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親情的散文三篇

  親情,不論何時,不論何地,她都將永久陪同著你。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表達親情的散文,希望您喜歡!

  表達親情的散文一:孩子,我為什麼打你

  當我坐下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頭昏昏沉沉,眉間有解不開的疙瘩,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因為,昨晚我打了孩子。

  女兒昨晚晚自習到家後,我問她:“幾點放學的?”“九點三十五。”“那你怎麼現在才到家?”我看了牆上的鐘,已是十點五分。“我在學校掃地的,要不信你去問組長。”她的聲音很大,顯然對我的問話很反感。

  “我還是有點不信,一般掃地都是下午第三節課後,怎麼今天是晚自習後才掃呢?”我質疑著。“今天是期終考試,情況特殊。”她一幅滿不在乎的樣子,說完,她走到了衛生間放水,準備洗手腳。

  看著她的態度,我真是氣不打一出來,但我還是強忍著,一言不發。接下來,是沉默,寂靜,誰也不說話。

  她放了水,沒洗,又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我走向臥室,準備上床,看到女兒正歪斜在椅子上,棉襖衣襟敞開,手裡拿著一本書,兩腳伸在桌子上。她的坐像是對我剛才問話的抗議。我心中無名之火不由得往上竄,我走到她的身邊,語氣生硬的說:“看你成什麼樣子?把腳放下來!”她懶懶的把腳移下桌子。

  “越來越不聽話了,不給說,是什麼孩子?哪有孩子不給父母說的?無論是對是錯,一說你,就不高興!”我訓斥著她。

  “我是不給你說的嗎?你明顯是不信任我嗎?我來家晚了一會,你說我能幹什麼?還能跟男孩跑了嗎?”她在抗議。

  我說:“我是怕你和男生有不正常的交往;還有,你到時間不來家,我心裡著急,怕你出事。”

  “如果我要是想交往的話,你怕我就不和男生交往了嗎?我們和你那時不一樣了,你看有幾個學生不遇到這些問題的。”她振振有詞。

  “我不是不讓你和男生交往,你要是能正確處理和男生交往的問題,能在學習上相互幫助,我鼓勵你交往。但是,你的有些做法令我懷疑。”我說著,想起了同學送她手機的事:“那天那部手機,是誰給你的?”

  “你管是誰送我的?”你很有理似的。

  你的一句話一下子激怒了我,我揚起手,在你的額頭上敲了兩下,憤怒的說:“我不能管你,誰能管你?”

  孩子,你知道嗎?我實在忍無可忍,才動手打了你。當我抬起手時,卻臂系千金;巴掌打在你的身上,痛卻烙在我的心上。打你後,我會幾天沒有精神,吃不香飯,睡不好覺。你現在還小,你不懂得“可憐天下父母心”的道理。

  被打後,你委屈的哭了,哭的很傷心,滴答的眼淚掉到了電暖氣上。已經是夜裡十一點多了,四周寂靜無聲,只有你的哭泣聲,像寒風吹打冰凌,刺痛著我的心。

  我氣憤地說:“不要哭!”你抽泣著:“你為什麼不讓我哭?從小到大,你都不讓我哭。”當我今天坐下來,靜思時,我開始後悔:對於孩子來說,眼淚就是發洩的最好方式啊,我怎麼竟不許你哭。我是怕你的哭聲驚動了鄰里,以為我家發生了什麼事。

  事後想想,我是一個多麼自私的母親!

