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通過高中地理學習,作為本次課改的一線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即將給我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在此分享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在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培養出了很多有用的人才,但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更偏重於對地理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上就是“教師說,學生聽”。這種教學理念忽略了學生在創新意識和個性健康方面的發展,也不利於學生知識技能的形成以及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和素質教育可以說是格格不入。這也就說明了傳統教育模式已越來越不符合社會所需人才的培養標準,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在高中一線崗位從事教學也有7年的歷史了,對於新課程我簡單地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重學生,輕教師

  其實在早期的教學評比中經常是無生課堂,就是讓評委看教師的表演,誰表演的好誰的課就好,我一直對此深惡痛絕。在傳統地理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是中心,學生是配角,是聽眾。一堂課上的好不好關鍵是看學生聽懂了多少知識,記住了多少。但是我們應該記住地理教學不僅僅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能力的過程,是提高學生地理素養的過程。有些時候我們要敢於放手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不要急於把知識告訴他們,而是鼓勵他們參與到教學中,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知識。

  二、重過程,輕結論

  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就是要教會學生應試知識,訓練學生的應試技巧,使得地理這個充滿活力和興趣的學科變成了枯燥乏味的死知識。傳統地理教學模式的最高追求就是標準答案,誰的學生在考試中能寫出更接近標準答案的回答,那麼這個教師就是好教師,是成功的教師。但是每個教師都應該知道知識是學不完的,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去獲取知識,而不是讓他們成為機械的記憶工具。

  三、重實踐,輕理論

  地理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地理學的知識廣泛應用於社會生產和生活之中。但是在很多時候,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的興趣並不濃厚。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理論性太強。如何讓學生學以致用,如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教室這很重要。其實我們都知道古人對於農業生產以及天氣、氣候有許多的諺語,這些諺語其實就是古人對地理知識的實踐,或許很多農民不知道它們的地理原理,但是他們知道其地理意義。我們的學生學習地理有什麼用呢?當然是不僅要知道地理現象和原理,更該去理解地理的意義。

  四、重創新,輕識記

  在很多教師的課堂上最急於解決的就是書上的知識點,把書上的知識點記住並很好地在考試中運用,一個好學生就是一個好的解題工具,一個好教師就是一個好的幫學生解題的工具,解出來的答案越接近標準答案那麼這個工具越好。為什麼要有標準答案?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有很多答案?有了所謂的標準答案,我們的學生只知道去識記,去向標準答案看齊。其實我們更應該讓學生去思考“標準答案”真的標準嗎?在實際生活當中又有多少事是有標準答案的?讓學生自己去想,不需要太在意學生想到哪了,想出了什麼連你自己也不瞭解的地方,越是這樣反而越能說明我們的教學是成功的。

  篇2

  在高中的各門課程中,地理與其它學科相比,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嚴密性與邏輯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動與靈活。因此,學習高中地理就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分別採用理科或文科的學習方法。下面主要介紹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規律。

  一、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絡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二、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型別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檢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影象來學習,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脫離了地圖是難以弄懂和解答這類問題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程序”內容,結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圖”和“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充套件圖”學習,使我們比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記住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誌。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複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詢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把地圖印在腦子裡,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佈”,“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幹線”,“工業中心”……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資訊,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於運用,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複耗時,枯燥無味,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圖文結合實際耗時並不多,效果卻很明顯。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識聯絡,融會貫通

  高中地理的學科特點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個特點:

  1.學習的側重點是掌握“有什麼規律?”“為什麼?”“怎麼辦”的問題。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學習“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事物”“有什麼特點”等問題,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記憶性的內容,因此其學習方法的側重點就是解決怎樣科學地、高效地記憶這些地理事實材料。

  而高中地理側重解決的是地理事物的規律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探究這些規律的形成原因來為形成人類的相應對策服務。也就是說,應側重於通過多因素的綜合分析、歸納那些繁雜的地理事實材料,從中推匯出一些規律,從本質上掌握其成因,最後形成人類生產生活的相應對策。可見,高中地理的學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記憶,是應用而非記憶。

  2.無論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現為以人地關係為主線的顯著特點,幾乎所有的地理問題都跟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學習地理必須緊扣這條主線。

