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死亡的經典散文隨筆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當我在等待死亡的時候,死亡也正在等我,在我們彼此相遇的剎那才能體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死亡

  生命是一個奇特而又必須經歷死亡的一個過程,

  活著是生命的延續,死亡使運動的終結。

  培根說:“成人畏懼死亡猶如兒童懼怕黑暗。”

  每個人都在尋求一種心理的平衡,只有這樣靈魂才得以籍慰。既然死是早已註定的,人人都會故去,那麼每個人才會心安理得的面對死亡。

  這個世界只要有一個人永生,那麼這個世界肯定會亂。

  既然死是必須的事情,那麼我們怎樣選擇活。

  活著是一個過程,死亡才是永久的開始。

  選擇如何生才是至關重要的。

  活著就要做有意義的事情,做有意義的事情就是要好好活。

  做有意義之事是我們在經歷死亡之前的最佳選擇。

  每個人都希望成功!

  可惜啊!成功之人總是那麼少。

  不是成功者的名額有限,而是你放棄了你最初的目標,在挫折和怕吃苦之間你選擇了後者。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沒有絕望的人生,只有絕望的心理。

  一塊平凡不過的石頭,到了羅丹手中便有了一幅舉世矚目的名雕。身處宮刑的司馬遷,忍辱負重終於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的唐玄奘最終取得了真經。

  苦難,挫折不是要得到別人的同情,而是逼著我們向前走。

  人的一生不是坦然的面對一切平坦,生活中有困難挫折,人生才豐滿。

  生活在激情中,你的人生是火熱的。

  不要對生活產生絕望,絕望無疑於等死。

  死是痛苦的,但有比死更痛苦的事,那便是等死。

  死是快樂與痛苦的終結,不要過份擔憂怎樣死,應坦然的面對死亡。

  這樣,生命會有聲的來,無聲的去。

  :死亡

  我想當生命接近尾聲的時候,人應該不懼怕死亡了吧!人臨死的那段時間裡,生命以及周圍的一切,應該都是靜止不動的,萬物都在等待死亡的真正到來。

  歲月匆匆地從身邊滑過,我忍不住抓住一些時光,留在記憶中。古老的歲月在姥姥的臉上深深淺淺地刻下無數的溝痕,她乾枯的手上沾滿了時光的灰塵,我用清水為她洗了幾遍,也未能洗去累積的厚土。

  整日忙碌的生活和學習,我已有兩三個星期沒去看望姥姥了。近日,我趁星期天去她,蒼老的她,一看見我,便笑的合不攏嘴。此刻,我卻沒有得到絲毫的安慰,反而更加自責、內疚了。自從姥爺去世,姥姥已經獨自生活了許多年,如今,年過八旬的她,生活上勉強可以自理,不缺吃,不缺穿,但她缺的就是生活的滋味。因為她一個人空虛寂寞了很多年,整天只盼著有人來和她說說話,聊聊天。姥姥經常和我說,她年輕的時候家裡窮,卻很幸福,現在衣食無憂了,卻沒有一點幸福感。是啊,我常想,姥姥苦了一輩子,晚年卻一個人生活,她現在唯一能幹的事應該就是等待死亡的降臨吧!

  每當天黑,姥姥起身關門的時候,她都會說一句:“我數著日子又過了一天。”我不知道她是畏懼死亡,慶幸自己又度過了一天,還是在等待死亡,高興自己可以少活一天。近段時間,姥姥身體比以前虛弱了許多,走起路來,再也沒有以前那樣輕便了。看著她模糊的目光,我知道死亡正在向姥姥一點點地迫近,她的生命也即將走向尾聲。從她模糊的目光中,我讀不出她是否懼怕死亡,只是我的內心有一絲隱隱的痛。

  我害怕姥姥突然離我而去,雖然我明白姥姥的生命將剩下三年或五年的時間,她就會永辭於世,但我仍然不願相信這是事實,因為一輩子堅強的她竟也將走上這條死亡之路。我自己一個人坐在院子裡,聽不到周圍的任何聲音,眼前總是浮現來姥姥的笑臉。我不願想象三年或五年後,我和姥姥的永別。不知到那時,她是否仍會笑著離開我。而現在,我只祝願姥姥能永遠健康。

  或許,當死亡真正降臨的時候,人們會帶著一份留戀,欣慰地飛向另一個世界,卻沒有絲毫的恐懼。因為該到一個生命完結的時候了,面對著那些躺在病榻上,生命即將完結的人們,臉上都有一份淡然和從容,因為他們無能為力了。

