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愛發火的孩子有哪些方法

  面對孩子發火是一件很普遍的事,可以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有發生。那麼如何教育孩子不發火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不要發火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不要發火的方法

  首先,做家長的要知道,孩子此時正處於火熱之中,為了更好地跟孩子交談又要做到相互尊重又不會使孩子發火,那家長就要講究方法跟原則,不可在面對孩子發火時,家長以生氣跟大聲痛罵孩子,這樣以來只會火上加油嚇著孩子,讓孩子害怕家長,從而使孩子在害怕之中,對家長不在尊重,對家長說的話也不在愛聽。

  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會做錯,但做錯之後不會像我們大人,很快就會知道對與錯,在孩子看來是對是錯根本就不明白,他們只知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玩自己想玩的是什麼?其它的一概不知,而這時如果家長處理不當,只會令孩子發火,哭鬧,面對這樣,做家長的只能觀察下孩子,陪同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歡做的事,當孩子做錯時予以糾正並加以正確指導,當孩子玩的不能玩的東西時,應做出動作告訴孩子,這東西是不能玩的,玩後會有什麼傷害,當孩子得知後就不會在玩不能玩的東西了,而此時孩子也得到了滿足,家長的耐心指導也得到了奏效,使孩子在玩中更容易與家長一起分享,更愛聽家長的話。

  有些孩子比較調皮總是出錯,家長難免會大動肝火,尤其是針對比較小的年齡,當出錯後,捱了家長的批評,不知道認識錯誤,只會將所有的錯歸咎於家長身上,總以為家長批評了自己,很有可能是因為不喜歡自己了,所以時不時地批評自己,當孩子認識到這點時,當然也會生氣,做家長的應收斂下自己的情緒,加以正確地對待孩子,而不是時不時地對孩子進行批評,應教育孩子如何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使孩子從中得到教育。

  一般在面對孩子發火中,家長最好什麼話都別說,因為就算說了,孩子也會聽不進去,而這時家長要以耐性慢慢地去理解孩子,以一言一行去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並結合平時的教育經驗,選擇適合孩子的話語進行教育,這樣的話使孩子容易明白,孩子聽後會覺得家長原來是理解他的,而此時,孩子的火氣就會有所減輕,甚至一掃而光。

  針對淘氣的孩子,常常喜歡以告狀,來告訴自己的家長,面對這樣,家長沒必要問其中的細節,也沒必要問別人為什麼要欺負你,你做錯了什麼,使得別人欺負你等等這類的問話,因選擇帶有正確性的語言來跟孩子進行溝通,比如說:你被人欺負後肯定很討厭別人吧。或被欺負後是不是不會在和好了等等。加以引導孩子,看孩子會怎麼來回答,當回答之後,我們在加以正面教導孩子。

  教育孩子不要發火的注意事項

  1、為孩子營造溫馨、祥和的環境。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不易使孩子產生情緒衝動。

  2、教給孩子表達憤怒的方式。孩子由於生活經歷和能力有限,常常不知該如何表達和平衡自己的情緒,做父母的要教給孩子表達憤怒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不侵害他人的表達方式才是被允許的,如通過繪畫、講故事等方式將自己的憤怒表達出來。

  3、以良好的情緒感染孩子。實踐證明,父母情緒穩定,孩子的情緒一般都比較健康,反之,孩子的情緒則比較暴躁。所以父母應該檢查一下,自己宣洩憤怒的方式是否有待改進。

  4、轉移孩子的不良情緒。當孩子出現不良情緒時,家長可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情緒得以轉換。

  5、給孩子調整情緒的機會。家長對孩子要啟發、誘導,使孩子有調整情緒的機會。

  孩子愛發火的原因

  1、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

  由於家長的溺愛,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鬧,家長決不要讓步和造就,不然會助長孩子的脾氣。最簡單的辦法是把他單獨放在房間裡,作短暫的隔離,冷落他一會兒,讓他有時間冷靜下來重新考慮下一步怎麼辦。即使在外面也一樣。如此反覆幾次,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發脾氣、哭鬧都毫無意義,得不到家長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慢慢地就不再亂髮脾氣了。每次發作平息後,家長要記住為孩子講道理,及時進行下面教育。要告訴孩子剛才的行為是不好的,採取發脾氣的辦法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是達不到目的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還是愛自己的,只是不愛自己的撒潑行為。這樣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後不再亂鬧,也可以避免孩子疏遠父母的親情。

  2、由於受忽視而亂髮脾氣

  對於這樣的孩子,要安撫他們並轉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當發生不愉快時,要採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遊戲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宣洩內心的緊張。比如,孩子想媽媽了,而媽媽加班還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亂扔東西,怎麼勸都不行。這時,家裡人可以有意識地提起孩子平時最感興趣的一件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給孩子講個愛聽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帶孩子去玩最喜愛的盪鞦韆遊戲,等等。一定要從愛心出發,從感情上安撫他,哄勸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訓斥指責,更不能動怒打罵。否則,孩子的脾氣只會愈演愈烈。

  3、由於不被理解而發脾氣

  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對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充分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有時候當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長講述某件趣事時,家長們卻常因忙於自己的事情,漫不經心的點點頭或哼哼兩聲,那麼孩子會十分惱火的。所以,家長不妨暫時放下手中的事務,以專注的神情傾聽孩子的話語,以欣賞的態度理解孩子的話語,並饒有興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說一說,那對孩子將會是莫大的支援和鼓勵。

  4、因為不能延遲滿足而發脾氣

  多數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對於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東西根本沒有耐心多等待一會兒,尤其對於就在眼前的誘惑物。曾經有過一個心理學實驗,要求幼兒等待15分鐘作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條件,否則,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結果,幼兒的表現依實驗條件不同而變化;糖果不在眼前時,幼兒堅持等待的時間最長;有一種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減半;兩種糖果都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最短。說明幼兒對眼前的誘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較弱。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地在平日裡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讓孩子學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媽都會立刻滿足,形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感覺。這樣當孩子偶爾不能如願以償的時候,就容易大發雷霆。

  除了以上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之外,家長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長的言行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父母愛發脾氣,難免會讓孩子也形成愛發脾氣的習慣。因此,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切記自已不要經常發脾氣,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讓孩子保持積極情緒,控制不良情緒的爆發。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教育態度要一致。千萬不要在成人中間形成幾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勸,有人離孩子而去,還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討好,更不要當著孩子爭論。成人彼此之間一定要溝通好,一旦孩子發作,全家人採取一致的態度,否則他就會更加哭鬧不止。

1.教育孩子控制情緒方式

2.教育孩子學會尊重方式

3.教育孩子遵守紀律

4.調皮孩子的正確教育方法有哪些

5.教育孩子學會堅持應該怎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