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稻種植方法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那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水稻的生物學基礎

  ***一***水稻的生長髮育

  1、水稻的一生

  水稻從種子萌發開始,經過髮根、長葉、分櫱、拔節、長穗、開花、結實等一系列生長髮育過程,最後形成新的種子,稱為 水稻的一生。從播種到種子成熟所經歷的日數,叫水稻全生育期。

  水稻一生共分為四個時期:

  ***1***秧苗期。播種——移栽

  ***2***返青分櫱期。移栽——幼穗分化前

  ***3***拔節孕穗期。幼穗分化——抽穗前

  ***4***抽穗結實期。抽穗——成熟

  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劃分:

  ***1***營養生長期。根、莖、葉、分櫱***營養器官***

  ***2***生殖生長期。穗、花、籽粒***生殖器官***

  2、種子發芽

  ***1***種子構造:穀粒由穀殼和糙米兩部分構成。

  ***2***種子生活力:一是種子成熟度。開花授粉後7—10天的種子具有發芽能力,20天后發芽力正常。二是種子休眠期。秈稻的休眠期很短,特別是早稻種子休眠期更短。三是種子壽命。種子貯存的時間越長,壽命越短。種子在一般條件下貯存,生活力可保持2年,但發芽率只有50%左右。

  ***3***種子發芽過程:一是吸脹;二是萌發***破胸***;三是發芽三個階段。露出白色的胚稱為破胸,胚芽達到穀粒長度的一半時稱為發芽。

  3、根的生長

  水稻的根系:水稻屬鬚根系,分為種子根和不定根,不定根又分為普通根和浮根,浮根除吸收水分和養分外,還能吸收氧氣,輸送到下部的根系,以提高下部根的活力,這是水稻適應淹水環境的一種特殊表現。

  4、葉的生長

  水稻葉有完全葉和不完全葉兩類。完全葉和不完全葉在胚中已分化形成。水稻一生葉主莖的葉片數已定。主莖第1—3片葉是在幼苗期生長的,最後3片葉則是在幼穗分化期生長的,其餘各葉都在分櫱期生長。

  5、葉片功能

  葉片功能期是指葉片保持光合能力時間長短。葉片功能期隨著葉位上升,由短變長,水稻1—3片葉只有10多天,而劍葉功能期可達50—60天。

  6、水稻分櫱

  水稻莖基部節上腋芽長成的分枝稱為分櫱。分櫱期是決定每畝穗數的關鍵時期。掌握分櫱規律,可以促進分櫱的發生和成穗,保證足穗,達到高產穩產。

  7、水稻分櫱規律

  ***1***分櫱發生的節位:無論主莖或分櫱莖,都有很多節,每個節上都有一個腋芽。莖基部的腋芽長成分櫱。分櫱發生的節位,叫分櫱位。在低節位上長出的分櫱,叫低位櫱,反之則叫高位櫱。

  ***2***凡是由主莖上直接發生的分櫱叫一次分櫱,從一次分櫱上再發生的分櫱叫二次分櫱。依次類推……。在大田栽培條件下,一次分櫱最多,大多數有效;二次分櫱較少,部分有效;三次分櫱極少,大都無效。

  ***3***有效分櫱和無效分櫱。凡能抽穗結實5粒以上的,稱為有效分櫱,否則就是無效分櫱。

  生產上為了準確掌握分櫱期,合理利用分櫱,必須掌握成穗規律。水稻生長在3葉期以前,養分由主莖供給,稱異養階段。水稻生長在4葉時,具有獨立的根系,稱自養階段。拔節以後對小分櫱的營養供應不足,就稱為無效分櫱。

  分櫱是水稻的一種重要特性,是個體正常生長的表現,一般帶分櫱植株的穗部性狀比不帶分櫱的要好。但是分櫱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分櫱過多,使個體和群體的矛盾激化,無效分櫱增多,很難高產。如果分櫱過少,基本苗不足,有效稻穗數減少,產量降低。生產實踐證明:促發低位櫱,控制高位櫱和無效分櫱,提高分櫱成穗率,是合理利用分櫱的關鍵。

