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道德的心得體會3篇
道德是一種“知道如何”的我們倫理規則的生髮之地,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有關道德的心得體會,希望可以讓大家喜歡。
篇一:有關道德的心得體會
經過資料統計,如果有老人摔倒在地,55。6%的人選擇直接走開;23。4%的人會選擇找到證人之後再扶;12。6%的人則選擇撥打110;僅有5。4%的人選擇毫不猶豫的主動扶起老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原來是因為現在的“碰瓷”事件太多,弄得人們不得不防,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如果扶了,那麼對方訛詐自己怎麼辦?如果不扶,道德與心靈上又會受到譴責。那麼,對於這種事件我們又該如何去面對呢?
在我個人看來,對於“老人摔倒扶不扶”這個問題,其中心點在於人們對於這種“碰瓷”事件的處理方法,當然,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和道德有關。
為了塑造一個和諧而道德的社會,對於摔倒的老人我們也不可以不管不顧,而且“碰瓷”事件也不是百分百會發生的,所以我們需要一個來解決此類事情的好方法:
一、老人摔倒,我們不應該馬上去扶,應該迅速上前詢問傷勢,觀察老人的狀態。因為很多患有疾病的病人跌倒是不可以隨便攙扶的,會導致病人的二次受傷,如果老人當時發生了骨折等情況,你的好心攙扶就有可能導致病情的惡化,在這樣的情況下,絕不能輕易移動。
二、我們應該迅速觀察老人的傷勢之後再決定下一步應該如何進行。如果老人傷勢並無大礙,他不需要攙扶也能夠站起來;如果老人傷勢較重,那麼,你就應該聯絡老人的家屬並及時聯絡警察和救護車,讓他得到更專業的救護。
在這一過程中,你可以不攙扶老人,但是你完全可以選擇守護在老人身旁,替他遮陽擋雨,遞上水,保護老人的安全,做你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簡單的攙扶,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要知道,對於摔倒的老人,要“敢扶”也要“會扶,”對於此類事件我們要按情況處理,不應拘泥於老的處事方法,要有一定的應變能力,這樣才可以造就美好社會。
篇二:有關道德的心得體會
不可否認,在現實社會中,有道德、具有高尚品質的人屈指可數。但是,在人群中也挑得出幾個人,他們有的忠心愛國、紮根邊疆;有的熱心奉獻、樂於助人;有的默默無聞、盡職盡責……
現實的社會也許是一片黑暗,那麼我祈禱,現實的人們不久也會返璞歸真;高尚的人們也許是黑暗中唯一發光的皎皎圓月,那麼我祈禱,微弱的月光快快變成耀眼的日光。
兒時的我一無所知:不懂政治——那是一門高深的學科;不瞭解社會——也許是一種邪惡的東西;不知道“活雷鋒”是什麼——看似遙不可及。這是天真無邪的我。終於接觸了政治,終於瞭解了社會,終於知道了、看到了幾個“活雷鋒”。這時,我早已恨透了現實社會。還好,雖然內心深處已被蒙上了一層灰,但是被一股強大的力量擋住了,這是我的一次奇想——道德與現實可以並存。
你一定覺得很好笑。不會的,你聽我慢慢道來。
現實,是一種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時人們所產生的觀念,也就是在待人處事時,發生爭議時,有很好的職場經驗得出的應變能力。他們不再像兒時的天真,但他們也許是變得成熟了,而並非“沒有道德”。可是,有些人可就“現實”得過頭咯。拎起大包小包往領導家一坐,一面點頭哈腰、低三下四,一面“含蓄”地說明了事情來由,“您看……”“好好……”這不是現實,而是假醜惡的表現。
而道德,是指品德高尚。如果一個人很現實,那就並不代表他沒有道德。一個有豐富職場經驗的昆明女子,得知寧夏一個重患小孩想吃石榴***寧夏一帶不盛產石榴***,毫不猶豫地將一箱石榴空運過去。他的樂於助人值得我們學習,這位女子雖不是天真的小女孩,他在社會中“身經百戰,久經沙場”,可以說她是一個現實的人,但他依然保留著道德與人的本性“真善美”,這是難得可貴的。
希望社會上有更多“活雷鋒”!
如果你已不再天真,沒關係,你只要還有道德,也可以讓這個社會千姿百態…
篇三:有關道德的心得體會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氏教導子孫們小心謹記,表現出規矩既立不可反的道理。
孔子贊同弟子做好事應該有善報,更不能讓行善的人有所損失。俗話說:“善有善報。”這是中國庚古不變的定理。而“行善”。“為善”之所以不及前者是因為它涉及的不僅僅是個人,而是社會利益和道德問題,是規則問題。
當一切規範和禁忌都不存在的時候,你離邪惡有多遠?這是恐怖片〔隱身人〕海報的一句話。一個透明的人面對一個不透的世界時埋藏在你心底的慾望得到召喚,開始慢慢甦醒。於是就有了邪惡的“隱身人。”
其實每個人的心底都靜置著邪惡,而筋骨邪惡的束縛一旦消失,那麼就有了人類歷史上的諸多暴行。即使在有規則的舒服下仍會有人蠢蠢欲動。爭先恐後的去做那個“隱身人。”
對慾念的壓制來源於道德,這是一種來自人類社會長久社會活動中幾類的理念,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是我過古代儒學的中心之道。古人曰:無德必亡,唯德必威。也就是說沒有強制力量的道德是無力的從這一點來說,依法治國才是治理社會有效的切合實際的方法,而所謂的“以德治國”實際上是一種雞肋。
人性所致,我們無法抑制慾念的衍生,但輿論力量的攻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約束,這就是規則。
記得有一位小說家納撒尼爾。霍桑寫過:在看似傷亂的世界中,我們每個人都被規範的放在某一個位置,一旦脫離了這個位置,我們將被這個世界所遺棄。”他筆下的威克菲爾違背的是另一種規則。
正如《麥田守望者》中斯賓賽先生對霍爾頓所說:“人生就是一場球賽,我們都要遵守每一項這樣或那樣的規則。”是的,我們生存在這個社會,參加這樣的“球賽”只有遵守既定的規則,就能將比賽進行到底。
有一種善叫作惡,善因未必有善果,道德標準的社會基礎的制度與道德誰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