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精彩時事評論

  時事評論教學是高中思想政治的重要內容,那麼相關評論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中思想政治時事評論,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思想政治時事評論***一***

  時事評論背景:

  據報道,日前,遼寧錦州市掛牌成立了全國首個醫療公安局,它於本月14日正式開始接警,專為處理涉醫相關問題。這也是全國首個旅遊公安局、首個生態環境保護公安分局成立後的又一特色公安局。

  時事評論觀點:

  頻發的醫療糾紛,動輒造成醫患互耗。而錦州市成立醫療公安局,顯然有在醫患矛盾多發期加強治理的意圖,有了專設的“醫療警察”後,相信對很多醫患糾紛的現場穩控、矛盾處置等能更及時。

  但對涉事地方而言,成立“醫療警察”後,兩個問題有待觀察:一是會否造成執法資源冗餘?二是“醫療警察”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涉醫問題?

  錦州市醫療公安局現有10名工作人員,這跟當地發生的涉醫案件數量是否匹配?依很多人想象,在“醫鬧入刑”和醫療糾紛多部門聯動調處機制漸趨健全後,其實惡性醫療糾紛已沒那麼多。而那些平常的醫療糾紛,多是民事糾紛,要麼協商解決要麼走法律爭訟程式。

  此前海南三亞旅遊公安局成立三個月,就刑拘超過百人,當地成立旅遊警察確實起到了效果。但旅遊與醫療是兩個不同的行業,三亞與錦州市情也不一樣,“醫療警察”未必有旅遊警察那麼忙。要防止涉醫執法資源浪費,或許該根據實際需要配置警務人員,可設固定和機動兩種警力。

  更重要的是,醫療糾紛成因太多樣了,比如一些醫療機構的行醫行為不夠規範,一些地方醫療糾紛鑑定機構和鑑定程式公信力不高,都會引發矛盾。對於那些上升為治安或刑事層面的、在以往警察固有許可權範圍內的行為,“醫療警察”處理起來沒問題,但有些問題涉及物價、衛生等部門職能範疇,要聯合執法,通常也需更有力的協調機構或機制。

  幾年前,有地方不少醫院曾聘請警察當醫院兼職的綜治副院長,效果就很一般。近年來,在很多醫療糾紛被“鬧大”後,警察介入也越來越常見,但它多是在末端解決“醫鬧”和糾紛擴大的問題,而不能解決醫療糾紛本身,後者的治本之策只能靠深化醫改等,“醫療警察”則更多的是作為治標手段而存在,但它能治多少“標”,也需觀後效。

  毋庸置疑,在治本之前,很多治標也是有必要的。而治標也可採用更多有效舉措,如湖北利川市所有醫療機構都聘請了律師,一是規範醫療行為;二是將醫療糾紛的解決引向法律軌道;三是對醫療機構和有關部門決策進行法律審查。律師進醫院兩年來,利川市公安機關介入的醫療糾紛,下降了近六成。這類治標,顯然能為治本贏得更多時間。

  高中思想政治時事評論***二***

  時事評論背景:

  小元今年12歲,是西安高階中學初一學生。12月8日下午1時52分許,小元上廁所時手臂遭同學潑水意外燙傷。小元告訴記者,潑水的同學跟他關係還不錯,平日裡對方較為調皮,但他們之間不曾有過矛盾,他也不知道對方為何會向廁所隔間裡潑水。

  時事評論觀點:

  據報道,這起事件中,潑開水學生的家長已經給燙傷學生家長1000元,說“給孩子買點營養品補補,醫藥費等所有費用都願意承擔”,而學校也讓潑開水學生回家反省。但被燙傷學生家長認為學校也有管理疏漏的責任,因為孩子是在學校被燙傷的。

  根據媒體報道的資訊,潑開水的學生,可能並沒有傷害他人的故意——— 以為廁所沒人,把洗杯子的開水隨手向廁所坑位一潑,但是,隨意潑開水這一行為本身就是錯誤的,學生應該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後果,因此,不能把這一起事件認定為意外事件,應該嚴肅調查,對當事學生給予處罰以及教育,同時學校要檢討教育與管理的漏洞,承擔相應責任。

  而這起事件引發的關於責任界定的糾紛,再一次警示處理校園學生間的欺凌、傷害案,必須改變傳統的保護***放縱***未成年人的思路。其一,應該首要保護未成年弱勢群體,目前,保護未成年人,是把未成年人整體作為弱勢群體對待,這相對成人是必要的,但是,在未成年人內部,還有必要區分弱勢和強勢群體,否則,就會把欺凌、施害的未成年人,也當成弱者加以保護,結果是,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保護有餘,對未成年弱勢群體保護不足,反而造成更嚴重傷害。針對校園欺凌和傷害事件,應該從保護受害者出發,根據受害學生受到的傷害來認定傷害事件,而不是保護加害者,為加害者開脫。像這起潑開水案,就應該根據傷害後果來追究責任,而不能強調潑開水學生不懂事、與被潑學生沒有矛盾,對於未成年人的任何不計傷害後果的行為,都不能輕描淡寫,否則,既是對被傷害學生的不負責,又是對危險行為的縱容。而之前的中關村二小學生被扣廁所垃圾筐一事,也應該基於受傷害結果,認定事件性質,追究責任,而不能強調扣垃圾筐的學生沒有故意。把其作為偶發事件加以淡化,這是保護加害學生,而漠視受傷害學生。

