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攝影構圖技巧精選

  數碼相聚有哪些攝影的技巧呢?一起來學習一下吧!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數碼攝影構圖技巧解釋

  “構圖”一詞源於拉丁語,其本來意思為結構、組成或聯結,而在攝影中則是指畫面的安排,確定畫面內各個組成部分的相互關係,以便最終構成一個統一的畫面整體。這也就是攝影者為了表達思想內容而創造的整個造型結構,其中包括光與影,線條與色調等造型要素的組合。

  攝影構圖大師布勒鬆曾經說“一幅照片,要把題材儘量強烈地表達出來的話,必須嚴格地建立起形式之間的聯絡。攝影隱含有辨識功能,就是把真實事物世界的節奏辨識出來。眼睛的工作,就是在大堆現實事物中,找出特定的主體,聚焦其上。照相機的任務,只不過是把眼睛所作的決定記錄在膠捲上而己。正如對繪畫作品一樣,對待攝影作品,我們也是將它當作整體來觀看和感受的,而這個整體,我們只需一瞥便可把握。在攝影作品中,構圖實際上就是眼睛所見到的不同元素的同時組合和有機組織的結果。由於內容和形式是不可能分割的,因此,構圖是不可能事後補上的,不可能作為一種補貼在基本素材之上的事後設想。換句話說,構圖必須具有必然性。”

  數碼攝影構圖技巧注意事項

  主體鮮明、陪體到位、渲染適當

  一幅好的攝影作品可以使您的眼睛毫不猶豫地在第一時間裡注意到所拍攝的主體,這就是因為利用了恰到好處的主體擺放位置。如何安排主體在畫面上的位置,一些外國攝影書刊介紹說,如果把畫面分成九宮格的樣式,那麼中間的四個交叉點上,是安排主體最好的位置;有的說畫面對角線的交點到各個角的二分之一處是處理主體最好的位置;有的說線條會聚點上是處理主體最好的位置……這些說法從形式和視覺習慣上總結了一些規律,有一定道理。比如九宮格的各交點上安排主體,有倚角之勢,易於對畫面的各部分進行顧盼和照應,而且各交點的位置接近於畫幅邊緣的黃金分割點,容易獲得較好的視覺效果。很少有人將主體安排在正中,因為人是用兩眼來觀看物件的,正中的位置反而是視覺上最薄弱的地區,而且主體在正中,對全域性的呼應容易顧此失彼。所以如果不是特殊要求,一般應避開正中的位置。

  但是,上述的一些說法只是從形式出發,而不是考慮具體內容的要求,是脫離內容來談形式。事實上,主體的位置並沒有什麼死板的公式,而是以事物本身的特點及作者的創作意圖為轉移的。

  而作為陪體的事物的擺放也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講,畫面陪體的安排必須以不削弱主體為原則,不能喧賓奪主。陪體在畫面所佔面積的多少、色調的安排、線條的走向、人物的神情動作,都要與主體配合緊密,息息相關,不能遊離於主體之外。由於畫面經常有輕重、主次之分,所以陪體在畫面上常常是不完整的,只需留下能夠說明問題的那一部分就夠了。陪體過全,主體就會削弱。拍攝操作機器的工人一般只需留下機器的主要部位即可,機器全了人物在畫面上的面積必然縮小,影響對人物的表現。陪體留、舍的這種分寸感,對攝影者的結構能力是一個檢驗。應做到“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恰到好處。

  照片中,環境的渲染一般是利用前景和背景的關係來處理的,這一點我們就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常見的辦法是使虛實產生變化。

  數碼攝影構圖技巧要素

  拍攝的方向、角度和距離

  攝影方向是指照相機與被攝物件在照相機水平面上的相對位置,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前、後、左、右或者正面、背面、側面。當我們要開始拍照的時候,總是首先選擇攝影點,也就是選擇攝影方向。確定了方向之後再確定攝影的角度。攝影方向發生了變化,畫面的形象特點和意境也都會隨之改變。

  1.正面拍攝:正前方拍攝有利於表現物件的正面特徵,能把橫向線條充分地展現在畫面上。這種正面的拍攝容易顯得莊嚴、靜穆,顯示出物體的對稱結構,拍人像的時候,也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徵和表情,有親切感。正面拍攝,由於被攝物件的橫向線條容易與取景框的水平邊框平行,同時如果主體畫面面積很大,則容易被主體橫線封鎖,使我們的視線沒有辦法縱深伸展。這樣的構圖會顯得呆板、缺少立體感和空間感。

  2.背面拍攝:背面拍攝是相機在被攝體的正後方。這種方向拍攝常常用於主體人物的畫面,可以將主體人物和背景融為一體。背景中的事物就是主體人物所關注的物件。背面拍攝不重視人物的表情,但是很注重人物的姿態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主要是形象語言。

  3.正側面拍攝:這指的是正左方或者正右方。這種方向適用於表現人物或主體有獨特地方的時候。一是有助於突出人物的正側面輪廓和線條。在拍攝主體人物之間感情交流的時候,可以將兩個人的舉動和神情生動地表現出來。

  4.斜側方向拍攝: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左前方、右前方以及左後方、右後方。這種方向拍攝的特點在於使被攝體的橫向線條在畫面上變為斜線,使物體產生明顯的形體透視變化,同時可以擴大畫面的容量,使畫面生動活潑。

  下面我們來說一說拍攝角度的問題。它是照相機與被攝物件在照相機垂直平面上的相對位置。或者說在攝影方向、距離固定的情況下,照相機與被攝物件之間的相對高度。由於相對高度的不同,便形成了平、仰、俯三種不同的拍攝角度。

  1.平攝:就是照相機和被攝體在同一個水平線上進行拍攝。這個時候的被攝物件不容易變形,特別是平攝人物活動的場面,使人感到平等、親切。拍攝自然景物的時候,地平線的處理很重要,為了強調上下對稱,我們可以把地平線放在中間的位置。但是一般情況下,應該避免地平線平均分割畫面的情況,因為那樣做的話,遠景和近景將壓縮在中間一條線上,畫面平淡、呆板。

  2.仰攝:這種情況,照相機低於被攝物件向上拍攝,有利於突出被攝體高大的氣勢,能夠將樹這樣的向上生長的景物充分地展示在畫面上。利用貼近地面的仰攝還能夠用於誇張運動物件的騰空、跳躍等動作。仰拍人物的時候要注意的就是,儘量不要這樣拍臉部比較胖的人。

  3.俯拍:就是照相機高於被攝體向下拍攝。這個角度就好像登高望遠一樣,眼下由近至遠的景物在畫面上由下至上能充分平展開來。有利於表現地平面上的景物層次、數量、位置等等,能夠給人一種遼闊、深遠的感受。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拍攝的距離。拍攝的距離就是指照相機與被攝物件之間實際的距離。對於同一個攝影物件,用同一焦距鏡頭拍攝,拍攝距離變化會引起主體大小、景物範圍的變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景別的變化,這方面是遵循近大遠小的規律的。在拍攝時,除了改變拍攝距離可以產生景別的變化之外,還可以通過變焦鏡頭在不改變攝影距離的情況下使景別發生變化。表示景別的常用概念有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等。景別的劃分是以主體的大小以及景物範圍大小來區別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表現力和不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