  8、水稻幼穗分化發育過程

  幼穗分化分為8個時期:

  ***1***苞分化期:稻穗開始分化時,莖端生長點出現第一苞原基,用肉眼看不見,所以稱一期“看不見”。

  ***2***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完畢時,在苞的著生處出現白色的苞毛,所以稱二期“白毛現”。

  ***3***幼穗長度約1.5毫米,並仍有濃密的苞毛所覆蓋,稱三期“毛叢叢”。

  ***4***幼穗長至4—10毫米,幼穗外部形態初步形成,肉眼可見幼穗和穎花的雛形,稱四期“粒粒現”。

  ***5***幼穗長約4cm,肉眼能看清穎殼時,稱五期“穎殼分”。

  ***6***穗長長至10cm,穎花也增至穀粒長度的一半,稱六期“谷半長”。

  ***7***穗長生長停止,顏色開始變綠,稱七期“穗變綠”。

  ***8***稻穗分化全部完成,即將抽穗,稱八期“穗將伸”。

  ***二***水稻光溫反應特性及其應用

  1、水稻品種生育期的相對穩定性和可變性

  ***1***穩定性。是由品種的遺傳特性決定的。

  ***2***可變性。是由環境條件及栽培措施的改變。

  2、水稻生育期變化的原因

  ***1***感溫性。高溫可使水稻生育期縮短,低溫可使水稻生育期延長,這種因溫度高低使品種生育期發生變化的特性稱為感溫性。

  ***2***感光性。短日照可使生育期縮短,長日照可使生育期延長,這種因日照長短使生育期發生變化的特性稱為感光性。

  ***3***基本營養生長性。在最適宜的短日、高溫條件下,也要經過一個必不可少的最短營養生長期,才開始幼穗分化,進入生殖生長,稱為基本營養生長性。

  3、早、中、晚稻的光、溫反應特性

  ***1***晚稻的光溫反應特性。晚稻品種具有基本營養生長性弱,而感光性、感溫性都強的特點。一季晚稻無論播種遲早,溫度多高,都要在短日照條件下才能抽穗。

  ***2***早稻的光溫反應特性。早稻的發育期長短主要受溫度高低的影響,具有感光性弱,感溫性強的特性。

  ***3***中稻的光溫反應特性。中稻品種在反應特性上介於早稻和晚稻之間。在不同的季節栽培,生育期表現比較穩定。

  4、水稻“三性”在生產上的應用

  ***1***栽培方面。水稻品種生育期長短及對光溫的反應特性是搞好品種搭配、播期安排及制定栽培措施的重要依據。

  ***2***引種方面。從外地引種必須考慮品種的感溫性、感光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性。

  ***3***育種方面。一是對親本光、溫反應鑑定,為雜交育種提供較理想的親本材料,從而育成適合生產上需要的雜交種。二是根據不同親本的“三性”特點進行光溫處理或錯開播期,使雜交親本同時開花,便於人工雜交。三是可以對雜交種採取異地加代,加速育種程序。

