鱔魚的疾病防治
鱔魚喜歡安靜,一般靜臥在水底,飼養鱔魚有哪些方法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鱔魚的飼養方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鱔魚的飼養方法
黃鱔為熱帶及暖溫帶魚類,常棲息水底生活的魚類,適應能力強,白天活動少,多在淤泥中鑽洞或在石隙中穴居,夜間出穴覓食。黃鱔是以各種小動物為食的雜食性物種,夏季攝食最為旺盛,寒冷季節可長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工具/原料飼料主要以小雜魚、蚯蚓、螺蜆、蚌肉等為主,以蚯蚓為最佳,也可喂水蚤、豆渣、菜籽餅、瓜果等人工配合飼料。
選擇水質良好,無汙染源,外界干擾少的池塘。用毛竹在池塘內搭設支架,將網箱四角固定在支架上。每個網箱內設定一個食臺。黃鱔因為有相互殘食的習性,所以放養規格要求基本一致,一般為20至50克/尾。
黃鱔的放養時間應選擇在4月份、5月份,或者8至9月份,以避開5月中旬至7月份的黃鱔性成熟繁殖期。最適合黃鱔生長的溫度是攝氏24至28度。
投喂要定時,鱔魚晝伏夜出,在下午6~8時投飼為宜。投放的飼料要新鮮,不能投放腐黴變質的飼料。飼料投放前應先洗淨,每立方水體再用3至5克的食鹽浸洗10~20分鐘,然後用清水沖洗,才能投喂。一般選擇淡水小雜魚,每日投餌數量為網箱內黃鱔總重量的3%~5%。
人工飼養時,由於投喂大量飼料,黃鱔排除的糞便容易汙染水質,所以要經常加註新水,保持水質清新。春季7~10天換一次水,夏季3~5天換一次水。網箱還要定期進行消毒,每立方水用10克的漂白粉化水,全池潑灑。放養後,網箱中可放養適量泥鰍,利用泥鰍上下游竄的習性,起到分流增氧作用,又可消除黃鱔的殘餌。在池塘內放養一定量的花白鰱來調節水質。
適時清洗網箱,除去過多的雜物和附著藻類,保持網箱內外水體交換暢通。網箱中放置水草、以水葫蘆、水花生為好,為黃鱔的生長棲息提供一個良好的場所。移植水花生時最好去根洗淨後放在5%的食鹽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以防止螞蝗等有害生物隨草帶入箱中。
黃鱔種苗在入箱前要嚴格消毒,特別是在黃鱔易發病的7~9月份,每20天用1ppm漂白粉全箱潑灑,發現病鱔及時隔離。發現病害,及時對症下藥,儘量減少損失。
捕撈:每年12月,當水溫下降至12度以下時,黃鱔的攝食、生長基本停止。此時,將網箱中的黃鱔收捕上市。
黃鱔對溫度極為敏感,10度以下,30度以上都會停止吃東西。在存放或運輸過程中,如果密度高,水量少、天氣又熱的話,黃鱔分泌黏液的速度就會加快,釋放熱量並消耗水中的氧氣,使水溫升高,這些粘液要是不及時排除,黃鱔可就受不了了,不長時間就會出現鰓部發紅、肛門發紅、全身充血的症狀,最後窒息而死。
黃鱔營養價值高。根據美國試驗研究資料,經常攝取卵磷脂,記憶力可以提高20%。故食用鱔魚肉有補腦健身的功效。它所含的特種物質“鱔魚素”,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祛風消腫、潤腸止血、健脾等功效,能降低血糖和調節血糖,對痔瘡、糖尿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加之所含脂肪極少,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鱔魚含有的維生素A量高得驚人。維生素A可以增進視力,促進皮膜的新陳代謝。每1百克鱔魚肉中蛋白質含量達17.2~18.8克,脂肪0.9~1.2克,鈣質38毫克,磷150毫克,鐵1.6毫克;此外還含有硫胺素***維生素B1***、核黃素***B2***、尼克酸***維生素PP***、抗壞血酸***維生素C***等多種維生素。黃鱔不僅被當作名菜用來款待客人,還能活運出口,暢銷國外,更有冰凍鱔魚遠銷美洲等地。黃鱔一年四季均產,但以小暑前後者最佳,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蔘”的說法。
鱔魚富含DHA和卵磷脂它是構成人體各器官組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腦細胞不可缺少的營養