  在你低聲啜泣的時候,我又給你講了許多老生常談的道理,什麼高中三年是你求學路上最重要的三年,錯過了後悔就來不及了,什麼一定不能談戀愛,什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和好孩子交往。

  你迴應著我:“成績不好,並不意味著什麼都不好,其實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如果有人拉一把,也許能上去,但是,他們往往在別人的歧視中,再也爬不起來。”

  “你說的很有道理,這個社會是知識競爭的時代,存在弱肉強食的現象,更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振作,要以你自己的能力證明給大家看。”漸漸的,我和你的談話越來越心平氣和。

  你不停的和我聊著,說著心裡話,這令我很高興。自從你進入高中後,因你成績下滑和一些不尋常的舉動,我經常埋怨你,批評你。我們母女之間,就像陌生人,在同一個屋簷下,在同一個桌子上吃飯,卻很少說話。隔閡越來越深。

  小學和初中,你是個多麼聽話的孩子,當你以特別優異的成績進入實驗班,當你的作文一篇篇的在報上發表,當你的畫張貼在學校的展覽欄,我心裡是多麼的自豪!那時,老師喜愛你,同學羨慕你,我的親戚同事誇獎你。

  可如今,你真的令我有些失望。難道是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不全是。孩子,問題更重要的是出在你身上。現在的你,有點懶散,學習不夠專心,開始亂交朋友。這真的令我很擔心。

  記得,你哭的時候,說了“我沒有童年”這句話。聽了,我如忙刺在心,疼痛難忍。難道引導你讀書、上進,就是剝奪了你童年的快樂嗎?

  的確,和我們這一代相比,你的童年是單調的。整天蝸居在樓房裡,以書本、電視為伴,哪還有多少快樂?不像我們,可以在廣闊的天地裡,看朝雲暮卷,看清風滴露,聞半夜鳴蟬,可以不知好歹的去捉知了、偷西瓜、摘桃子,但畢竟時代不同了。相較於農村孩子來說,你比他們擁有更多的物質,這又是農村孩子不具備的。所以,孩子,你要知足,你要懂得,是父母不懈的努力,才走出了鄉村,走進了城市,這是多少土生土長的農村娃的夢想啊!

  媽媽承認,在你進入高中後,在教育問題上,我存在急躁、缺乏耐心、不能和你溝通的問題。也許,我更多的以成人的眼光來要求你,卻忽略了你的感受。但孩子,我想告訴你的是,16歲是人生的花季,這時,青春之花嬌嫩脆弱,弱不禁風,不經意間就會被微風吹散,被初陽蒸融。它太絢麗,太短暫,可千萬要珍惜啊!

  這個階段是青春萌動期,也是懵懂無知的年齡,認為自己成熟了,是個大人了,有了自己的主見和觀點,但你們又是那麼的單純,像不染纖塵的花,滴著露,散著香,又心靈脆弱。你所瞭解的世界只是家庭、學校和書本上得來的,許多的想法離真實的生活太遠。所以,青春年少時,是不能走錯路的,一旦錯失寶貴的時光,將後悔終生。

  因為花季只有一次,失去了,永遠不會再來。我不希望,有一天,當你皺紋爬上額頭的時候,嘆息著說:“我辜負了青春。”

  所以,孩子,媽媽想讓你少走彎路。在你的錦瑟年華里,媽媽想牽著你的手,小心謹慎的走過青春,走過這段最美好也最會出錯的時光。因為,我畢竟是過來人。在本該求知的年華里,在繁花鋪錦的校園小路上,我錯失了許多寶貴的時間,當我後悔莫急時,已經晚了。現在,當我渾身都是小病痛,又嗜書如命的時候,又沒有了青春時健康的身體。

  所以,我不想讓你重蹈我的覆轍,想讓你學到更多的知識,將來為自己尋到一份生存的依靠,為社會,做出應用的貢獻。

  孩子,你能理解媽媽的一片苦心嗎?

