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勵志日誌文章欣賞3篇

  如果心胸不似海,又怎能有海一樣的事業。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日誌伴隨我們一路前行,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空間勵志日誌文章欣賞:別對自己說不可能

  世界激勵大師約翰·庫提斯剛出生時,身體嚴重畸形,只有一隻礦泉水瓶大。他生下來後,醫生看著他罕見微小的樣子,斷定他不會活過當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礦泉水瓶”男孩兒卻活了下來,並在父母的精心呵護和照料下一天天成長起來。如今的他,不僅讓當年一再為他的生命設限的醫生張口結舌,還成功地養活了自己,而且在精神方面已經變得無比強悍。更讓世人稱奇的是,這個至今“身高”還不到1米的演講天才,他受到過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接見,並且與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同臺演講過。在他不平凡的成長曆程中,他的業餘生活十分豐富,他不但喜歡駕車、釣魚、看球賽,還做過殘疾人游泳、跳水、橄欖球、乒乓球教練……

  因為殘疾和病痛,1970年出生的約翰·庫提斯這些年究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自己也說不清了。他只記得早在上小學時,曾因為身有殘疾,被其他健康的孩子追得到處躲藏。有一次,一群孩子把他綁起來,用膠布封上嘴,把他仍進了垃圾桶裡,然後點上火企圖把他燒死。那時,垃圾燃燒生出的濃煙,發出的“噼裡啪啦”的聲音,把他嚇得幾近窒息,為了活命,他在垃圾桶裡拼命扭動,直到把身邊的火苗撲滅,就在他奄奄一息時,才被人發現救了出來。在他17歲那年,由於下肢疾病的惡化,他不得不從腿部截肢,剩下的“身高”不足1米,從此,他成為名副其實的僅有“上半身”的矮人。然而,更讓約翰·庫提斯難以想到的是,悲慘的命運總是拿他開玩笑,病魔和痛苦不去光顧別人,竟然總是在他這樣的高度傷殘者身上揮之不去,在他29歲那年,僅剩“半個身子”的他又患上了癌症。

  為了自強自立,更為了用他的拼搏精神和不甘向命運低頭的意志去激勵別人,約翰·庫提斯在同命運和自身殘疾挑戰的同時,喜歡上用自己“半個身子”現身說法的演講事業,在8年多的激情演講中,他“走”過19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聞名世界的傳奇式人物,並被譽為世界激勵大師。而他在“走”向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演講征程中,他經常會用一隻胳膊支撐著“全身”,騰出另一隻手推動滑輪,驅動不到1米高的軀體在地面上快速前行,頭始終高昂著,神情中甚至有幾分驕傲。有人對他如此“賣力”和不珍惜自己的身體有些不解時,他總是充滿自信地說:“我這樣做的唯一原因就是為了激勵別人,證明自己沒有不可能!”

  為了激勵別人,約翰·庫提斯在8年的演講中曾不止一次地講述過他早年申請駕照時的一段“趣聞”。當時他坐在椅子上,接待他的小姐坐在櫃檯裡,只能看見他的上半身,便問他有沒有殘疾。“怎麼跟你形容呢?”約翰·庫提斯煞有介事地說,然後猛地雙手撐住櫃檯跳了起來:“這算不算殘疾?”當時嚇得小姐幾乎暈過去了。他在對人介紹自己時說:“你們看到的我沒有雙腿,但我卻能做很多的事情,而有的人四肢健全,卻什麼也做不成,整天抱怨,為什麼我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在到一些地方演講時,他不止一次地對聽眾說:“現在我來到這裡,就是想用自己的成長經歷來激勵別人——無論你現在的狀況有多差,要永遠想念明天可以更美好!我現在每天都很忙,在世界各國演講,我是在激勵別人也是在激勵自己,別對自己說‘不可能’,這是我這樣一個高度殘疾人永恆的信念,但願通過我的演講激勵,它也會成為許多身體健全者的信念。”

  約翰·庫提斯被冠以世界激勵大師這一稱謂,他以不足1米高的殘軀周遊世界進行勵志演講的行為堪稱舉世無雙。更為可敬的是,他除了擁有永遠激情的語言,激勵別人的還有他一貫的行動。面對世界各國的觀眾,約翰·庫提斯總給人一種“激情洋溢”的印象,他好像擁有永不枯竭的鬥志,眾多聽過他演講的人,常常會這樣評價他。近年來因為演講,約翰·庫提斯到過中國若干座城市,讓很多中國人見證了他的“傳奇”。7年前,他第一次來到中國,一句漢語也不會說,中國助理成為他的第一位漢語老師,經過不停地學習,現在約翰·庫提斯已經可以準確地說一些漢語了。

  前不久,約翰·庫提斯再一次來到中國,他在山東濟南進行演講時對記者說:“在中國,我經常聽見朋友們說‘我今天過得很不開心’。但什麼是不好的一天呢?對我而言很少。就像自己的命運,不管你覺得多麼不幸,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比你更加不幸。我當然也會有傷心和沮喪的時候,因為我是正常的人,但這只是人生的起起伏伏,人生的起伏有高低,才會繼續下去。”