鱔魚特含降低血糖和調節血糖的“鱔魚素”,且所含脂肪極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鱔魚含豐富維生素A,能增進視力,促進皮膜的新陳代謝。
黃鱔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可以增進視力,能夠防治夜盲症和視力減退,防治糖尿病患者併發眼部疾病。同時,維生素A還有抗呼吸系統感染的作用,能促進發育,強壯骨骼;同時,黃鱔中富含DHA和卵磷脂,有健腦的功效,卵磷脂還可以促進肝細胞的活化和再生,增強肝功能,從而有效降低脂肪肝等疾病的患病率。
鱔魚的生活習性
黃鱔為熱帶及暖溫帶魚類,營底棲生活的魚類,適應能力強,在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
日間喜在多腐植質淤泥中鑽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
白天很少活動,夜間出穴覓食。鰓不發達,而藉助口腔及喉腔的內壁表皮作為呼吸的輔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氣;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貧乏時,也能生存。出水後,只要保持面板潮溼,數日內亦不會死亡。
黃鱔是以各種小動物為食的雜食性魚類,性貪,夏季攝食最為旺盛,寒冷季節可長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黃鱔一般活動於春、夏、秋三季。喜棲息於池塘、小河、稻田埂邊的泥洞和石縫中。到冬天深居洞中冬眠。
春季,黃鱔經過一冬的潛伏,體力消耗過大,需要大量進食,所以春季是釣黃鱔的大好時期。
夏季,氣候炎熱,黃鱔紛紛出洞鑽在水草、石縫中、枯樹底下“乘涼”,也易釣。
秋季,黃鱔開始進洞,不易上鉤。
黃鱔生殖情況較特殊,幼時為雌,生殖一次後,轉變為雄性,這種雌、雄性的轉變現象稱為性逆轉現象。生殖季節約在5~8月,在其個體發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轉的特性,即從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時都是雌性***即體長在35釐米以下的個體的生殖腺全為卵巢***;產卵後卵巢逐漸變為精巢;體長在36~48釐米時,部分性逆轉,雌雄個體幾乎相等,屬於雌雄同體動物;成長至53釐米以上者則多為精巢。當年幼魚只能長到20釐米,2冬齡的雌魚才達成熟期,體長至少為34釐米。最大個體可達70釐米,重1.5公斤。2013年5月湖州有人捕到一條36斤、1.5米長的黃鱔。黃鱔產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產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藉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發育,雌雄魚都有護巢的習性。
鱔魚的身體是圓筒形,適合穴居生活,對進出洞穴,減少摩擦十分有利。它真有點兒“隱士”氣度,沒有特殊的攻擊本領,也無強有力的防禦武器,惟一的技能是“三十六計,逃為上計”。它既無胸鰭,又無腹鰭,就是背鰭和臀鰭也退化得僅留下一點點皮褶,鱗片消失得肉眼都難看見,可是全身能分泌出非常油滑的粘液,一不小心它就能從你手中溜之大吉。鱔魚身上的粘液,主要功能是:預防細菌、病菌侵染身體,減少疾病;阻止寄生動物植物的糾纏,有利成長;油頭滑面,有利於它在泥中通行無阻。 像泥鰍但比泥鰍大且長。
鱔魚胚胎髮育到第一次性成熟時為雌性,可是從第二次性成熟開始時它又變成雄性了。這就是說,黃鱔在一生中既當媽又當爹。這種陰陽轉變過程,在生物學上稱為性逆轉。魚類多用鰓呼吸的,可是鱔魚卻獨具一格,它的鰓退化了,靠喉部的表面微細血管直接吸取空氣,所以我們要使鱔魚鮮活,必須使它保持潮溼,存放在陰涼地方。 喜歡鑽洞,因此河邊很多洞都是黃鱔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