  表達親情的散文二:讀懂母親

  前幾天回了一趟故鄉,那裡的原風景早已消逝,有的塗抹著朦朧的色調散亂在心上。欲將疏忽的曾經拾起,卻撿得幾頁缺角少字的片斷,恍惚記得,在某個轉角處撐著傘等待我的那些追夢少年,都相繼老去,一如母親佈滿著皺紋的臉頰,彰顯著時光不再翻版。

  翻閱著過去雜亂的文字,大多與父親有關,十年前發表的《父親的小屋》,曾誘惑了不少讀者的淚水。父親給予我的精神依賴和生命強度,是此生任何男人無法超越的給予。

  因為一些原因,父母在我和姐姐羽毛未豐時就分開了,即便在我和姐姐婚嫁時性格倔強的母親依然不肯來參加我們的婚禮。在生命中神聖的一刻,父親哽咽難忍,當披上婚紗的我回首再看一眼那間低矮的平房——那已是我夢中揮不去的孃家啊!淚流滿面的我多麼希望在我走後能有一個人陪伴著孤獨的父親,讓他老人家的雙肩不再顫抖成孤獨的弧線……

  自那時,母親於我的心頭已是一道陰影。就這樣淡然的和母親隔離在這似有似無的親情中。次年,我因為難產在醫院被迫接受了剖宮產手術,當公公婆婆抱著健康足月的孫子笑逐顏開時,三天不能進食的我疲憊得近乎虛脫。忽然,門“哐當”一聲被踢開了,我側臉一看,頭髮花白的母親滿面灰塵的出現在病房前,她逡巡的目光一下定格在我的身上,當即放聲大哭:“親家母啊,你們家添了一個丁,俺們家可就差點少了一個人啊!”

  我不敢想象年過六旬的母親是如何從交通不便的山村徒步走到小鎮,搭車來到這個繁華的城市;我更不敢想象目不識丁的母親,在當時通訊設施不便利的情況下,如何用方言心急如焚地向路人打聽女兒住院的地址,然後用小腳上上下下丈量了住院部六層樓的每一個臺階……

  所有的怨恨和隔閡在相見時的那一刻煙消雲散,穿越時空,我讀懂了母親二十幾年來從不曾遠離的愛!天然的依戀和血濃於水的親情頃刻在我的眼中化成風變成霧終成雨,我依在母親的懷裡淚如雨下……

  在我和姐姐的不斷勸導下,父親和母親在分開十年之後重新走到一起,在日復一日的光陰流動中,相攜相依成長為風燭殘年的老人,佇立在漸漸隱沒的夕陽之下。如今,每當我流滿臉的淚水要自己輕擦的時候,想到的依然是年邁的母親。父親走了,母親依然用她寬厚仁慈的胸懷為我庇佑著一方愛的蒼穹。

  冰心說:“母親呵,你是荷葉,我是江蓮,心中的雨點來了,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上的廕庇”?人們常用花朵比喻女性的美,其實婦女,尤其是中國婦女,更尤其是中國農村婦女,千百年來蘊藏著極溫柔又極堅韌的忍耐美德,是任何花都比擬不了的。

  母親是本書,一本用血做墨,用摯愛做筆鐫刻在兒女心靈上的書,你需要它時,它悄悄開啟,用最溫暖的聲音傳遞最堅強的力量,你不需要它時,它靜靜地合上,默默地隱退不留成絲痕跡。

  今生所謂父母子女,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人生能有幾回孝,此時不盡待何時?天下唯有盡孝不能等!

  兩年前,讀過一本書,叫《發現母親》。如果說海子是用瑰麗的想象力肆意描繪浪漫的篇章,王小波是用思維的樂趣來還原世界的本質的話,那麼《發現母親》是在撩開喧鬧讓我們不得不需要傾聽的另外一種聲音——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焦波,《人民日報》攝影記者,用他的相機,見證了搖搖籃的手,並永遠留住了自己的父母。當他把《俺爹俺娘》的一生音容笑貌展現在中國美術館時,媒體評論:“感動京城,轟動全國”,是近年來唯一讓人落淚的影展!幾十萬觀眾哭了,透過照片,彷彿看到自己父母顫微的身影,看到一種無言的震撼。

  今天,當我開啟日誌敲擊出以上文字時,淚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我的視線,神采飛揚的空間相簿,獨獨沒有父母的照片……父親走後除了一張發白的黑白照,生活中找不到他留給我的任何背影,這是我心裡永遠的痛。以前,我曾那麼漫不經心地忽視了他的存在他的愛。

  這個世界上,如果有這麼一個人,她捨得給你一切,連同她的夢想,那麼她是信任你的,如果她能一路陪伴你到達她夢想的那個地方,而她只是躲在光環後面默默地注視著你,那麼,她是異常愛你的。我們是不是應該還這樣厚重的一份愛,給那個一直深愛我們的母親?

