輸以及低的CPU佔用率提供了最佳的系統性能。

  ·互動式訪問技術:網絡卡可以動態分析網路資訊流,進而調整網路效能。

  ·遠端喚醒:使網路管理人員可以在中心地點命令遠端PC通電,便於在下班時間更新和維護桌上型電腦PC主機板必須裝有3腳的遠端喚醒聯結器;還要求配備Desktop Management Application 軟體,該軟體能產生Magic Packet TM遠端喚醒訊號 。

  ·DMI2.0:使遠端PC能夠記錄和報告PC的狀態,以改善桌面管理 。

  ·3Com DynamicAccess 軟體:是3Com Fast EtherLink XL系列的有機組成部分,為網絡卡增加各種智慧。它包括1、通過服務類別來區分資料流的優先順序。為時間要求高的資料分配高優先順序,以改善多媒體和關鍵性商業應用的效能;2、分散式RMONdRMONSmartAgent TM軟體。 該軟體能在交換型和高速的網路環境中提供全面的廉價的網路管理,其中包括支援所有類別的遠端監控;3、Fast IP軟體。該軟體最大限度地緩解了路由器可能產生的各種瓶頸,從而提高了網間互聯效能;4、有效的多點播控制。這種控制能夠在多點播資料流充斥LAN之前自動濾除不必要的多點播流,從而擴大了網路的有用頻寬。

  ·100VG-ANYLAN:由HP,AT&T組織開發,由IEEE802.12制定標準。其優點為可以基於目前的三類8芯雙絞線組網,且支援優先排程,適合傳送多媒體資訊,價格便宜。缺點是標準不成熟、缺乏容錯功能的主幹,保密性有限,且支援產品較少。

  ·ATM:高速的基於分組的網路,是未來資訊高速公路的主要通訊傳輸手段。ATM標準有ATM論壇制定150多個國家參加。基於53個位元組的信元進行資料交換,速率可達25M、34M、45M、50M、155M、622M,並可達數Gbps。ATM支援產品越來越多,但價格較高。

  發展歷史:

  80年代,隨著微機技術的發展,微機居域網技術和產品獲得迅速的發展。80年代末期,國外微機界已預言,90年代微機使用的環境就是網路。事實上確實如此,微機居域網的發展在整個計算機網路領域中具有相當大的影響,數以千計的微機網路使用者分佈在各個應用領域中促進了網路應用技術的發展,從而也加速微機網路技術的發展。

  過去一直是國外微機居域網產品佔據著網路市場,其中建網使用者數佔先的主要有NOVELL、3COM、IBM、BANYAN以及SUN等公司的產品。隨著網路的發展,臺灣的廠商以生產能力強且多在內地設廠等優勢,也迅速的發展起來,象D-LINK,TP-LINK等品牌逐漸走向成熟,另外國內的計算機產品生產商如實達、聯想也紛紛生產出各自的網路產品。

  其實網絡卡的發展史也就是網路的發展史.....

  網絡卡雜談:

  網絡卡的不同分類:根據工作物件的不同務器的工作特點而專門設計的,價格較貴,但效能很好。就相容網絡卡而言,目前,網絡卡一般分為普通工作站網絡卡和伺服器專用網絡卡。伺服器專用網絡卡是為了適應網路服種類較多,效能也有差異,可按以下的標準進行分類:按網絡卡所支援頻寬的不同可分為10M網絡卡、100M網絡卡、10/100M自適應網絡卡、1000M網絡卡幾種;根據網絡卡匯流排型別的不同,主要分為ISA網絡卡、EISA網絡卡和PCI網絡卡三大類,其中ISA網絡卡和PCI網絡卡較常使用。ISA匯流排網絡卡的頻寬一般為10M,PCI匯流排網絡卡的頻寬從10M到1000M都有。同樣是10M網絡卡,因為ISA匯流排為16位,而PCI匯流排為32位,所以PCI網絡卡要比ISA網絡卡快。

  網絡卡的介面型別:根據傳輸介質的不同,網絡卡出現了AUI介面粗纜介面、BNC介面細纜介面和RJ-45介面雙絞線介面三種介面型別。所以在選用網絡卡時,應注意網絡卡所支援的介面型別,否則可能不適用於你的網路。市面上常見的10M網絡卡主要有單口網絡卡RJ-45介面或BNC介面和雙口網絡卡RJ-45和BNC兩種介面,帶有AUI粗纜介面的網絡卡較少。而100M和1000M網絡卡一般為單口卡RJ-45介面。除網絡卡的介面外,我們在選用網絡卡時還常常要注意網絡卡是否支援無盤啟動。必要時還要考慮網絡卡是否支援光纖連線。

  網絡卡的選購:據統計,目前絕大多數的區域網採用乙太網技術,因而重點以乙太網網絡卡為例,講一些選購網絡卡時應注意的問題。購買時應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網絡卡的應用領域----目前,乙太網網絡卡有10M、100M、10M/100M及千兆網絡卡。對於大資料量網路來說,伺服器應該採用千兆乙太網網絡卡,這種網絡卡多用於伺服器與交換機之間的連線,以提高整體系統的響應速率。而10M、100M和10M/100M網絡卡則屬人們經常購買且常用的網路裝置,這三種產品的價格相差不大。所謂10M/100M自適應是指網絡卡可以與遠端網路裝置集線器或交換機自動協商,確定當前的可用速率是10M還是100M。對於通常的檔案共享等應用來說,10M網絡卡就已經足夠了,但對於將來可能的語音和視訊等應用來說,100M網絡卡將更利於實時應用的傳輸。鑑於10M技術已經擁有的基礎如以前的集線器和交換機等,通常的變通方法是購買10M/100M網絡卡,這樣既有利於保護已有的投資,又有利於網路的進一步擴充套件。就整體價格和技術發展而言,千兆乙太網到桌面機尚需時日,但10M的時代已經逐漸遠去。因而對中小企業來說,10M/100M網絡卡應該是採購時的首選。

