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

  美國家長的教育方法總是受很多人的歡迎,因為他們的教育方法是有利於孩子的成長。那麼美國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美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美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

  上課鈴響了﹐孩子們跑進教室﹐這節課老師要講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師先請一個孩子上臺給同學講一講這個故事。孩子很快講完了﹐老師對他表示了感謝﹐然後開始向全班提問。

  老師﹕你們喜歡故事裡面的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為什麼﹖學生﹕喜歡辛黛瑞拉***灰姑娘***﹐還有王子﹐不喜歡她的後媽和後媽帶來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愛﹑漂亮。後媽和姐姐對辛黛瑞拉不好。

  老師﹕如果在午夜12點的時候﹐辛黛瑞拉沒有來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馬車﹐你們想一想﹐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學生﹕辛黛瑞拉會變成原來髒髒的樣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哎呀﹐那就慘啦。老師﹕所以﹐你們一定要做一個守時的人﹐不然就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另外﹐你們看﹐你們每個人平時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萬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現在別人面前﹐不然你們的朋友要嚇著了。女孩子們﹐你們更要注意﹐將來你們長大和男孩子約會﹐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難看的樣子﹐他們可能就嚇昏了***老師做昏倒睿?全班大笑***。

  好﹐下一個問題﹕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後媽﹐你會不會阻止辛黛瑞拉去參加王子的舞會﹖你們一定要誠實喲!學生﹕***過了一會兒﹐有孩子舉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後媽﹐我也會阻止她去參加王子的舞會。老師﹕為什麼﹖學生﹕因為﹐因為我愛自己的女兒﹐我希望自己的女兒當上王後。老師﹕是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後媽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們只是對別人不夠好﹐可是她們對自己的孩子卻很好﹐你們明白了嗎﹖她們不是壞人﹐只是她們還不能夠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其它的孩子。

  孩子們﹐下一個問題﹕辛黛瑞拉的後媽不讓她去參加王子的舞會﹐甚至把門鎖起來﹐她為什麼能夠去﹐而且成為舞會上最美麗的姑娘呢﹖學生﹕因為有仙女幫助她﹐給她漂亮的衣服﹐還把南瓜變成馬車﹐把狗和老鼠變成僕人。老師﹕對﹐你們說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沒有得到仙女的幫助﹐她是不可能去參加舞會的﹐是不是﹖學生﹕是的﹗老師﹕如果狗﹑老鼠都不願意幫助她﹐她可能在最後的時刻成功地跑回家嗎﹖學生﹕不會﹐那樣她就可以成功地嚇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老師﹕雖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幫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幫助還不夠。所以﹐孩子們﹐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是需要朋友的。我們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們需要他們﹐我也希望你們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下面﹐請你們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為後媽不願意她參加舞會就放棄了機會﹐她可能成為王子的新娘嗎﹖學生﹕不會﹗那樣的話﹐她就不會到舞會上﹐不會被王子遇到﹐認識和愛上她了。老師﹕對極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參加舞會﹐就是她的後媽沒有阻止﹐甚至支援她去﹐也是沒有用的﹐是誰決定她要去參加王子的舞會﹖學生﹕她自己。老師﹕所以﹐孩子們﹐就是辛黛瑞拉沒有媽媽愛她﹐她的後媽不愛她﹐這也不能夠讓她不愛自己。就是因為她愛自己﹐她才可能去尋找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如果你們當中有人覺得沒有人愛﹐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樣有一個不愛她的後媽﹐你們要怎麼樣﹖學生﹕要愛自己﹗老師﹕對﹐沒有一個人可以阻止你愛自己﹐如果你覺得別人不夠愛你﹐你要加倍地愛自己﹔如果別人沒有給你機會﹐你應該加倍地給自己機會﹔如果你們真的愛自己﹐就會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沒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參加王子的舞會﹐沒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當上王後﹐除了她自己。對不對﹖學生﹕是的﹗﹗﹗