  是的,人生有起伏有高低,自己的路才會繼續走下去,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無論是坎坷,還是平坦,只要自己像約翰·庫提斯那樣高昂著頭堅持走,就會摘取到成功的果實,品嚐到美好生活的滋味。我想,像約翰·庫提斯這樣高度殘疾的人,之所以能夠在挑戰命運中取得成功,是因為他不僅僅是一個不對自己說不可能的強者,而且在他的心靈中,他還會像花朵一樣溫柔,像火一樣熱烈,又像水一樣博大,唯有擁有這些,才能成為人生競技場上的勝利者。

  空間勵志日誌文章欣賞:摔跤是成功的墊腳石

  春天來臨時,兩顆種子在肥沃的土壤裡開始聊天。其中第一顆種子說:“我一定要努力的長出芽,運用溫暖的陽光補充養分;而且要向下紮根,這樣才能在下雨時充分吸收水分,讓自己長成一棵強壯的樹。”

  第二顆種子聽完,則說道:“世界不可能這麼完美,我沒那麼樂觀。你想想看,如果我們向下紮根,可能會撞到岩石,讓自己受傷。如果我們用力向上長芽,也可能被柏油馬路擋住出路。如果我們很幸運能長出幼芽,難道蝸牛不會把我們吃掉?等到我們開花結果,只怕小孩子會把我們連根拔起…我看還是等到能確保更安全的時候,再做打算吧。”

  他們倆無法達成共識,只好分道揚鑣。第一顆種子努力向上成長,最後變成一棵小樹。而第二顆種子卻繼續瑟縮在土壤裡。幾天後,一隻公雞在院子裡東啄西啄,這顆種子就不幸的進了公雞肚子裡。

  很多人都在探討為什麼有些人的日子可以過得很快樂自在,沒有遺憾,而有些人卻怨天尤人,抱怨自己生活毫無新意。我想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一個人是否願意冒一些風險,嘗試去做自己沒做過、或不拿手的事。不論做這些事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可以從做的經驗和體會中成長進步。

  五十年代一位名叫佛羅倫斯的法國女生要挑戰橫渡英吉利海峽,她從法國出發,從白天游到黑夜,越遊越怕,越來越覺得體力不支,最後痛苦萬分的放棄挑戰。船上水手救她上來時都替她可惜,因為佛羅倫斯只要多遊一小時,就可以抵達目的地。成功就在不遠處,可惜她沒看到。

  第二年她繼續挑戰,這回佛羅倫斯游到了英國。她一路上都想象著自己游到英國的那幅美好畫面。儘管體力同樣不繼,海水同樣冰冷,而且四周黑漆漆,但她認清了方向就一直往前遊,不去理會到底是天黑還是天亮,專注的遊,終於到達彼岸了!把注意力放在追求成功的願景,居然可以幫助我們克服這麼大的挑戰。

  人類最大的限制就是自己,尤其是自己對未知的恐懼。

  想要跳舞到一流的水準,就要盡情的跳,跳到好像沒有人在看似的淋漓盡致。想要充分體會愛情的滋味,就要勇敢的去愛,愛到好像從來沒有在愛情中受過傷。想要當一位卓越的服務員,就要勇敢的接觸客戶說服客戶,信心十足的好像從來沒有被客戶拒絕過。這能這樣全力以赴的做每一件事,人生就可以很精彩!

  空間勵志日誌文章欣賞:大部分人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最近我在思考一個問題:什麼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我所在的班級每週六早上8點半開始上課。最初的一個月,我每次都匆匆忙忙踩著點進教室,心中帶著焦急和不安,可是每次進了教室後我都很得意,因為準時的學生不超過20個,我總是屬於那群準時的少數者,大多數人都是9點後才來。後來我漸漸適應了,能夠提前6、7分鐘到課堂,可是我發現全班50多個學生,能按時上課的學生卻更少了,只有10個人左右。有個男同學讓我印象深刻,因為他是班上最早到的學生,可是他說他僅僅提前15分而已。上了三個月課後,我更得意了,因為我發現不遲到不早退,每週都堅持來上課的學生不足10人,而我卻是其中之一。換句話說,三個月來,全班50多個人,有40多個人做不到每週按時上課,按時下課。這個發現令我大吃一驚。假設這是個課堂紀律的比賽,你只要做到每週按時上下課,就能打敗其他40位競爭者了。