  其二,教育、保護與懲戒不能脫離,不能保護有餘,懲戒不足,這樣的“保護”,是無原則的縱容。近年來,針對未成年人違規、違法,很多學校不敢管、不願管,擔心惹出體罰或變相體罰爭議,這也是導致未成年人作惡現象增多的客觀原因。為此需要明確,針對未成年人違規、違法,同樣需要懲戒,懲戒也是教育的必要組成,需要把對未成年人違規、違法納入法律程式處理。

  我國校園欺凌、傷害案處理,總是存在糾結,引發爭議,歸根到底,缺乏處理這類問題的法律程式。通常,孩子出事,家長總是找學校,可學校一方面是利益相關方,另一方面學校也無權對家長做出處罰,因此,由校方認定事實,或由校方要求家長賠償,都會遭遇困境,校方能公正認定嗎?家長不理睬學校的處理意見怎麼辦?因此,校內調查部分,需要學校實行民主管理,建立學生事務中心這類機構***學生事務中心由校領導、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會人士代表共同組成***,由學生事務中心進行獨立調查,學校行政執行調查、處理結果,這會讓調查更公開、透明,針對實施,而不是迴避、掩蓋事實。

  而屬於法律的問題,則應該由司法機關介入、調查處理,這包括兩方面,一是學校應該針對校園傷害案,第一時間報警,納入司法程式處理,或由司法機關提出處理建議;二是對實施欺凌、傷害學生及其監護人的責任追究,需要依法,像這起潑開水事件,家長已經表態願意賠償,可是,接下來的醫療費用開支如果增加,個體間達成的口頭賠償,就有可能不算數,這就需要司法機構做出賠償判決。對於那些監護人不願意賠償者,就更需要司法機關介入了。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希望學校進行賠償協調、處理,是很難如願的,因為學校也是其中的利益方。走法律程式,是處理傷害案的最佳選擇,可現實中,家長又擔心走法律程式耗時、拖不起,因此,通常不願意走法律程式,有一些學生傷害糾紛,最後演變為“校鬧”,就因不走法律程式,而這又與社會大環境有關。因此,保護學生合法權利,需要強調合理合法,必須對受傷害學生保護到位***正義與救濟***,同時對施害學生懲戒到位***懲罰與矯正***,這才是真正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高中思想政治時事評論***三***

  時事評論背景:

  連日來,“北京中關村二小事件”持續引發社會關注。新京報記者14日從學校獲悉,亮亮***化名,扔垃圾筐的同學***和軍軍***化名,發笑的同學***的家長已向學校提交書面道歉信,嚮明明***化名,受到傷害的同學***及其家長致以深深的歉意,表示“這事對3個孩子都是人生的一次經歷”,將對孩子加強教育。

  時事評論觀點:

  “中關村二小事件”一直讓輿論難以平息,很重要的原因,是事發後學校應對不盡如人意,以及雙方家長在道歉上未達成一致。現在,家長正式道歉,不僅是對受到傷害的孩子和家長的安慰,更是對自己孩子的一堂生動的教育課。

  道歉不是重點,教育才是關鍵。通過道歉,承認錯誤,就是真切地告訴孩子,什麼是對錯,讓孩子懂得事情的嚴重性,以後少犯錯誤,這種言傳身教,潤物無聲。

  愛子之心人皆有之,但如果一些成年人在孩子犯錯時,動輒袒護,而不是換位思考,就可能會在孩子心裡形成“我沒錯”的判斷,要麼知道錯了,卻以為“我有爹媽撐著我怕誰”,犯同樣的錯的機率就大一些。

  校園欺凌是全世界都發生的事,有複雜的生成原因,有社會的原因,學校的原因,更有家庭的原因。在家庭教育上,如果做得夠好,不溺愛,或者說家長在處理孩子的對錯問題上更加明智,問題就要少很多。

  比如“北京中關村二小事件”,在孩子那裡,錯了道個歉就結了,下一秒仍然是好朋友。可是因為家庭對待問題的分歧,導致事情惡化僵持,很大程度上變成了家長與家長之間的問題,而這,不得不說也是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分歧。

  道歉是對自己教育方式的檢視,是一次很好的言傳身教,有什麼呢,放下成見,誠心道歉,多方獲益。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