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歷史答題技巧

  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可以對大家的高考歷史備考有所幫助。

  :

  一、一些材料本身就隱含答案

  許多考生對材料重視的程度不足,閱讀材料往往是淺嘗輒止,不求甚解,不從材料的內容中尋找突破口,不從材料中獲取資訊,而一味根據設問尋找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雖冥思苦想,絞盡腦汁,最終還是未能從教材內容中組織成確切的表述。一些材料本身就隱含答案。

  二、不要在試卷上留白

  遇到題意不能完全理解或不會做的題目時,千萬不要因為對題目有一點不理解或估計該題寫上也不得分,就什麼都不寫。寫上去的內容有時邏輯不一定很正確,一旦採到得分點也能得分。

  建議學生當答題遇到時間緊張時,哪個學科容易就可先做哪一科,由易到難;而且不宜對某一個點“深挖洞”,而要“廣積糧”。

  答案語言要科學規範。一些考生做答時用詞幼稚,詞彙貧乏,不善於用專業語言,常令人忍俊不禁。注重語言表述的正確性,就是要求考生組織答案時必須向教材語言迴歸,使用歷史學科語言。鑑於此,平時教師在要求學生口頭作答問題的同時,必須讓他們多動動筆,以培養學生的歸納、表述和概括的能力,養成運用學科語言、專業術語答題的好習慣。

  答題思路要嚴謹規範。學生做題時要認真審題,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資訊,挖掘一切隱含條件,排除干擾資訊和迷惑條件,並完成以下思維要點:一是辨明試題的指向,明確試題的設問點,問什麼,答什麼,避免答非所問;二是分析命題者的意圖,明確試題所要考查的知識範圍;三是排除思維定勢的影響,越是似曾相識的題目,越要小心,不能簡單地用已做過的類似題目的思維去解答。一句話就是要求學生必須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三、答題層次要清晰

  提倡分點答題,體現序號化、段落化。學生要注意答題格式的規範性,一些學生的答案從頭到尾,不分段落,不分層次,不標要點,條理不清,語無倫次,邏輯不通,重複囉嗦,使閱卷老師很費神費時,難以尋找得分點。尤其使閱卷老師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後,往往對一些可給也不可給分的臨界答案判了死刑。一句話,敘述和論證符合邏輯,步驟明確,無前後顛倒,答非所問的表達。

  四、書寫要規範

  即卷面整潔,字型整齊,層次清楚,易使人產生愉悅感。字型不要太小,字間距、行間距要合理。在正式的考試中,儘量少用縮寫,如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寫成“半半社會”,是不得分的。還要防止出現筆誤或錯別字,這些做法將直接導致扣分,實在可惜。平時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多做一點書面作業,通過書面表達,才能發現問題,錯別字便會無處藏身,前後重複囉嗦的毛病也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