  認識一個92年的小童鞋,他畢業於普通的二本院校,畢業之際他跟另外6個人一起在某單位實習,兩個月後只有他被留下來了。我問原因,說你有什麼比別人更強的地方?他說,我也不清楚。我繼續追問:你再想想。他說,因為只有我準時上班。我不信。他又說:那就是郵件格式寫得更對更少錯字,讀起來讓人更明白。這一回我信了。因為我對此深有體會。自從上豆瓣以來,我至少也閱讀了上千封諮詢豆郵,能夠看到書寫格式正確,分段清楚,沒有錯別字,敘事有條理的郵件只有寥寥幾封,大多都是一段到底,標點混亂,表達不清,主題不明,短短三行就有兩個錯字……常常讓我看了頭暈腦脹。因為混亂的郵件看多了,偶爾看到一封格式正確,表達清楚的郵件我都激動地想流淚,趕緊想著怎麼回覆對方。如果你是我,你會更願意回覆怎樣的郵件呢?當然是那些看起來更舒服的郵件。

  相信很多人的高中語文老師都教過他們怎麼在高考時多拿5分。我的老師是這樣說的:保持卷面整潔,不要過多的塗塗改改,錯了劃兩條線就行。寫作文的時候字跡工整,分段清楚,整張考卷看起來清清爽爽,印象分就可以多了五分。他還補充道:想象你們自己是閱卷的老師,六七月的酷暑天氣,看到髒兮兮的卷面,潦草的字跡,心情會怎樣?

  我自己有組織過幾次活動,要給活動成員發簡訊,一下子能讓我記住的人是那些簡訊品格好的人。什叫簡訊品格好的人?就是每次收到簡訊都能夠及時回覆你的人,他會很快給你迴應“收到”“好的,謝謝”。相比那些收到簡訊後半天不吭聲,也不知道他看沒看到的人,我更喜歡那類簡訊品格好的人。與之接觸,我會注意自己的簡訊品格如何,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一些我之前不懂的東西。

  出了兩本書,尤其是出了《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後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讓我煩到不行。很多人看到我就像看到奧特曼一樣覺得我神奇,“你怎麼做到一邊上班一邊寫書的?”一開始我都老老實實地回答:“沒什麼啊,就是有時下班沒什麼事情,坐著寫一兩個小時的文章,慢慢寫就寫成了。”說完,很多人還不信,覺得我一定是頭懸樑,錐刺股,苦苦幹了九九八十一個月才寫成了一本書。後來,再有人問我,我只好說:我寫書的時候非常非常非常辛苦!

  講了這麼多,一句話總結: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去拼天賦。說有一個調查實驗,問:如果數學不好,能不能學好計算機程式處理等東西。結果百分之七十多的人選了不能。然後一個教授總結的這一句話。很多人一直以為自己與他人拼得是吃苦,是天賦,什麼刻苦奮鬥,什麼拼命學霸,其實拼的只是一點點認真,一點點細節,一點點本分,連勤奮都談不上。在你的周圍,懶漢實在太多,你只要做到基本的勤勞,就可以致富了;在你的世界裡,大多數人都是盲人,你只要有一隻眼睛,就有資格稱王了。

  我收到非常多的抱怨的郵件,他們有的抱怨工作待遇太低,有的抱怨工作內容瑣碎,有的抱怨社會不公,有的抱怨家庭環境不好,有的抱怨自己學歷不夠高,有的抱怨自己乾的不是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有的人寫這些抱怨郵件來時,三行兩個錯別字,一段話兩千字,還會加註“特急”字樣。這些人中,有多少人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並把它們做好的呢?我想沒多少吧。一個人可以永遠不滿足於現狀,但要安分於現狀。簡單來說,你做什麼事情,都要敬業一點,守好自己的本分,把該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連最基本的努力都沒有做到,卻用那些虛化的平等,華麗的夢想,社會的不公,自己沒有天賦等為自己不能成功找藉口。

  一個人如何從競爭中脫穎而出?其實非常簡單,他要做的事情大多都是一些小事情,甚至是一些非常本分的事情。人是通過細節和小事展現自己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大多在一些細節和簡單的小事情上。所有幹大事的能力也都是從小事情上生髮而來。有時成功並沒有那麼複雜,做好別人沒做到或者忽視的小事,你就贏了。所謂細節決定成敗,這是不變的真理。做學生時,做到準時上下課,按時完成作業。畢業面試時,穿不起名牌衣服,就把自己打扮得乾淨清爽,做到準時赴會。參加工作,寫郵件時,注意書寫格式,分段清楚,意思表達明白。老闆安排事情時,多問幾句,問清楚再行動;老闆要求你彙報工作時,及時給予迴應。上班的時候少打遊戲,少逛淘寶,多琢磨琢磨怎麼把事情做好。下班的時候少看幾集連續劇,少睡一點覺,多看看幾本書。週末大家都在吃吃喝喝和睡懶覺時,你到公園裡跑跑步,鍛鍊鍛鍊身體。做到這些,你的機會自然就會多起來,命運也會慢慢地改變。

  不要看不起小事情,生活本就是一件件小事的集合,堅持做好每件小事你就能過好自己的生活,改變自己的人生。如果更進一步,你除了做好自己的本分,還能將每一件小事情做到極致,像庖丁解牛,會怎樣呢?《士兵突擊》中有句臺詞:他做的每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樣,到最後你才發現,他抱住的已經是參天大樹了。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