  3.許多地理問題都有知識與能力的跨學科特點。自然地理部分主要與數學、物理、生物學科聯絡較多,人文地理主要與政治聯絡較多。對於我們面臨的高考大綜合考試意義尤其重大。

  4.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複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佈、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割槽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詢區域地圖或複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絡,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

  四、小結:高中地理學習方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律介紹

  1.哪些內容應成為學習的重點內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說明某種特點地理現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低氣壓、高氣壓、地球的自轉、公轉等

  ②反映某種地理事物類別的特定概念***對這類概念特別要注意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規律與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時空分佈規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線的分析應用、各類經濟圖表的繪製與判讀、各種地理示意圖的繪製與判讀、圖文轉換與圖圖轉換能力等等。

  ⑷地理內容的文字邏輯表達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資料的能力

  2.怎樣高效地掌握上述學習重點內容

  ⑴用理科思維的方法學習自然地理。

  ①充分運用圖解法,從三維空間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學科的知識解決地理問題

  ⑵注重各類地理圖表的表達功能及其相互之間的轉換關係

  ⑶用文科思維方法學習人文地理。

  所謂人文地理,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與自然地理的學習有較大的差異,它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社會生產活動,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各社會生產部門是怎樣發展起來的,為什麼會沿著這樣的軌跡發展,人類目前面臨的怎樣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從經濟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會生產部門佈局的合理性、科學性,這部分可能與政治課的內容有較多的聯絡,同學們應該把政治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地理學習上來。

  在高中的各門課程中,地理與其它學科相比,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嚴密性與邏輯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動與靈活。因此,學習高中地理就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分別採用理科或文科的學習方法。下面主要介紹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規律。

  一、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絡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二、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型別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檢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影象來學習,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脫離了地圖是難以弄懂和解答這類問題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程序”內容,結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圖”和“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充套件圖”學習,使我們比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記住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誌。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複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詢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把地圖印在腦子裡,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佈”,“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幹線”,“工業中心”……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資訊,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於運用,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複耗時,枯燥無味,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圖文結合實際耗時並不多,效果卻很明顯。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識聯絡,融會貫通

  高中地理的學科特點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個特點:

  1.學習的側重點是掌握“有什麼規律?”“為什麼?”“怎麼辦”的問題。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學習“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事物”“有什麼特點”等問題,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記憶性的內容,因此其學習方法的側重點就是解決怎樣科學地、高效地記憶這些地理事實材料。

  而高中地理側重解決的是地理事物的規律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探究這些規律的形成原因來為形成人類的相應對策服務。也就是說,應側重於通過多因素的綜合分析、歸納那些繁雜的地理事實材料,從中推匯出一些規律,從本質上掌握其成因,最後形成人類生產生活的相應對策。可見,高中地理的學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記憶,是應用而非記憶。

  2.無論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現為以人地關係為主線的顯著特點,幾乎所有的地理問題都跟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學習地理必須緊扣這條主線。

  3.許多地理問題都有知識與能力的跨學科特點。自然地理部分主要與數學、物理、生物學科聯絡較多,人文地理主要與政治聯絡較多。對於我們面臨的高考大綜合考試意義尤其重大。

  4.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複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佈、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割槽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詢區域地圖或複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絡,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

  四、小結:高中地理學習方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律介紹

  1.哪些內容應成為學習的重點內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說明某種特點地理現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低氣壓、高氣壓、地球的自轉、公轉等

  ②反映某種地理事物類別的特定概念***對這類概念特別要注意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規律與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時空分佈規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線的分析應用、各類經濟圖表的繪製與判讀、各種地理示意圖的繪製與判讀、圖文轉換與圖圖轉換能力等等。

  ⑷地理內容的文字邏輯表達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資料的能力

  2.怎樣高效地掌握上述學習重點內容

  ⑴用理科思維的方法學習自然地理。

  ①充分運用圖解法,從三維空間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學科的知識解決地理問題

  ⑵注重各類地理圖表的表達功能及其相互之間的轉換關係

  ⑶用文科思維方法學習人文地理。

  所謂人文地理,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與自然地理的學習有較大的差異,它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社會生產活動,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各社會生產部門是怎樣發展起來的,為什麼會沿著這樣的軌跡發展,人類目前面臨的怎樣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從經濟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會生產部門佈局的合理性、科學性,這部分可能與政治課的內容有較多的聯絡,同學們應該把政治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地理學習上來。