  老師﹕最後一個問題﹐這個故事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學生﹕***過了好一會***午夜12點以後所有的東西都要變回原樣﹐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沒有變回去。老師﹕天哪﹐你們太棒了﹗你們看﹐就是偉大的作家也有出錯的時候﹐所以﹐出錯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我擔保﹐如果你們當中誰將來要當作家﹐一定比這個作家更棒﹗你們相信嗎﹖

  孩子們歡呼雀躍。

  美國獨特的教育方式

  ***一***不同的授課方式

  美國人愛標新立異,老師在教學中也是如此,喜歡用生動有趣的形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拿學生繪畫來說,在國內,常常是老師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畫,讓學生去臨摹,老師評價畫得好壞的標準,往往是誰畫得最像、誰的畫面最乾淨,就畫得最好。而美國學校的圖畫課,老師不讓學生畫具體的東西,而是給學生一個想象的題目。比如說:你們如果看到恐龍***美國孩子對恐龍出奇的偏愛***,恐龍會是什麼樣子?這樣,學生們就根據各自的想象去盡情發揮。

  “母親節”快到了,老師會問學生:“你們要給母親準備什麼禮品?能不能用自己的畫表現出來?”再大一點的孩子,老師會後發學生表現自己的性格,從家裡帶來最能體現自己的照片,對著它來畫自己。於是學生們你畫你的,我畫我的,作品之間沒有好壞之分,只有不同而已。這樣做,你會發現孩子的想象空間頓然擴大,所有天真可愛都淋漓盡致地躍然紙上。

  一次美術課上,一個小男孩望著畫紙發楞,老師關切地問他:“孩子,你想畫什麼?”孩子說:”我想畫上帝。”“噢--能告訴我上帝是什麼樣子嗎?”“老師,等我畫完,你就知道上帝是什麼樣子了。”我們國內學生有這樣的想象力嗎?如果我們的學生說想畫玉皇大帝,老師又會怎麼認為?恐怕學生十有八九會受到批評。

  再舉一例。在美國,二年級的孩子已經開始編組做專案了。有一個組要寫的是:“20世紀最讓你敬佩的人”。小組同學先要決定寫誰,然後再考慮是寫故事書,還是編畫集,亦或是做實驗報告。讓這麼小的孩子不靠老師,也不與父母商量,自己做出“傑作”,可見難度之大。但就是這些八九歲的孩子,靠集體的力量做出集體的成績,而不是靠個人的表現出色去完成作業。

  美國學校對小學階段學生的作業,只要你做出來,就是好的。學生的數學作業,每天紙上都留出一片空白,讓孩子自己出題和回答。這樣的題可做可不做,做難的或容易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孩子一個想象的空間和信心。

  ***二***美國學校的優資班

  美國人稱智力超群的孩子為“化資”學生***giftedchild***,學校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專門為“化資”學生開設加強課***giftedchild***,課程分為英文與數學。華裔的“優資”學生較多,且上數學班的多,而上英文班的為數很少。能進入這樣班的學生,年級越低比率越少。

  美國的優資教育與常規教育之間的誤偏在哪裡?關於美國學校的“化資班”,過去我在報紙上看到是這樣介紹的:“按照能力分班,目的是為智力發展較同齡孩子快,智力強的學生,提出具有挑戰性的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而不至於在課題上感覺枯燥乏味。”

  低年級考取天才班的學生,錄取率一般為5-10%,愈到高年級,因為開得班次和種類較多,學生人天才班的機會也愈高。剛開始時,這些天才班的學生根本沒有教科書,他們的課只是從平常的課中抽出來,一週上兩節或更多的課時。而自己平時拉掉的課,照樣要補齊,作業也要完成。學校把這些所謂化資的孩子抽出來,決不允許他們有任何特殊,只是多給他們一個接受挑戰的機會,多學一些思考問題的方法,多學一些解決問題的方式。而這些所謂“天才”的課程,也沒有專為他們設的偏文、偏題,都是綜合性的概念問題。

  如三年級的“天才教育”是老師講一本有很多故事、充滿懸念和漏洞的書,讓學生對老師的提問做出回答。通常解決一個懸念,都要同學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提出,再揣摩出來的,甚至有時到最後也回答不上來。比如老師講一個人無家可回,實際上意思是nohomedase,老師講了很多情節後問學生,他是幹什麼的?如果學生不瞭解美國最流行的體育專案--壘球,就無法正確回答這個問題,這裡講的是壘球運動員打壘球的情形。