  注意匯流排介面方式----當前桌上型電腦和膝上型電腦中常見的匯流排介面方式都可以從主流網絡卡廠商那裡找到適用的產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很難找到ISA介面的100M網絡卡。1994年以來,PCI匯流排架構日益成為網絡卡的首選匯流排,目前已牢固地確立了在伺服器和高階桌面機中的地位。即將到來的轉變是這種網絡卡將推廣到所有的桌面機中。PCI乙太網網絡卡的高效能、易用性和增強了的可靠性使其被標準乙太網網路所廣泛採用,並得到了PC業界的支援。

  網絡卡相容性和運用的技術----快速乙太網在桌面一級普遍採用100BaseTX技術,以UTP為傳輸介質,因此,快速乙太網的網絡卡設一個RJ45介面。由於小辦公室網路普遍採用雙絞線作為網路的傳輸介質,並進行結構化佈線,因此,選擇單一RJ45介面的網絡卡就可以了。適用性好的網絡卡應通過各主流作業系統的認證,至少具備如下作業系統的驅動程式:Windows、Netware、Unix和OS/2。智慧網絡卡上自帶處理器或帶有專門設計的AISC晶片,可承擔使用非智慧網絡卡時由計算機處理器承擔的一部分任務,因而即使在網路資訊流量很大時,也極少佔用計算機的記憶體和CPU時間。智慧網絡卡效能好,價格也較高,主要用在伺服器上。另外,有的網絡卡在BootROM上做文章,加入防病毒功能;有的網絡卡則與主機板配合,藉助一定的軟體,實現Wake?on?LAN遠端喚醒功能,可以通過網路遠端啟動計算機;還有的計算機則乾脆將網絡卡整合到了主機板上。

  網絡卡生產商----由於網絡卡技術的成熟性,目前生產乙太網網絡卡的廠商除了國外的3Com、英特爾和IBM等公司之外,臺灣的廠商以生產能力強且多在內地設廠等優勢,其價格相對比較便宜。

  [1]常見的網絡卡品牌介紹

  Intel

  Intel是個老品牌了,早期的桌上型電腦有很多都採用Intel的入門級網絡卡產品——lntel Pro/100VE。在AMD還沒與Intel形成明顯的競爭關係之前,這個網絡卡在市場中很常見,後來Intel又推出了Pro 10/100、Pro 100/1000,後兩個產品現在大多整合到Intel自主品牌的主機板中,DIY市場已經不多見了。 8254X系列,這個系列是早期的千兆晶片了,照7X系列的效能要差一些,目前仍用在低端千兆網絡卡產品中。

  Realtek

  Realtek,中文叫做瑞昱,這個品牌可謂是家喻戶曉。瑞昱半導體成立於1987年,位於臺灣“矽谷”的新竹科學園區,旗下的網絡卡晶片和音效卡晶片被廣泛運用於臺式電腦之中,它憑藉成熟的技術和低廉的價格,走紅與DIY市場,是許多帶有整合網絡卡、音效卡的主機板的首選。尤其是8139D網絡卡晶片,在市場上佔有絕對的優勢。 千兆晶片則有8110S、8110SB、8110SC,高階一點的有8169S、8169SB和8169SC。如果你的主機板集成了千兆網絡卡,你就可以看看晶片表面來判斷是Realtek的哪個千兆晶片。

  Broadcom

  Broadcom公司創立於1991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無生產線半導體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爾灣。08年3月份收購了光碟機技術供應商Sunext Design。 NetLink 440X系列,這個系列可以說是與Realtek 8139最有競爭力的網絡卡晶片,其市場份額也不小,一部分品牌機和獨立網絡卡都採用了這個晶片,它的驅動非常完善,支援大部分作業系統。 NetLink 57XX系列,這個系列都是千兆晶片了,其中有5781、5786、5787、5788、5789,市面上千兆網絡卡中也能經常見到57XX系列的晶片。一些膝上型電腦配備的千兆網絡卡也有很多采用了57XX系列晶片。 在有線晶片方面,Atheros只有兩款千兆產品——AR8021和AR8216。8021就是一個標準的千兆網絡卡晶片,沒有什麼特點可言。8216在8021的基礎上增加了對802.1p的支援,加入Qos系統,支援IPv6和VLAN功能。

  VIA和SIS

  SIS的網絡卡晶片一般只出現在採用了SIS晶片組的主機板上,獨立網絡卡市場幾乎銷聲匿跡。由於SIS官方網站上只有SIS900,所以其他型號的網絡卡驅動都是主機板廠商直接提供,如果你的網絡卡是SIS的晶片,在下載驅動程式時去主機板廠商的網站找會更方便。接下來看VIA。VIA的網絡卡晶片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當時8000系列的板載網絡卡晶片非常流行,許多大的主機板廠商都採用其網路晶片,後來由於Realtek發展壯大,其產品就被人們所遺忘。加上VIA主機板晶片組的地位被nVIDIA取代,就更沒有人去注意VIA的網路晶片了。 但是現在仍然能夠看到VIA的主機板晶片組和網絡卡晶片。VT8231是一個經典的網絡卡晶片型號,它是標準的百兆網絡卡晶片,採用傳統、成熟的技術製作而成,缺點就是穩定性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