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霖亭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甘霖亭記》出自於韓日纘的《韓文恪集》,韓日纘是明朝時期的一位人物,擅長書法、作詩。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甘霖亭記》閱讀材料

  甘霖亭記

  韓日纘

  甘霖亭者,為前太守荊公紀雨也。荊公守惠之明年,歲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疇龜坼,郡之人戚曰:“不有播,其曷有獲?”一月不雨謂之幹,再月不雨 謂之亢,一時不雨謂之槁,槁則無歲,無歲是無民也。太守荊公容有蹙曰:“天於民務殖之也,非天棄民,太守其不勤民,實棄守也!”

  於是罪躬簡事,禁酷徙市,損膳惡服。撤蓋謝乘暴赤日中自宮徂郊日行數十里遍籲於群神。其衷疚,其詞傷,其足疻,其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 不雨。行之不輟,爾乃潤風墨雲密佈併發,淹淹祁祁,自原野達於畎畝,無不優渥霑足者。三農慰望,百穀仰榮,鹹歡然謂太守格於天而惠於民。郡人平越守張孟奇 為甘霖之歌,紳衿之能言者和之。

  無何,荊公以內計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無歲,賴公以有歲,國人望公如望歲焉,奈何奪我公?”群走藩臬大夫御史臺、都御史臺為公留行。業裹三月糧,叩 閽乞還我良守,不許。荊公去之日,日集萬眾,積公車不得發,兩岸攀號至百里外。時餘偕諸薦紳餞公州中,揮涕而別。詩云:“試看東江兩岸哭,為官何必要封 侯?”

  郡人乃鳩工程物,作甘霖亭於江之滸。亭成,父老數十輩造韓子之庭請焉,曰:“伐石為亭以記太守之澤,不日成之矣。我輩登茲亭也,如瞻顧復焉,願得子之言以 勒諸石。”餘曰:“公之雨我民也,滲漉於閭閻,淪漬於心髓,其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誠所結,叩於天而天答之,澤於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 祝。

  公名之琦,鎮江丹陽縣人,萬曆甲辰進士。

  《甘霖亭記》閱讀題題目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再月不雨謂之亢 再:二,兩個

  B.無歲是無民也 歲:歲月

  C.行之不輟 輟:停止

  D.父老數十輩造韓子之庭請焉 造:前往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甘霖亭者,為前太守荊公紀雨也。 紳衿之能言者和之。

  B.荊公守惠之明年 不日成之矣

  C.太守其不勤民 其形容憔悴。

  D.自原野達於畎畝 滲漉於閭閻

  7.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撤蓋謝/乘暴赤/日中自宮徂郊/日行數十里/遍籲於群神

  B.撤蓋謝乘暴赤日/中自宮徂郊/日行數十里遍/籲於群神

  C.撤蓋謝乘/暴赤日中/自宮徂郊/日行數十里/遍籲於群神

  D.撤蓋謝乘/暴赤日中自宮/徂郊日行/數十里遍籲於群神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甘霖亭是太守荊之琦為求雨所建,亭子建成十多天後雨就落下,十分靈驗。

  B.求雨得雨,平越太守張孟奇寫詩讚美,當地的士紳都說寫得好。

  C.在惠州老百姓的盛情挽留和向朝廷申訴下,荊太守終於暫時留了下來。

  D.亭子建成,人們在一塊石碑上刻下了韓日纘對荊太守的歌頌之辭。

  9.***10分***

  ***1***將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①***3分***三農慰望,百穀仰榮,鹹歡然謂太守格於天而惠於民。

  ②***4分***我輩登茲亭也,如瞻顧復焉,願得子之言以勒諸石。

  ***2***請指出百姓尊敬愛戴荊太守的兩個事例***可摘錄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3分***

  《甘霖亭記》閱讀答案

  5.B

  6.D

  7.C

  8.D

  9.***10分***

  【***1***①所有種田人歡喜仰望,各種農作物欣欣向榮,人們全都高興地說太守感動了上天而對老百姓有恩德。關注點:“仰榮”“格於天”、句子大意。②我們登上這個亭子,就好像看到荊公又回來了,希望得到你的題記用來刻在石碑上。關注點:“茲”“復”“勒諸石”、句子大意。

  ***2***①荊公求雨得雨,百姓歡欣感激,平越守作歌,士紳唱和。②荊公要調任,百姓向朝廷請求留任。③荊公離開之日,百姓齊聚揮淚送別。④荊公走後,百姓建造甘霖亭紀念。***答出1點得1分,2點得3分***】

  《甘霖亭記》參考譯文

  甘霖亭是為紀念前太守荊公求雨而建的。荊公任惠州太守的第二年,是壬戌年,從夏季的五月到秋季的七月沒有下雨,田地都龜裂了,郡裡的人悲傷地說:“沒有播 種,哪裡會有收穫?”一個月不下雨稱作“乾旱”,兩個月不下雨稱作“亢旱”,三個月不下雨稱作“枯槁”,枯槁就會沒有年成,沒有年成老百姓就沒辦法生活。 太守荊公眉頭緊鎖說:“上天是願意讓百姓生活繁衍的,不是上天拋棄了老百姓,應該是太守不勤政愛民,實際上是上天拋棄太守啊!”

  於是太守思過自責,裁減擾民的政務,禁止酷刑,遷移市場。減少膳食,穿粗布衣服。撤去車蓋,出門不坐車子。冒著烈日曝晒,從府衙到郊外,一天走幾十裡,向 群神籲請。他的心裡內疚,他的言辭傷感,他的腳又青又腫,他的身形面容顯得憔悴。像這樣整日施行,沒有下雨;施行了十天,沒有下雨。仍然施行不停止,這才 涼風漸起烏雲密佈,雨挾風勢下得又大又多,從原野到耕地,全都下了齊腳深的雨水。所有種田人歡喜仰望,各種農作物欣欣向榮,人們全都高興地說太守感動了上 天而對老百姓有恩德。郡人平越太守張孟奇寫了《甘霖之歌》,有文才的士紳們都來唱和。

  沒過多久,荊公由於朝廷考核優等當上了考功令,郡裡的人悲傷地說:“百姓沒有年成,依靠荊公才有了年成,百姓們盼望荊公就像盼望好的年成,為什麼要奪走我 們的父母官?”眾人群聚奔走於藩臬大夫御史臺、都御史臺,希望荊公能留下來。備辦了三個月的糧食,前往朝廷申訴請求歸還自己的好太守,不被允許。荊公離開 的時候,一天就聚集了萬餘人,讓公車停下來不能出發,兩岸的老百姓互相挽著哭泣送到了百里之外。當時我陪同各位士紳在州府中為荊公餞行,揮淚告別。有首詩 說:“試看東江兩岸哭,為官何必要封侯?”

  郡裡的人們於是聚集工匠計算準備物料,在江邊建造了甘霖亭。亭子建成,幾十位父老到我家裡請求說:“採伐石料修建亭子用來紀念太守的恩澤,很快就要建成 了。我們登上這個亭子,就好像看到荊公又回來了,希望得到你的題記用來刻在石碑上。”我說:“荊公為我們的百姓求來好雨,灑落在每戶人家,潤澤在每個人的 心裡,他求雨不只是一天,這是他的精誠所聚結,向天叩請而天應答了他,惠澤了百姓而百姓也感激他。”父老們在亭下徘徊,早晚一定前往祝禱。

  荊公的名字叫做之琦,是鎮江丹陽縣人,萬曆甲辰科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