  5月12日,母親節,讓我們去廚房抱抱我們的母親吧……

  表達親情的散文三:難忘的母親鞋

  母親是個極其平凡的勞動婦女,既沒什麼文化,人也長的很普通,可她卻是個非常慈祥與勤勞儉樸的人,有雙特別靈巧的手。母親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她不僅為人和善厚道,樂觀開朗,且能做得一手精緻的針線活,在我故鄉桃溪鎮上是婦孺皆知、頗負盛名的.

  我們小時候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母親自制的。尤其是母親做的各式布鞋,更是令人欽羨,讚不絕口。我們家兄弟姊妹較多,而在那個特殊年代,家裡的經濟來源有限,生活十分窘迫,所以我們從小都是穿著母親製作的布鞋長大的,我們自豪地把這種鞋稱之為“母親鞋”。

  母親納鞋底用的原料,大都是將我們穿破舊的衣褲拆成布片,洗淨、晒乾後存放好,待要做時拿出來用。為此許多熟悉母親的人都誇母親節儉持家、會過日子。做鞋是比較繁瑣的事情,不但需要細心耐心,更需要有愛心韌性。自我有記憶起,我似乎從沒發現母親有過任何怨言牢騷,她經常樂此不疲,做鞋不止。

  我記得,母親為我們做鞋底時,總是先量一量各人腳的尺碼,在一種叫“蒲包”的東西上畫好鞋底樣,然後用早已備好的那些布片,塗上事先調製好的漿糊一層層往上貼。貼布片可是個技術活,不僅貼要貼得平整勻稱,而且布片的縱橫紋理須井然有序。每次看到母親貼布片時嫻熟的動作和怡然的神情,我心裡都會溢滿幸福之感。貼完布片,表面與邊口母親用新的白棉布封嚴緄好後,一張“刮子”就算是完工了。普通鞋底一般襯個三到四張刮子。

  鞋底的初胚做好後要待徹底晒乾鬆軟了,再等到工餘飯後有閒暇時用自己搓捻的較為粗壯結實的棉線一針針地紮緊。扎鞋底為的是經磨耐穿。而扎鞋底是最吃力也很有講究的,針腳要細密有致,線路要自然流暢。因為鞋底較厚,“引線”時常澀針,來回不是很便捷,我常常看見母親歪著頭用牙齒咬住針從鞋底內往外拔的情景。扎一雙鞋底,手腳利索的人至少也得四五天,而我母親一般兩三天就收工了,母親麻利能幹是無可置疑的,可她白天要上班,回家要操持家務,料理全家老小,根本就沒有太多的空餘時間可供支配。我很是納悶,母親的鞋底怎麼扎得比別人快?

