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的課後反思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今天,思想政治課被社會各界高度重視,通過思想政治課教學,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認識社會、適應社會,這對於學生日後的發展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不知不覺中我已走過幾年的政治教學,幾年的教學生涯,讓我深感政治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政治教學的樂趣,總有讓我挖掘不完的東西。下面我對初中政治教學作以下反思:

  首先,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縱向聯絡及橫向聯絡,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後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老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要求老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其實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我個人是根據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絡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裡盡情暢遊。這種以老師的點撥來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聯想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正好適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因為現在的學生,他們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後,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雜誌、書刊、網路等,因此獲取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政治知識。他們知道美國布什再次當選總統和這次“海嘯”帶來的災難,知道當今中國“韓流”“肆掠”……他們勤于思考,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麼,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極大的廣闊性,善於獨立思考。

  其實我們的政治也是豐富多彩的,經濟、軍事、文學、自然科學等都有政治的影子。政治知識與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麼,政治教學過程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其中關鍵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這種聯想式教學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調動學生學習政治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力求做到將政治貼近學生,貼近當代,使學生認識到政治時刻在我們身邊,並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東西。這種聯想式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首先溫政治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講中國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可以先通過商鞅變法的例子來分析。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援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改革開放巨集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援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這樣通過溫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可以鞏固舊知識。

  其次溫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絡各學科的知識***。政治包羅永珍,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於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絡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政治,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是歷史;政治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範疇;地理與政治也是息息相關。再次溫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瞭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與政治現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絡。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於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並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政治資訊。可以激勵他們多渠道的獲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瞭解時代資訊。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於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篇二

  新課改以來,我們出眾的思想政治改為了思想品德,一詞之差,改變了原來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之前這樣的教學方式方法學生缺乏動腦的機會,他們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這樣的課學生聽多了,時間長了,就感到厭煩,要麼上課睡覺,要麼做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甚至討厭上課。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就要改變觀念,不斷思索和探究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思想品德課。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用心愛學生

  作為老師,心中有學生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不僅僅把學生單純的看作一個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慾望,我們成年人有的他們都有,與我們平等的人。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差距越大,老師想達到的效果就越差。所以老師要想真正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就必須要做到用心去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用心去觀察孩子們的言行舉止,用心去理解孩子們的喜怒哀樂。在教學中,老師要帶著鼓勵,帶著微笑走向學生;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要善於運用鼓勵性評價,要善於以商量的口氣和學生說話,激勵學生,鼓勵學生,寬容學生,等待學生,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

  二、貼近學生

  思想品德教學設計的道理、案例、必須在保持原汁原味的情況下進行豐富、取捨、轉換、替代,把知識原理用最新流行歌詞、最古老動人傳說典故、發人深思的名言警句、帶有新鮮和鄉土氣息的新聞資訊和時事、在身邊而常見卻視而不見的生活事例、讓人在笑聲中感悟的詼諧、幽默、恰當的比喻。作為載體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如同一個新鮮的美味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得親切、真實並且具有豐富的內涵讓人慾罷不能。這種教學資源能夠在一瞬間打動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思想產生震撼的效果,能夠一下子讓學生進入我願學習的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參與課堂,融入課堂,達到教育優化的效果。例如我在講為什麼要講禮儀時,我事先讓學生準備了一個小品,小品講的就是學生中發生的一件小事,A同學進班時碰掉了B同學的書,該同學沒事似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B同學生氣,A就和他吵了起來。而後來,不巧這

  個同學的書又被碰掉,但立即被撿起來放回去並得到了道歉。我讓學生分析這兩個人的表現,說明了什麼。學生從事例中結合生活實際肯定會得出要講禮儀,然後去分析不可取的理由,從而得出正確結論。這一過程充分調動學生會診生活中的片斷,在課上充分讓學生參與,並且讓學生對情緒控制有自己的感悟,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只有充分地挖掘就在學生身邊的素材,讓學生說,讓學生評,讓學生想,這節課的價值才真正的體現出來,學生調動起來了,沒有哪節課是不吸引人的。

  三、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點,老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提出問題,先讓學生思考,談談自己是怎樣理解的,然後用例子來說明。對於有些學生也許不能很快的想出答案,老師可以慢慢的引導,啟發學生。學生所講的是他的親身體驗,此時就體現出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同時也是教材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體驗。凡是想講的同學都讓他們講,學生講完了教師補充、總結。這樣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深,記得牢。