  ***三***水稻各生育期的田間管理

  1、秧田期田間管理

  ***1***芽期的管理。從播種到第一片完全葉展開之前為芽期。芽期的管理主要是促使芽谷迅速紮根立針,防止倒芽、爛芽。採取搶晴天播種,排水晒田等方法。

  ***2***幼苗期管理。自一葉展開至3葉期為幼苗期。秧苗生長到3葉期種子貯存的養分以全部耗盡,轉為獨立營養,稱為斷奶期。

  ***3***成苗期管理。自三葉至移栽前,稱為成苗期。在稀播的情況下,分櫱開始,對養分吸收增多。管理辦法:一是淺水勤灌,二是施送嫁肥。

  ***4***地膜覆蓋保溫育秧管理

  a、密封期。即從播種至1葉期以密封為主,膜內溫度保持在30—35℃。

  b、揭膜期。當平均溫度穩定在15℃左右,日最低溫度在10℃以上時進行揭膜,要先灌水後揭膜。

  c、煉苗期。當膜內溫度超過25℃,大氣溫度在15℃以上,就可以煉苗。揭膜煉苗期間,田間應保持一定水層,一般煉苗4—5天。

  2、大田苗期田間管理

  ***1***寸水返青,淺水分櫱。水稻移栽時,根部受到損傷,吸水力弱,抗逆性差,因此移栽後要灌深水,直播水稻田要灌淺水,分櫱階段為了根系發達,早發分櫱,苗株健壯,淺水勤灌或適當露田。

  ***2***早施分櫱肥。早、中稻分櫱期短,如綠肥和白田早稻有效分櫱期只有7—9天,三熟早稻田有效分櫱期更短,僅只4—5天;中稻也只有10—15天,因此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早追分櫱肥,促使葉色變濃,出現第一黑,這是爭取早發多櫱,增加穗數的重要措施。

  3、水稻僵苗及其防治

  水稻僵苗又稱發僵、坐蔸。主要發生在水稻返青分櫱階段,一般早、中稻比晚稻嚴重。主要介紹中毒發僵、缺素髮僵、冷害發僵和泡土發僵等型別。

  ***1***中毒發僵。由於土壤有毒物質影響,根系中毒變黑,喪失生理機能,秧苗遲遲不返青,即使返青也不分櫱,甚至死苗現象,稱中毒發僵。

  ***2***缺素髮僵。植株體內缺乏某種元素,引起稻株發僵的現象,成為缺素髮僵。水稻缺素髮僵型別主要有缺磷發僵、缺鉀發僵和缺鋅發僵等。

  a、缺磷發僵:秧苗在返青期後逐步發病。病株生長遲緩,分櫱發生遲或不分櫱,株型簇立,葉色灰綠或暗綠,葉鞘長,葉片相對變短。

  b、缺鉀發僵:秧苗在返青後開始發病,移栽一個月後為發病的高峰期,病株生長停滯,植株矮小,分櫱少,上部葉片挺直,葉片挺直似叢生狀,下部葉葉尖出現赤褐色條斑點,遠看像火燒過一樣。

  c、缺鋅發僵。在秧苗移栽後2—3周發生,秧苗心葉基部中脈失綠褪色,甚至整個心葉呈白條狀,下部葉片有鏽斑,葉尖乾枯,葉脈發脆易折斷,植株變矮,分櫱發生少。

  4、秧苗發僵的防治措施

  ***1***秧苗中毒發僵的根本辦法是搞好農田基本建設,改善排水條件,提高耕作質量,合理施用有機肥料,對發病田塊,要及時排水露田,改善土壤通氣狀況,消除土壤有毒物質,並結合增施氮、磷、鉀肥減輕為害。

  ***2***缺磷發僵主要措施有:增施和巧施磷肥,每畝用30—50斤磷肥作麵肥或每畝用50斤石灰作基肥。對已發生的僵苗田,要及時排水露田,提高土溫,改善土壤通氣條件,消除還原性有毒物質,促進根系對磷的吸收。

  ***3***缺鉀發僵主要措施是: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供鉀能力,增施鉀肥,一般每畝增施鉀肥20斤左右,對發病田塊要立即排水,使稻株儘快恢復生長。

  ***4***缺鋅防治方法是:一是培育壯秧;二是合理灌溉;三是增施鋅肥,每畝用2斤硫酸鋅肥作麵肥施用,提高植株對鋅營養的吸收。

  5、拔節孕穗期的田間管理

  拔節孕穗期是指幼穗開始分化至抽穗前一段時期。早稻約需經歷25—30天,中稻30—35天,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並進時期,高產栽培的主攻目標是: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矛盾,鞏固有效分櫱,促進壯杆大穗。田間管理是:適時適度晒田,巧施穗肥和病蟲防治。

