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天馬教學反思

  《天馬》是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語文教學反思是語文老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天馬》教學反思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天馬》教學反思1

  《天馬》是一篇文學色彩十分濃厚的說明文,作者以細膩的文筆、豐富的想像狀物抒情,把靜態中的奔馬描寫得細緻入微、形神兼備、蒼勁有力。

  設計教學環節時,我依照教參提示,以“為什麼我們國家把天馬作為中國旅遊的圖形標記”這個問題為統領,在學生的閱讀理解中不難歸納出藝術價值、外形特點、象徵意義這幾個因素是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詞。

  在研讀文字的過程中,我發現,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前後呼應,文首說道:“1983年,我國旅遊局確定以‘天馬’作為中國旅遊的圖形標記。”

  文末總結提升:“用這個中外馳名的古代藝術品作為中國旅遊的圖形標記是頗有象徵意義的: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中國,正在騰空飛速前進。”那麼就是說,正是這文中的第四部分——天馬的象徵意義才是它成為圖形標記最重要的原因,因而,文章的其他部分也能發現天馬的這種“神”:天馬飛行時的瞬間健美生動,藝術價值極高的天馬在外形上不愧是具有代表性的傑作,它昂首揚尾,四蹄騰空,它自由奔放,富有力量美。

  於是,我著重引導學生朗讀3、4段有關天馬外形的描述,學生感受到天馬的這種“神”之後,理解朗讀時就更進一步了,在歸結這一課時,我讓學生按照這樣的順序朗讀:3、4、1、7,學生體會頗深,他們從中汲取了騰飛的力量感,紛紛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感受,學生用朗讀體會,並總結出了天馬的驕傲、健美、奔放、嚮往自由、豪放不羈……精彩紛呈。整體說來,我覺得達到了我的教學重點目標,那就是運用多朗讀、談體會等教學方式使學生感受到天馬的神韻之美。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天馬》教學反思2

  在《天馬》這課的教學中,讓我感觸頗深,到底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作者從藝術價值、外形特點、名稱由來以及象徵意義等四個方面介紹了作為中國旅遊圖形標記的天馬。學生在本篇課文的課前參與時,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並通過第一課時的梳理,理清了文章的寫作順序提出了一些問題。

  在課堂學習中,他們通過質疑、研討、朗讀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從而找到了學習中的喜悅,體會了合作學習的快樂,並將許多好詞佳句在不知不覺中積澱了下來。但是在理解“天馬”所蘊含的象徵意義時,有部分孩子產生了困難度。教授完課後,我回過頭來看:發現“天馬”的寓意,也可作為龍馬精神來理解。

  什麼是“龍馬精神"呢?

  龍馬,是指傳說中的駿馬。在遠古時代,各地的民族文化存在著各具特徵的原始的地方變體龍形。馬龍就是其中之一,”馬踏飛廉“上的馬,其實就是馬龍。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龍的騰飛一直是中華民族振興和奮發向上的心理象徵***龍作為一種理念中的神物,現實中並沒有實物存在反映到藝術創作上,自然就有了“馬踏飛廉”的傑作問世。明白了這一點後,我將這一課外小知識補充了給學生。果然,課堂上遺留下的困惑迎刃而解。要想讓學生在書中真正學有所悟,學有所獲,作為教師,必須在備課時將教材內外的知識吃透,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給學生呈現一堂精彩的課堂。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天馬》教學反思3

  我們工作室在領銜人李建榮老師的帶領下,探索交際語境下的語文教學已有一年多的時間。語境能使語言形式與某個特定意義聯絡起來,語言形式的意義因語境而明確;接受者只有把話語置放到特定語境中來解碼,才能準確地把握表達者的會話含義。由此可見,語文教學如果抓住交際語境,不僅能夠較好地完成讀懂課文、讀好文字的任務,也可以透過作者的寫作意圖去洞悉文字的寫作技巧、章法、特色、風格等,從而實現對文字的內容與形式的辯證認識,實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協調統一,實現學生讀文、習得、涵育人生的多重目標。

  《天馬》是一篇說明文,如何在交際語境下來設計,還真是一個難題。初讀題目時,學生可能會對天馬產生一種好奇,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匹馬?什麼樣子?真的是天上的馬嗎?而這樣的好奇,學生自然而然的流露,這不正是學生在與題目對話嗎?不是正與文字對話嗎?交際語境的場正在一個個對題目質疑中形成了。於是,我便按著“語境猜度—語境嵌入—語境假設—語境梳理—語境質疑—語境探究—語境迴歸—語境啟迪”的流程上了這篇課文。在“語境探究”環節,我引導學生與作者對話,感知作者的情感,觸控作者的心靈。

  以“為什麼天馬作為了中國旅遊的圖形標誌?”這個問題為探究點,引導學生通過“體態輕盈、神形兼備、生動健美、自由奔放……”等詞語,體會了“天馬”這個藝術珍品的價值和蘊含的象徵意義。因為剛開始便營造了一個交際場,所以,整個設計非常流暢,非常完整,我覺得教學目標基本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