  依稀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一個冬至過後,那日寒風呼嘯,滴水成冰,吃罷晚飯,我們都早早地上床睡覺了。待我半夜醒來想小解時,我看到母親的房裡仍泛出昏黃的燈光,好生疑惑的我不顧內急推門而入,眼前的一幕讓我怔住了:母親正坐在被窩裡,眯縫著眼睛,就著昏暗的燈光在靜靜地扎著鞋底!母親就是那樣默默無聲地把她的憐愛之情傾注於線內,將她的深沉之愛投入到每一雙鞋裡!是的,正是有了母親的不辭辛勞與精心呵護,我們兄弟姊妹才從未挨凍受冷,更沒有像有些小孩那樣打過赤腳,為此母親不知少睡了多少覺、熬白了多少發?我不敢想象,假如當初缺少了母親,我們的生活境況又會是怎樣?那一刻,我豁然明白了母親扎鞋底快的因由,更真切感受到了母愛的的無私與高尚!霎時,我的眼淚猶如斷線的珍珠,奪眶而出,我飛也似的衝到母親跟前,一把將她那雙粗糙、皸裂的勤勞之手塞進懷裡,久久不肯鬆開。見此情狀,母親笑呵呵地摟著我說,傻兒子,快去睡覺啊,姆媽在為你們趕做過年穿的新鞋吶。那時,在我故鄉,春節能穿著一雙簇新、溫暖的棉鞋去長輩或親戚家拜年,是大人、小孩都很體面光彩的。

  這種叫做“百葉底”的鞋底扎完後,接下來就要做鞋幫。一般單布鞋的幫用黑卡其布做,棉鞋幫母親喜歡用燈芯絨做,內襯用新的白絨布,這樣穿著既高雅大方,又舒適暖和。單鞋通常是由母親自己鞝的,而棉鞋大都送去給皮匠鞝。我們兄弟姊妹八個,就是穿著母親做的這種樸實無華略顯土氣的鞋,一個個由校園步入社會,從小鎮走向城市,逐步成長為後來的國企廠長、書記、文化工作者和社群主任等。

  恢復高考的第一年,我如願以償地考取了省城的大學。對我的離別,母親很是依依不捨,臨行前,她悄悄地往我的行李包裡塞了兩雙單布鞋,並拉著我的手充滿仁愛地對我說,這鞋養腳, 你自小穿慣了,帶去換換穿吧,別整天穿那不透氣又臭腳的球鞋。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啊!母親就是這樣,無論自己多麼辛苦勞累,總是對我們關懷備至,使我們享受到了無限的溫情與關愛。那時在我們整個學校,其他同學成天穿的都是清一色的解放鞋,回到宿舍也沒鞋可換,唯獨我可以拿出母親親手做的鞋來更換,這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是極為奢侈的,也不知羨煞了多少人。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遷。母親也不甘落伍,與時俱進,做的鞋的品種也由原來單一的單鞋、棉鞋,擴充套件到圓口鞋、方口鞋、鬆緊鞋、搭袢鞋、“鴨舌頭”鞋和單拖鞋、棉拖鞋,而且在材質選用上大膽加以改進,使鞋更具時代氣息與美感,令我們喜歡有加,愛不釋手。母親在備全材料及有空餘時,偶爾也會給侄兒侄女或街坊鄰居做上幾雙色彩繽紛、栩栩如生的“老虎頭”童鞋,因而不知博得了多少人的讚美之詞!

  八十年代末,母親已是古稀之年,但她依然眼不花、牙不缺,仍在不遺餘力地施展著她的“特長”。半個多世紀來,母親究竟做了多少鞋,沒人準確統計過,具體數字不得而知,但我們清楚的是,全家這麼多人一年四季穿的鞋,都是母親一針一線勞作而成的。還有我們的後代當中,也有許多小輩也是穿著她老人家的鞋長大的。

  改革開放的和煦春風吹拂了神州,勢不可擋的歷史洪流激盪著華夏。我很慶幸自己經歷了這個時代,感受了這個過程。今天,儘管我們不再因貧窮髮愁,不再為生存擔憂,日子過得富饒豐潤,穿的鞋不乏夢特嬌、花花公子、老人頭、阿迪達斯或達芙妮,可我的鞋櫃裡至今儲存著母親在生命最後時光為我做的那雙單布鞋,我依舊保持著穿布鞋這個樸素而美好的習慣。

  母親離開我們已經整整十年了,但每當我看到那鞋,便會油然念想起母親做鞋時的感人畫面,眼前也即刻會浮現出母親那親切的音容笑貌。

  哦,母親鞋,我心中的鞋,我的生命之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