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的藥用價值
甘遂,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乾燥塊根。本品呈橢圓形、長圓柱形或連珠形,長1~5cm,直徑0.5~2.5cm。表面類白色或黃白色,凹陷處有棕色外皮殘留。以是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藥名】甘遂
【別名】貓兒眼、化骨丹、甘澤、腫手花、萱根子。
【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乾燥塊根。春季開花前或秋末莖葉枯萎後採挖,撞去外皮,晒乾。
【性味】苦,寒;有毒。
【歸經】歸肺、腎、大腸經。
【功能主治】瀉水逐飲。用於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喘咳,二便不利,消腫散結:外用可治癰腫瘡瘍。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0.5-1克。外用:適量,研末調敷。內服宜用炮製品。
【注意】體弱及孕婦禁用;不宜與甘草同用。
甘遂的形態特徵
甘遂多年生草本,高25-40cm。全株含白色乳汁。
根細長,彎曲,中段及末端常有串珠狀、指狀或長橢圓狀塊根,外表棕褐色。
莖常從基部分枝,下部帶紫紅色,上部淡綠色。葉互生;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及狹披針形,長2-9cm,寬4-10mm,先端鈍,基部楔形,全緣。
杯狀聚傘花序頂生,傘梗5-9,基部輪生葉長圓形或狹卵形,長1.5-2cm,寬8-9mm;每傘梗常再次分叉,細弱,長2-4cm;苞葉1對,三角狀卵形,長5-9mm,全緣。
總苞陀螺形,長約2mm,先端4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邊緣具白毛,腺體4,新月形,黃色,兩端有角,生於裂片之間的外緣;雄花8-13,每花具雄蕊1;雌花1,位於雄花中央,花柱3,分離,柱頭2裂。蒴果近球形,無毛,灰褐色,長約2mm。
甘遂的鑑別方法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殘存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皮層狹窄,散有類圓形、類三角形、類方形、長方形或多角形的厚壁細胞,並有乳汁管。韌皮部寬闊,近形成層處篩管群較明顯;有乳汁管。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或數個至10餘個相聚,放射狀排列;射線寬2-10餘列細胞,亦有少數乳汁管分佈。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粉末特徵:類白色。
①澱粉粒單粒球形或半圓形,直徑5-34μm,臍點點狀、裂縫狀或星狀;復粒由2-8分粒組成。
② 無節乳管含淡黃色微細顆粒狀物。
③厚壁細胞長方形、稜形、類三角形或多角形,壁微細顆粒或非木化。
④具線紋孔導管多見,常伴有纖維束。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冷浸24h,濾過。取濾液2ml,置蒸發皿中,在水浴上蒸乾,加醋酐1ml溶解,漿溶液置試管中,沿管壁加濃硫酸1ml,兩液介面出現紫紅色***檢查甾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