  ***1***晒田的作用

  a、增加土壤有效養分。

  b、建立良好的株型。

  c、促進水稻壯杆大穗。

  d、改善田間小氣候。

  ***2***晒田的程度

  ***3***巧施穗肥。從幼穗分化開始到抽穗前追肥統稱穗肥。穗肥施用量應占總施肥量的10—20%,一般每畝追尿素20斤左右。

  ***4***病蟲防治。稻穗發育階段正處在高溫季節,禾苗生長旺盛,通風透光條件差,容易發生紋枯病以及螟蟲、稻縱卷葉螟和飛蝨等病蟲害,應根據區植保站病蟲情報及時防治。

  6、抽穗結實期的田間管理。

  從抽穗到成熟階段,又稱後期,早稻為25—30天;中稻30—35天。生育特點是以穀粒充實期為主的生殖生長時期。雖然穗數、粒數已成定局,但結實率仍在變化中,粒重也在增長,因此田間管理主要抓好幾點:

  ***1***溼潤管水。水稻結實期管水原則是乾乾溼溼,以溼為主,採取乾溼交替的灌水方法,保持根系活力,吸收養分,製造更多的光合作物。

  ***2***補施粒肥。粒肥又叫壯籽肥,對葉色過於褪淡的田塊可採取葉面噴施的方法,一般每畝用尿素2兩加磷酸二氫鉀3兩兌水100斤,在晴天下午四點以後噴霧。

  ***3***適時收割。收割過早,粒重減輕,影響產量,出米率低。收割過遲,落粒損失大,碎米多。一般要求全田稻穀有85—90%黃熟、枝梗成黃色即可收割。

  二、水稻直播栽培技術

  1、什麼是水稻直播栽培技術?

  水稻直播技術是水稻輕簡栽培、水稻直播和打曼子的統稱。簡化水稻傳統的育秧、插秧習慣,採取直接播種獲取高產的一種栽培方法。

  2、為什麼要推廣水稻直播栽培技術?

  “五省兩增”優點:

  1省工。每畝節省用工3—4個。

  2省種。每畝省種1—7斤。

  3省肥。提高肥料利用率10%以上。

  4省水。節水30%左右。

  5省秧田。100%

  6增產。平均畝增產100—150斤。

  7節本增效。平均每畝增效150—200元。

  3、水稻直播增產機理

  1分櫱快,分櫱節位低。

  2根系發達,白根數多。

  3個體與群體發育協調。

  4、怎樣搞好水稻直播栽培技術?

  一、水田耕整

  1、要求:田面平坦,土壤鬆軟,無雜草。

  2、做法:兩犁兩耙,一耖一平。

  二、播期播量

  1、播期。早稻播期一般安排在4月7—10日為宜,要根據播種期間的氣象條件而定,搶晴天播種。中稻播期彈性很大,從4月15日—5月10日都可播種,水源條件差的地方,可適當早播;水源條件好的地方可適當推遲播種。一季晚播期安排在6月1日左右播種為宜,播種過早生產期延長,管理次數增加;播期過遲,產量降低。

  2、播量。早稻常規稻畝播種8斤,;早稻雜交稻畝播種5斤。中稻常規稻畝播種6斤;中稻雜交稻畝播種2—2.5斤。一季晚用常規晚稻畝播種8斤,雜交晚稻畝播種5斤。

  3、播種要求。1要排水分廂播種、播勻。2種子必須催芽,3播種後拖溝。4要用驅鳥劑拌種。5雜交稻種要用強氯精浸種。

  三、防除雜草

  1、雜草的種類及為害。

  長江中下游水稻雜草有100多種,我區水稻主要有40多種雜草為害,如稗草、四葉萍、異型莎草、牛毛氈、節節草、鴨舌草、澤瀉、水花生、野慈姑、千斤子等,一般減產20—30%,嚴重減產50—60%,甚至絕收。

  2、防除雜草的主要措施。

  1、播前除草。把田整好後,每畝用60%丁草胺拌細沙或細土50—60斤,均勻撒施在水田中,關水5—7天,然後排水播種。2、播後除草。播種後1—3天***廂面無明顯漬水***,用直播青或掃茀特除草,畝用直播青4代***60克***兌水60斤均勻噴霧,或用掃茀特100毫升兌水60斤噴霧。

  3、早苗期除草。秧苗長至2—3葉期時,畝用農得時或草剋星除草。水稻直播田防除雜草的基本原則:一是封。用化學方法殺滅估計可能發生頑固性千斤子、稗草及其它發生數量很大的直播田雜草。一般用丁草胺進行封閉。二是殺。是在懷疑播前一次除草對頑固性雜草除不乾淨的情況下,採取的第二步驟,再用直播青或掃茀特對雜草的封殺。三是補。是補救由於封閉及苗後除草劑效果不好的田塊,根據實際情況用農得時、草剋星補治。

