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路上堅守一顆清淨的心

  摘錄:在成功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和陷阱,我們要時時堅守自己的一顆心,不為外物所動;時刻提醒自己心懷理想,不輕易被困難打倒;堅信自己的選擇,相信自己會創造奇蹟。

  堅守自己的一顆清淨的心

  1987年3月30日晚上,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儀式在洛杉磯音樂中心的錢德勒大廳舉行。這天,燈火輝煌、座無虛席的錢德勒大廳被人們的熱情緊緊包圍著,在觀眾們熱切企盼中,主持人宣佈:“最佳女主角獎由在《上帝的孩子》中表現出色的瑪麗·馬特林獲得。”全場立即響起熱烈的掌聲。在眾人的祝賀中,瑪麗·馬特林輕盈地走上舞臺,從上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獲得者威廉·赫特手中接過了奧斯卡金像。

  捧著象徵著崇高榮譽的奧斯卡金像,瑪麗·馬特林激動不已。她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大家說,但是人們並沒有聽到她的聲音,最後人們看到瑪麗·馬特林在向觀眾們打手語說道:“其實,我並沒有準備發言,此時此刻,我要感謝電影藝術科學院、感謝這個劇組的全體同事……”

  原來,瑪麗·馬特林是一個聾啞人。

  瑪麗·馬特林出生後18個月時,在一次高燒中失去了聽說能力。但是,瑪麗·馬特林並沒有被命運擊垮,她仍然對生活充滿了激情。

  瑪麗·馬特林從小就熱愛表演,當8歲時,她加入了伊利諾伊州的聾啞兒童劇院,一年之後,瑪麗·馬特林就在《盎司魔術師》中飾演了多蘿西這個角色。但是,命運並沒有因為瑪麗·馬特林的頑強而放棄了對她的折磨。16歲那年,瑪麗·馬特林被迫離開了聾啞兒童劇院,幸運的是,瑪麗·馬特林常常接到一些邀請她用手語表演的角色。在這些表演中,瑪麗·馬特林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瑪麗·馬特林充分利用這些演出機會,提高自己的演技。1985年,瑪麗·馬特林參加舞臺劇《上帝的孩子》的演出,瑪麗·馬特林在其中飾演一個並不重要的角色。不久之後,一位名叫蘭達·海恩斯的導演決定,將這部舞臺劇拍成電影。

  可是,蘭達·海恩斯導演在為女主角薩拉尋找飾演者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她花了半年的時間先後來到美國、英國、加拿大和瑞典挑選女演員,然而大費周折也未能找到適合出演薩拉一角的人。有些失落的蘭達·海恩斯回到美國,重新觀看舞臺劇《上帝的孩子》的錄影,發現了演技高超的瑪麗·馬特林,立即決定邀請馬特林加入劇組,飾演薩拉一角。

  在這部電影中,瑪麗·馬特林沒有一句臺詞,但是瑪麗·馬特林卻十分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她嚴謹地對待每一個鏡頭,憑藉豐富且傳神的眼神、表情和動作,將劇中人薩拉的自卑與不屈、喜悅與懊喪、孤獨與多情、消沉與奮進的內心世界完美地表現出來。由此,瑪麗·馬特林正式走上大銀幕,實現了自己人生的飛躍,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第一個聾啞人影后。

  瑪麗·馬特林常說:她的成功,對每個人都是一種激勵。的確如此,一個人在一生中最難擁有的就是一顆堅韌的心,如果在奮鬥的征程中擁有一顆堅韌的心,那麼必然能夠在眾多坎坷的牽絆中優雅地遊走。能夠堅韌地面對挫折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勇氣,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固守一顆堅韌的心,相信自己最終會創造奇蹟。

  在成功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和陷阱,我們要時時堅守自己的一顆心,不為外物所動;時刻提醒自己心懷理想,不輕易被困難打倒;堅信自己的選擇,相信自己會創造奇蹟。

  從心理學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上的所有人與事,都以我們自己為中心在旋轉。的確如此,沉下心來,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它會告訴你:你是否是堅強的,是否相信自己,是否勇於改變,是否真正地努力生活了……我們對於世界的評判皆來自於它,我們的行為方式皆取決於它,我們最終所能取得的成就也決定於它。“它”有多大,你的生活、你的世界就會有多大。

  相信自己,這個世界上唯一能給你帶來奇蹟的,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