  一天,一個“化資班”的孩子拿回家一個盒子,裡面有張紙條,上面寫著:“請找到我們所需要的這些東西,而且不允許花錢買”。接著列了一系列物品,包括一張早已不存在的國家地圖,一個死掉的細胞,一個平時用的保護神,兩件合成的東西等等,共有十幾項。還有一個最簡單、也最有意思的問題,讓學生計算出你學校10位老師的平均年齡。在美國,問別人的年齡是犯大忌的。一個孩子要問多位不認識的老師的年齡,這就要求孩子具備語言技巧和社交能力。而且作業要求在兩天內完成,結果,這個孩子只問了三個認識的老師,其他老師沒去問,理由是沒時間找更多的老師去問。我想,這個孩子沒完成作業大概決不僅僅是這個原因吧。

  學校還有類似考古系列的作業,讓學生通過一個假想的考古隊到非洲,瞭解那裡的氣候、植物、動物和風土人情及其它許多知識,用這些方法來啟發學生的想象力。

  天才班的老師說:“實際上,讓‘天才班’的學生多學一點數學和語文並不是最關鍵的,我們更重視的是他們掌握邏輯思維的方式,而不是告訴學生怎麼去做。我們給他們一個工具,讓他們去發現怎麼用,何時來用。最終,自己再發明工具。”

  這就是美國教育的特色。它不是讓學生去死記硬背,讓學生只從書本中學習知識,而是培養和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的能力,讓學生從多方面去認識問題。這就是美國人與我們中國人在認識問題方面的差異,造成這種差異原因就在於教育。

  美國人教育孩子的法則

  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這條看起來是不言而喻的,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環境?但實際上也不盡然,有些家長有此心卻不懂如何做。比如說,過分溺愛嬌慣孩子,由著孩子瞎吃,不鍛鍊和勞動,就是一種不健康的習慣。孩子變得好逸惡勞的罪魁禍首也是家長的慫恿。還有,家長之間有矛盾經常爭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環境。

  希望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家長們都是對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遠用正面鼓勵的話語讓孩子們看到希望,認為自己確實有希望呢?如果你是一位家長,愛對孩子喊:“你怎麼這麼笨”,“這麼沒出息”,“你算是沒指望了”之類的話語,站到孩子的立場想一想,自己會看到希望嗎?

  力量法則:永遠不要與孩子鬥強;

  成人總是比孩子有力量,無論是拼體力還是鬥智能和經驗,不然多吃那麼多年的乾糧不是白吃了?因此大人與孩子鬥強本來就不平等,勝利了也不光彩。尤其是家長、老師等和孩子關係密切的成年人,不可採用與孩子賭氣、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對心理感情處於不成熟階段的少兒來說,“激將法”是不合適的。

  管理法則: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責任;

  “子不教,父之過”在哪裡都通行。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剋制能力上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須負起責任來管束。但這種管束應該是充滿親情、人性化、科學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為私有財產來任意修理擺佈。也不可採用命令式,毫不顧及和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和人格。

  聲音法則: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平等地對待孩子,給他們發言權,傾聽他們的聲音,他們才會說出真實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視他們的心聲,久而久之,他們會不敢對家長說真話,不愛與家長交流。

  榜樣法則: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家長檢點言行極為重要,孩子的教養,多半來自生長環境的耳濡目染。家長也要注意交往的社會關係和常去的場合對孩子的影響。

  求同存異法則: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並儘量理解他們;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們會有很多不符合常規的幻想。其實這些正是童心的可愛之處,如果大人認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潑冷水,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會讓他們因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懲罰法則:這一法則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和報復心理,慎用;

  單純的懲罰,尤其體罰,是非常負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但不是不可以批評,也可以採用適當的方式做些處罰,比如孩子做錯了何事,可以罰其幾天不能看電視,但決不能不許孩子吃飯,或者罰站數小時,打罵更是違法的。

1.國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2.國外家長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3.國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4.各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

5.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