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謎語有哪些
在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裡,是不是該找點謎語打發時間,接下來請跟著小編愉快地玩耍吧。
謎題:出個主意度端午 打4字常言一
謎底:有點過節
謎題:馬頭栓在竹杆上 打一民間節日
謎底:端午節
謎題:清明木蘭開,直到端午謝。 打一花卉名
謎底:節節花
謎題:小米成點心,需乞求二字。 打一端午節習俗
謎底:吃粽子
謎題:日出日中和日落 打四字時間用語
謎底:端午晚上
謎題:笙簫笛管過端午 打一語文名詞
謎底:多音節
謎題:端午已演變,重點吃粽子。 打一黨史人物
謎底:李宗仁
謎題:人生豈為己,終需立得正。 打一傳統節日
謎底:端午
謎題:“端午偏逢風雨狂” 打4字常言
謎底:有點過節
謎題:高俅最後投誰去,好運一來終升遷。 打一節名
謎底:端午
端午節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麼
紀念屈原說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20] 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30]
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將屈原和端午節聯絡起來的,是南北朝時南樑吳均的志怪小說《續齊諧記》,此時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從唐人歐陽詢轉抄《風俗通》東漢末年應劭著的佚文可見,也許東漢靈帝時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這也是屈原身後400多年的事了。雖許多端午習俗與屈原無關, [29] 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