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豐收的經典散文欣賞

  成熟的氣息瀰漫著在園子裡,散發著誘人的清香。豐收在望,莊稼人一個個笑逐顏開,喜上眉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豐收的經典散文,供大家欣賞。

  :豐收

  大羊場裡像往常一樣聚集了很多人,吃罷早飯,人們習慣性的把牛羊趕出來,趕到大羊場等待放牧人群放。傍晚,牛羊回來,人們提前在大羊場等待領回自家的牲畜。

  大羊場位於村中心,牛羊的聚集點其實緊挨在一片低窪的平地上。而人們聚集在靠近羊場的一條高高的路上,多年來連這條路一併冠名大羊場了。實際山大羊場的面積並不大,三十幾戶人家的村子,每家養三五個七八個羊不等,場子不及縣城的道路寬闊。閒暇時人們會在這兒嘮上半天,東家長西家短,無不知曉。天氣好的時候,老人們拄著柺杖,坐著或靠在石頭上,聽著別人的談話,偶爾也插上幾句。由於村子偏遠,山路陡峭,所以交通不便。交易買賣極不通暢。賣東西的山輪車十幾天來一次,車一來女人們便聚攏在大羊場,或買菜,換糧,換日用品或拉家常。有些孩子們則看著車上誘人的瓜果直嚥唾沫,跑回家叫父母來買,一些孩子碰壁而返,扒著車攔,盯著瓜果,臉上掛著淚花,心裡罵著倔強不買的母親。大羊場熱鬧非凡。

  山裡氣候偏冷,還沒到中秋,田野已經卸了妝,褪去金黃或者深綠的外衣,裸露出了土本來的膚色。土豆,大豆,豌豆,莜麥都是田裡的主要產品,今年山裡雨水均勻,又是一個豐收年。農忙過後,牛羊不用孩子們管了,男人們趕出牛羊,在大羊場裡嘮著,黝黑的臉上笑開了花。不像去年,雨水太勤,很多人連種子都沒有拿回來。

  “今年可要好好過個十五”王老紅說,“去年孩子們啥也沒吃上”。

  王老紅老婆死得早,一個兒子在外地打工老不回來,大女兒嫁人了,剩下兩個女兒都相繼輟學了,兩個小姑娘被田裡的太陽晒的黑黑的。

  “你留坡那幾塊地今年沒少打大豆哇”,大栓金問王老紅。王老紅咧開嘴笑著,白牙在晒得黝黑的臉的襯托下閃閃發光,像極了天上的星星。“恩,今年靠老天爺可靠住了,足夠換一年的白麵大米了,要是大豆漲價說不準兒還能剩幾個零花錢。”

  買菜的三輪車來了,今天來了兩個。不一會兒,男人們便氣喘吁吁的揹著一袋子大豆,豌豆或土豆出來了,過了秤,換了瓜果蔬菜提回去了~~。數錢,稱重量,買賣交易的不亦樂乎,有的人也要討價,但買菜人總把東西貴,山高路遠等理由擺出,講價人便不再吱聲。

  禿頭劉二上前挑了五個西瓜,他家三條兒子,少了不敢吃就沒了。他用柳條編的大簍子把西瓜背上,頭也不回地說,“等著,我給你送豌豆來”。“ 今年劉二可肥了,好幾塊地都長瘋了,”“嗯,人家後窪那二畝地的大豆比我家的三塊地的都多”“~~~~”人們正七嘴八舌的議論著。劉二家的低著頭,彎著腰,揹著東西出來了,屁股後還跟著個三兒子,哽咽著,揉著哭紅了的眼睛,臉抹像水墨畫一樣。劉二家的把簍子往地上一放,四顆西瓜背了回來,“劉二那個饞貨,你說買了這麼多西瓜,能吃完嗎?~~~”劉二家的把一顆西瓜的錢給了,紅著臉邁著小碎步離開了。

  狗不理戴著半舊的深藍色有帽簷的帽子,頭和上身向前略彎,兩手操在衣袖裡,靠牆站著。一雙渾濁的大環眼陷入眼眶,但看人的力度卻絲毫不減。“狗不理咋不買點,馬下就過十五呀,說不定賣東西的十五前不來了呢。” “買上了,前幾天我就換了點葡萄”狗不理的兒子在外邊當油匠,很少回來。狗不理媳婦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嫌家窮跟別人跑了,如今他和八十幾的老孃相依為命,據說狗不理有點懶,對莊稼從不如別人那樣細心辛勞,所以有人曾看見他鋤地時躺在地裡打呼嚕。

  太陽又下山了,牛羊回來了,煙囪裡的煙裊裊上升,像少女的忸怩的腰肢在舞著,空氣中飄蕩著農家飯的氣息,山輪車的嘟嘟的笑聲逐漸消失。女人們呼喊著自己的孩子,漸漸的村裡恢復了寂靜。

  轉眼中秋已過,大羊場熱鬧依舊。狗不理操著手和人們閒聊“他媽的今年換了一箱葡萄,我每天晚上提起搖搖,掉下來的就吃了,等過十五葡萄掉光了也吃完了。”從此村裡便產生了一句人盡皆知的“諺語”:狗不理吃葡萄,爛一顆吃一顆。