  篇3

  伴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進行,地理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在面向21世紀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引發了課程目標、教材編寫、教學行為、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全方位的變革。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地理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學習地理課的方式、態度、情感與興趣等方面有了較大的起色。但是由於對新課改的基本理念理解各有千秋,過於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響,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有時難免會走入走入一些教學的誤區,給新課改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有的老師甚至已經有了困惑,課改到底在改什麼?課改是不是失敗的?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通過幾位專家的講課,和對課標的解讀和教材的閱讀,以及學友們的聊天,略有收穫。

  一、課標在目標定位上,提出“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總目標。

  新基礎教育強調從培養21世紀現代人才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啟度來確立教學思想,誠心誠意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十分明確。因此新課改把“在活動、實踐基礎上通過交往促進學生髮展”作

  為課程實施的基本思路,從而使課程實施體現出“參與、合作、體驗、探究”為特徵的發展性特點。

  但是得注意不要盲目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因為為了體現“參與、合作、體驗、探究”的精神,許多教師會自然的把小組合作學習用於課堂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經常看到在相當多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其“形”,而無其“實”。在不需合作的時候來個同學間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時候也來個“自主探究”,在聽課者看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活動也許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學生的學習氣氛也比較活躍,但實際上這是種“做秀”,完全不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和認知規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種新的理論,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本身。在崔準老師給我們播放的案例中,我們就找不到“作秀”的味道。因為新課改並不是課堂上熱熱鬧鬧,也不是多上幾節活動課。不能認為要將知識點的落實與過關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

  在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願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但

  是要注意新課改並不是完全摒棄講授法,講授法中教師精彩的描繪、縝密的分析論證、詼諧幽默的語言可以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學習。當然,新課改下課堂教學中的“講”和過去應試教育下課堂教學中的“講”相比起來有了很大的變化:

  一是角色的變化。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是權威,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遞者,在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不再是權威、知識的壟斷者,而是一個和所教的學生同樣水平、同樣無知、同樣充滿了好奇心和創造心的學習者,同時也是學生們最好的朋友、合作者。

  二是內容的變化。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重的是結果,所講給學生的是生硬的知識,是“ 然”,而不是“其所以然”。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向大家講 述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心得體會,在講的內容上,注重的是學習的過程和獲得知識的過程。

  三、課程在教材編寫上,試圖建立旨在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精神的課程新體系。

  在地理新課改中緊跟時代的節拍,利用現代的媒體與手段,是教學改革的必然,教材強調資訊科技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高度重視多媒體網路地理專業教室的建設。我們可以利用電腦把一般教學手段不好表現的內容開發為地理課件,不僅包含文字和圖形,還能呈現聲音、動畫、錄影。但是要避免過分強調多媒體教學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學的獨特功能。

  因為在使用電腦時,傳統的教學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開發課件時,對簡單知識的製作,也會浪費教師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簡單的知識時,充分利用“三板”教學的靈活性,留一些空間給學生,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避免因知識形象化而忽視學生的抽象思維的發展。

  板書是課堂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教師運用書面語言進行教學的有效方式。經過精心設計的地理板書,是地理教學內容的精華,是構成地理知識的骨架。板圖是教師憑藉自己的記憶和熟練的技巧,用簡單的工具和簡煉的筆法在黑板上邊講邊繪製成的略圖或示意圖,只要抓住特徵,突出重點即可。因此板圖具有簡便省時、隨用隨繪、形象生動等特點,恰當運用板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與學友們交流過程中,大家都感覺課改的配套輔助資料太少,課程資源開發無從下手,但是從崔準老師給我們播放的案例中可以發現,課程資源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那位老師並沒有象我們那樣從網上四處收集資料,而是就教材圖、閱讀材料,利用學生已有的相關學科知識等來完成教學任務與課標要求。每個學生其實就是我們的課改輔助資料與課程資源。

  總之,作為本次課改的一線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即將給我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我相信:沐浴著課改的春風,我一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