  為了鼓勵他們多動腦筋想問題,多收集例子,要求學生“你們在書上看到的、電視裡看到的、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都可以拿來講。要善於動腦筋想問題,要善於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如美國哈弗大學為什麼出了那麼多的科學家、專家、高階人才,就是因為那所大學的老師善於培養學得的想象力,那所大學的學生也善於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這樣學生更有興趣。更愛動腦筋,更愛回答問題了。由於整節課學生都要動腦思考問題,都有事情做,他們體會到了自己所學得的知識得到應用,自己的口才、膽量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體現和鍛鍊,他們就會感到這樣上課很有意思,很有意義,就會喜歡上思想品德課。四、經常變換教法,採用不同的形式上課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生最討厭、最反感,覺得沒意思。只有經常變換教法,採用不同的形式上課,讓學生覺得有新鮮感覺得每堂課都有它的味道,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學生才對思想品德課感興趣。

  為此,要經常採用演講、講故事、辯論、情景劇表演、趣味小測試、學生提出問題等形式進行教學。比如,學習“寶貴的生命”這一框內容之前,先佈置學生以框為題目寫一片講稿。上課時由學生來演講,比一比,看誰講得最好。最後由教師和同學們共同點評,表揚講得好的同學,鼓勵講得差一點的同學下次努力。

  五、精言趣語

  在課堂,精彩的語言也是吸引學生的一大法寶。馬卡連柯說過:“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這充分說明了課堂語言的魅力。政治課教師若不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就不可能建立自己風格的教學之路。要使教學具有美的魅力,把課堂形成對學生具有強大引力的磁場,就必須精心追求別具一格的教學語言。

  1、語言要“精”、“準”

  語言“精”指語言要少而精。表達基本原理、主要觀點、重點、難點時對學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說或不說,點到為止;學生不瞭解的或重要的,要恰到好處地說,一語中的,詳略得體。多一句則嫌多,少一句則嫌弱,方能騰出一定的課時讓學生充分地思考和練習,從而有利於學生髮展智力,減輕作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語言要“準”是指具有科學性和邏輯性。思想品德課堂語言必須準確無誤,絕不能含糊不清,模稜兩可,使課堂語言蒼白無力;語言邏輯準確,能夠準確地體現教學內容的來龍去脈,在本章本節的位置,只是之間的層次之分,讓學生能夠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吸引學生層層深入理解。

  2、語言幽默

  現在的中學生可謂見多識廣,對精神生活要求較高,他們討厭呆板枯燥的理論灌輸,渴望傾聽聯絡實際、生動活潑的思想品德課。從平淡中揭示崇高,從荒誕中揭示理智,從隨意的描述中揭示事物的實質,從可笑的事物中揭示悲哀的幽默寓言能引起注意,激發興趣,調節情緒,愉悅精神,開啟心智,活躍思維。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如果沒有愛憎分明,哪有義正辭嚴;沒有淵博見聞,哪能談古論今;沒有真才實學,哪會出口成章;沒有對社會實際的深刻洞察,哪來的風趣幽默。蘊含深厚文化,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人入勝,引發學生的心靈共鳴。

  為了讓學生喜歡思想品德課,我們還要不斷的探索,研究。

  篇三

  教蘇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對我來說今年已是第二輪了,我覺得它遵循了青少年身心發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課題既體現了主題,又比較生活化,有的展現了傳統文化;有的具有現代感;有的具有警示作用,讓學生讀一遍就印象深刻,對一生都有教益。下面就如何組織好教學,談一點個人的體會,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學會做人

  關注學生進入青春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引導學生展現青春活力、體驗成長喜悅的同時,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青春期的矛盾、困惑和煩惱。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用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學習與他人相處的品德與技巧,感悟人生的意義,培養愛國情感,做一個自尊自信的人、善於交往的人、學會學習的人、熱愛生活的人、遵紀守法的人、熱愛祖國的人。

  ***二***用新的教育觀念指導課堂教學

  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構建知識體系,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努力創設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學習的氛圍;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打破課堂的“平靜”和“平衡”,發揮學生的個性,呼喚學生“參與”與“合作”的意識,啟發學生勇於提問、質疑、參加討論;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願望,列舉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對學生進行生動、具體的教育,引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時代性。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教學設計要運用問題解決式的思路,並注意把問題情景化,形式活動化,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參與、互助合作、體驗探究、交流共享的學習習慣。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問題,通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和擴充套件自己的經驗,不斷提升學生自我成長的需求;提倡學生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取知識,接納學生的“異口同聲”,給學生髮揮優勢的餘地;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四***強調聯絡生活實際

  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在活動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