  :流金五月話豐收

  如果說初春的三月給人們帶來的是欣欣向榮景象,那麼溫軟的四月則滿眼都是各種色彩衝擊。你看這些紅的、粉的、綠的、黃的、白的、紫的嬌豔欲滴的朵朵瓣瓣,還有這些纏纏繞繞、翠翠瑩瑩的枝枝蔓蔓,怎不令人欣喜,令人愉悅。人們賞了梨花、桃花,照了杏花、李花,贊完芍藥又贊牡丹,金黃金黃的油菜花當然也不容錯過。你瞧,一波一波的愛花的人們在各種花的海洋駐足觀賞,流連忘返。真可謂是花事不斷,人潮不斷啊!於匆匆忙忙間送走了四月,又趕趟兒迎來了五月。其實五月也是著實讓人感到欣慰和踏實的一月啊!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在辛棄疾的詩間,你是不是已經感受到了五月麥穗香的飽滿、清風明月疏的靜朗!田野裡,知了在樹枝上低低鳴叫,遠處池塘的蛙聲一陣陣傳過來,麥穗在清風吹拂下一浪一浪地翻卷著。如此豐收的情景,怎會不讓詩人觸景生情而感到欣喜呢?能寫出這樣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也就不足為奇了。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常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面對青青梅子,楊萬里竟也忍不住輕輕咬上一口,酸了牙齒,酸了五月,酸得竟然把絲絲甜蜜泛上了心頭。

  放眼處,果園裡葡萄枝上結滿了密密實實的粒粒果實,宛如一顆顆綠色寶石。估計過不了多久,該葡萄滿架了。

  再瞧地裡,油菜杆上那一個個鼓囊囊、綠油油的尖尖豆角直挺挺地揚著脖,彷彿在向五月宣告:這個五月它志在必得。可別著急,五月你可是成熟不了的。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薺菜籽正如滿天星般佈滿路的兩旁,只待風吹播種呢!看看,誰更快呀!

  路旁棗樹倒是早早揚了花,把一個個青青橢圓棗子零丁掛上枝頭。無花果樹靜默淡然地站在旁邊,不聲不響地把核桃般大的果實悄摸的藏在綠葉之間。紅了櫻桃,黃了枇杷,熟了桑葚。此時也應是櫻桃、枇杷、桑葚的採摘時節了吧!在這繁花似錦又一春的春末裡,千紫萬紅蘊豐收,就是對春天最好的報答。

  :豐收的洗禮

  秋風起,落葉黃,國慶前後,收豆忙。當然這是我編的順口溜。的確,經過播種,澆灌,施肥,除草......種子在土裡的掩埋,黑暗裡的對付,一粒種子的犧牲,高溫的掙扎,終於有了這一季的許多籽粒。這一季也就豐收在望啦!可每年一到這個季節,我的神情總有點恍惚,一種莫名的憂傷湧上心頭,壓抑著想要把它降下去,然思念如季節一樣不停地拔節,直至欲罷不能。

  週末清晨,婆婆在電話裡焦慮地說,起風了,今年稻子又不知道倒了多少呢!我安慰道,媽,順其自然吧!還能不夠吃的嗎?沒事。婆婆隨即“咯咯咯”地笑了起來。我給您手機充值了五十元話費,買了個手機套,等一下把詩夢她媽媽郵寄過來的練字帖順便送回去。婆婆很開心的說,也好,我把韭菜割些,撿乾淨裝好。家裡黃豆要收了,大青豆我找嫩的剝了些,回來順便帶進城。

  在鄉下,看著從地裡拔上來青黃相間的豆稈,沾了少許泥巴,被婆婆一抱一抱地堆積在一起,用塑料薄膜捂上幾日。明朗的日子,豆稈又被均勻地鋪在水泥地面上。中午日頭爆晒的當兒,時不時的會聽到噼裡啪啦的聲響,伴著豆莢裡的豆豆們調皮蹦出來的身影。若是有腳步輕輕踏在上面經過時,那脆響是溫馨的,似乎這一季的希望是如此的迫不及待。

  婆婆用一端粗一端細不是太長的木棍,左手牢牢握著微翹的木棍一端,輕輕捶打著地面上的豆稈,彈起的灰塵落入虎口、發間。“乖,進屋去,這裡灰大。”見我發愣,婆婆眯著眼睛催我進屋去。“媽,您該戴個帽子或在頭上裹條毛巾,捶起來灰太大了。我去幫您拿哈!”轉身進屋,淚情不自禁湧了出來。這相似的光景,這同樣的季節,這微斜的日頭,這瞬間的觸動把我拉到17年前。

  門前粗壯的泡桐樹正枝繁葉茂,陽光透過枝丫間的縫隙射在鋪滿金黃的地面上,斑駁的影子在有節奏的晃動。媽媽頭上正裹著一條紅白相間的條紋毛巾,前額的髮絲間沾著豆莢的碎屑、灰塵和汗水,左手正賣力地用棒槌敲打著泥土地面上的黃豆稈。“媽,我回來了。我幫您一起弄吧!”那是我上衛校第一年假期回來看到的光景。笨拙的我試圖用一雙腳幫媽媽踩地上的豆稈。“乖,不用你做,灰太大,進屋去看書吧!媽很快就能忙完的。”結果被媽輕輕推進了小屋,我就坐在小板凳上遠遠看著,棒槌一起一落,一起一落,直到淚眼婆娑……

  媽離開我們整整12年了,每年的這個季節我都會恍惚,今日忽見婆婆也用的左手,相似的動作,相仿的背影。那記憶深處的一起一落,如同針尖挑動心絃,疼痛湧上心間。

  “媽,沒有找到帽子,來,就扎毛巾吧,擋擋灰。”“噯,噯,好。”婆婆麻利地紮好頭巾,繼續重複著之前的動作。那起起落落間,濺起生活多少不平凡的瞬間,日頭還在,可多少次回首已物是人非。珍愛生命,珍惜感動,珍藏擁有,珍視今天,讓每一個豐收季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