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鄉愁的傷感故事隨筆

  編者按:在鄉愁遍開的臺灣,90歲的詩人余光中走了。談起鄉愁,是每個人心底做柔軟的地方所在。

  木子舟|先生走了,而鄉愁遍地開花

  昨天看到朋友圈,以及在各網路媒體,都刷爆了人們的視眼,訊息是這樣的,著名作家詩人,余光中,今天走了,享年90歲,留下了永久的鄉愁。對於一個普通讀者來說,先生的生平事蹟,我知之的甚少,我表示難過。

  能瞭解到這樣的訊息,是在我上班期間,我看到微薄一下子就彈出了這樣的一條訊息,那是北京青年報發出的。我表示很不幸。於是把這條微薄,轉發在了我的朋友圈,有人評論說,先生一路走好,我也回覆了一下,先生一路走好,願在天堂的路上,一切順利。隨後我發在了我建立的一個群“四季徒步閱讀”裡面就開始活躍了起來,每個人都發表感嘆,對先生的離去,由衷的感到難過。對於每一個離世的人,我都難過,或者這是我對生死,對人類的一個情感上的脆弱。從有記憶以來,我感覺,人們一路向前的不是在追求美好的生活,而是追求死亡,或者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種死亡方式。如今我在異鄉打工,今年故鄉死去了許多的人,每次聽到這樣的訊息,我久久不能入睡。我極度懷疑,人生,生命與我,有何不同。有時我甚至感覺自己好像對生命失去了活著的意義。我厭煩了,在人世間的痛苦,從出生以來,我沉醉在死亡的邊緣針扎著。

  我好像說多了,一些無關緊要的生活瑣事都拿在這裡來說,我向各位讀者說一聲對不起,還請原諒,誰叫我害怕死亡,對死亡,我有著說不完的話。群友們於是紛紛發表自己的感言,我也發表了一下,不成文的語錄。後來我想起了,把這些東西,整理出來,在微信公眾號發表一下,表示對先生的尊敬和悼念。後來群友們以這樣說,做一個專欄。

  說起先生,大多數所熟悉的就是《鄉愁》了,他的鄉愁把臺灣與大陸聯絡了起來,把遊子與故土聯絡了起來,把人與死亡聯絡了起來,而今天正好印證了這樣一個事實。他安詳的走了,去了天國,留下了遍地開花的《鄉愁》。先生的離去,激起了無數人心中的鄉愁。也給了無數讀者心靈的一種共勉。對於我來說,也是一樣,當我得知,他離去的訊息,我不知道這幾年,在祖國的這片土地上陸陸續續走了多少人,史鐵生、陳忠實、汪國真、楊絳先生他們都走了,我不知道在接下來還會是哪些,而今他們都給讀者留下了許多的憂傷。

  於先生來說,我只記得《鄉愁》這首詩了。我還深深的記得,在我讀初中時,課本上學了這首詩,讓我久久沒能忘記。我們每天背,反著背。但是我在想他對祖國留下的,人們之所以對他的離去,表示難過,不僅是在這麼一首詩上,而是他的思想和意志左右了許多人,讓人不得不佩服。儘管這樣,還是有許多人,對他表示質疑。當然我不知道別人為什麼會這樣,我也不想去猜測別人,或者是每個人都有獨自的看法,所以我也不能左右別人。我也總想試著讓自己從那鄉愁中走出來,去追尋夢中的鄉愁,這才是先生要說的話。

  次日凌晨,在朋友圈我看到了這樣一條訊息,這訊息是議論先生的,我看了閱讀量,閱讀量有一千多左右,那是議論先生的事,題目是《給余光中挖墳》,文中,我覺得說的特別有理,他是站在一個普通讀者來發表自己的感言,這讓我毛孔悚然。他好像是對於先生的離去,看著各大媒體都在刊登他的訊息後,有人表示質疑,對先生的生平事蹟表示不滿,而他恰好證實了這一點,他為那些隨便發言的人感到庸俗,目光短淺。看了後,我是深有感觸的,我覺得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我能理解,求同存異這道理。隨後我也想寫一篇文章來抒發自己的情感,以慰藉內心的躁動。對於那些喜歡批判的人來說,我有許多話想說,有人是想記這一個熱門的話題,想把自己推銷出去,我覺得這是最有說服力的,不然誰吃多了,去噴人。還有我覺得許多人都以自己膚淺的認識跟學識,就以聖人的眼光來批判一個人,這不符合人類的存在。是因為每個人,都不是聖人,只能說是,每個人都在不同的領域有著別人所沒有的天賦而已。我喜歡裡面的一句話是,只要能被這個歷史記住的就是偉人,一切真相讓時間去說,作為一個凡人,沒為這個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沒有資格說別人。

  時間這東西,總是這麼神奇,百年的歲月就這樣的走了,為這個世界,留下永久的祕。為了表示對先生的愛,所以寫了這篇粗作,以慰藉內心的感受。我希望先生在去往天堂的路上,一切安好,在那邊繼續他的鄉愁。同時我在想先生的鄉愁,在這邊一定會廣為流傳,流到人世間的每一個角落。

  作者:木子舟

  公眾號:四季徒步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