  一個人的生命在歷史的長河中是多麼短暫的瞬間啊!在有限的生命中,只願我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讓自己的生命也能在歷史的洪流中留下或深或淺、或濃或淡的一筆,等到生命的死神到來的時候,我能更加淡定。

  :關於死亡

  “如果你想活著,準備***”——弗洛伊德

  奶奶是在爺爺走後十三年以後離去的。爺爺的面容在我的腦海裡已有些模糊,但是,爺爺的葬禮我卻怎麼也忘不了。這實在是殘酷!這畢竟是我人生中經歷的第一次親人的死亡。十三年前的那個秋天,當姑夫到學校告訴我這個訊息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映就是呆呆的站了半天,然後淚流滿面。我現在也不知道到底是為什麼讓我如此悲痛,因為我其實和爺爺接觸的機會很少,並沒有很深厚的感情。也許只是人的本能,面對死亡的本能。

  按鄉親們的說法,爺爺是“喜喪”,因為爺爺活了九十三歲,是村裡最為高壽的。爺爺的葬禮是在雨中進行的,而且按照鄉親們的說法,下雨也是個好兆頭。爺爺的葬禮進行了七天,雨水也不間斷的下了七天。我和父母,還有其他的親人一起,跪在爺爺靈前哭泣,我哭得很痛,以致最後嗓子說不出來話來。我很清楚自己其實不全是因為悲痛,更多的是恐懼,一種無所適從的恐懼。我在爺爺靈前哭泣的時候,才真正明白了每個活著的人最終都是要死去的,就像爺爺那樣。不過我還有一個問題沒有搞清楚,那就是爺爺是不是在另一個世界裡依舊活著。

  沒人能夠回答我,而奶奶是相信這一點的,她生前不止一次的肯定地告訴我,等她老了以後,就可以和爺爺團聚了。她說這些話的時候,是微笑著的,並且帶著異樣的滿足。而我卻感到莫名的恐懼,我不明白,為什麼奶奶可以那麼輕鬆地面對死亡?甚或嚮往死亡?

  奶奶終於也走了,我不知道在她生前所憧憬的那個世界是否真的存在,她和爺爺是不是生活得幸福……儘管在形式上他們是在一起了——合葬在同一座墳塋裡。

  在面對奶奶的死亡時,我已經可以相對的從容一些了,我真正的痛哭是在奶奶被送進火葬場的那一刻。死亡殘酷地帶走了奶奶的一切,殘酷到不留下任何痕跡。在奶奶的葬禮上,理性的悲痛戰勝了懵懂的恐懼,我默默地在心裡為她祈禱,祈禱她在另一個世界的幸福生活。

  除夕的傍晚,我和爸爸、哥哥一起回老家,去給爺爺奶奶上墳。大雪中的田野很美,美得淒涼,美得讓人心碎。暮色沉沉中,我點燃香火,擺上供品,低低地念叨著:“爺爺,奶奶,回家過年吧……”然後哽咽,和黃昏一起陷入無邊的沉默。

  離去的時候,四下裡開始響起嗶嗶剝剝的鞭炮聲,在寂寞的田野裡迴盪。沉重的雪花,紛紛揚揚地,紛紛揚揚地,飄落在蒼茫的天地間……

  死亡是可怕的,因為我們不知道死亡後的狀態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形,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關於死亡的經驗,畢竟你我都只有一次生命。然而在潛意識裡,每個人都希望儘可能地遠離死亡,都期待有一個來世,聊以慰籍。這種對死亡的諱莫如深的態度,可以從我們對待死者的態度中可以看出端倪。生者對死者的評價,大凡都是揚長避短,隱惡揚善。其實死者已長逝,夫復何求?而且這種加諸死者之上的讚譽往往是超出了對真理的崇敬,其實此種情況便是我們對死亡的恐懼的相當隱晦的表達。

  不妨換一下思維方式,卓別林的一部電影***很遺憾,記不得名字了***中有這樣一短對白:一個女人要自殺,卓別林制止了她,女人問他:“你為什麼不讓我死?為什麼不讓我死?”卓別林慢悠悠地說,“著什麼急?早晚會死的。”與其說這是流浪漢的消極調侃,不如說是相當幽默從容的自我安慰。

  既然活著,就應該要求自己活著的意義,要求存在的價值,這才是對死亡的真正意義上的抗爭。既然死亡不能避免,就應該好好活著,放手作自己的事情吧,想得太多,說得太多,於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