  四、水稻需要的營養元素主要有:N、P、K、Ca、Mn、矽、鐵、鋅、硼、銅等,吸收量大的是N、P、K元素,稱為大量元素。吸收量小的如Ca、Mn、矽、鐵、鋅、硼、銅等稱為微量元素。

  1、施肥量。水稻畝產1000斤以上產量,需要純N25斤,P2O58.5斤,K2O18斤。折畝施碳酸氫銨150斤,過磷酸鈣70斤,氯化鉀30斤。

  1氮素肥料。碳酸氫銨在土壤中是以銨態氮存在被作物吸收。

  A.施肥不當:銨態氮 氧化 硝態氮 還原 反硝化脫氮↑

  碳酸氫銨和氨水 高溫 揮發↑

  B.正確方法:碳酸氫銨和氨水深施能提高氮素肥料利用率,採用耙口肥和耖口肥即可。

  2磷素肥料。過磷酸鈣施入水田後和土壤鈣、鐵、鋁發生反應,生成磷酸鈣、磷酸鐵和磷酸鋁化合物,磷酸固結,不易釋放,利用率低。

  正確方法:a過磷酸鈣和土雜肥有機物等混合施用,能提高磷的利用率。b旱地施磷肥比水田施磷肥磷的利用率提高很多。

  3鉀素肥料。氯化鉀肥移動性小,容易被土壤吸收,一次深施能提高鉀肥的利用率。但沙性土壤要深施和追肥各一半,不能一次深施。

  2、施肥方法。

  1前促施肥法。80%肥料作底肥,20%肥料作早苗期追肥。

  2前促中控後補施肥法。80%肥料作底肥,20%肥料破口時施,適當補施粒肥。

  3前穩中促後保施肥法。60%肥料作底肥,40%肥料在拔節至孕穗期施。

  五、管水及晒田

  1、管水。水稻播種後7—10天,如田面有較大裂口,灌一次跑馬水,15天左右***4葉期***以瓜皮水為主,分櫱期——抽穗揚花期以淺水為主,灌漿成熟期乾乾溼溼,切忌斷水過早。

  2、晒田。

  1晒田的作用:a.更新土壤環境,改變土壤理化性狀。使空氣進入水稻耕作層,提高土壤氧化還原電位,加速土壤有機質分解,提高土壤養分含量。b.調節稻株長相,促進根系發育。促進遲發分櫱苗死亡,使基部節間變短,莖杆變粗,提高通風透光和抗倒抗病能力。

  2晒田技術:a.晒田時間。晒田時間分兩種,一是夠苗晒田,二是苗到晒田。b.晒田程度。夠苗晒田一般長勢好,生長快,要重晒;苗到晒田一般長勢較差,發育慢,要輕晒。

  六、病蟲防治

  1水稻病害:主要有紋枯病、稻瘟病、惡苗病、稻曲病。

  2水稻蟲害:主要有二、三代二化螟,二、三代三化螟,稻縱卷葉螟,薊馬,飛蝨。

  水稻種植技巧

  選擇合適的時間,山區一般一年一季水稻,種植時間大約在4月份以後。選擇好稻種,用冷水發泡,然後放入適量溫度的保溫箱中,等待水稻種子出芽。

  水稻出芽之後,將芽種播撒到苗床上,蓋上土,交足水,鋪上地膜,等待其長苗。

  整理好農田,當秧苗長到一定長度的時候,既可以移栽到田裡。山區一般都是人工插秧。

  秧苗插好後主要注意田間防蟲、除草、防旱以及施肥的管理。

  一般7、8月份水稻就會開花。

  此時主要管理的是蟲害和肥料。

  十月份左右水稻就成熟了。

  成熟之後,就是收割,選擇晴天,進行收割。然後通過打稻機將水稻從秸稈上脫下,晒乾、儲藏,等待需要脫殼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