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當前財政政策是什麼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當前的財政政策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當前的財政政策

  2017財政政策3個發力方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了今年的經濟工作,並對2017年經濟工作進行部署。其中,在財政政策方面指明瞭未來的政策取向,會議指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預算安排要適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這次會議對財政政策的定調與既往的財政政策明顯不同,以往的財政政策基本上著重於促增長或保增長,並以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專案投資居多;而這次會議部署的財政政策則作了顯著調整,強調三個發力方向: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保障民生兜底。

  財政政策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為重要的巨集觀經濟政策,也是最能夠起到良好效果的巨集觀經濟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根據新的經濟形勢,作出財政政策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駕護航的決議,是促改革的有力舉措。一方面,財政政策要對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援,為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具體任務制定出針對性更強、支援力度更大的財政性措施。另一方面,還需扭轉不合理的財政措施。比如,對於低效產能和過剩產能企業,要取消財政補貼等維持企業繼續運營的做法,要讓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殭屍企業”,或者環保、安全生產不達標且整改無望的企業及落後產能進行破產清算。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需要大力度的財政支援。追求創新與提升核心競爭力是一項中長期任務,在短期內是無法完成的。但目前階段需要財政政策進行支援,各個時期的政策支援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長遠通道的創新機制和創新型經濟體。其中,培育和發展高階產業是非常重要而又非常艱難的事項,我國將積極發展節能環保、資訊科技、生物、高階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這些產業既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又是未來國與國之間競爭的制高點。雖然這些產業需要長時期的積累才能形成,但是目前階段已經急需相關政策進行扶植,否則,就會錯過最佳的產業啟動期。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地提出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具有特別的意義。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也是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之一,單獨提出這項改革是為了強調當前階段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的重要性以及進行實施的決心。企業成本高的重要因素就是高稅費負擔。為此,降低稅費將是財政政策進行調整的一項重大任務。

  採用積極的財政政策來保障民生兜底,可謂是國家對實施財政功能的一種新提法。這一提法指明瞭積極財政政策的另一個發力方向,即保障和加強民生建設。這次會議也指出,更好統籌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進一步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保障民生的財政政策方面表明我國的財政政策根據新常態發展階段的需要正在進行適度的轉型,表現為從經濟建設型財政向公共財政轉型。這種轉型的意義在於,以積極的財政政策推進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環境治理、生態文明等民生建設。這次會議進一步說明了從經濟建設型財政向公共財政轉型的趨勢。

  與此同時,我國的公共財政需求也是非常大的,最近的年財政收入增長約為10%,但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環境治理幾項財政支出增速則達到20%以上。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逐步加快以及“十三五”規劃中對社會民生與資源環境的高度重視,公共財政方面的支出需求也會進一步加大。因此,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滿足民生需要的積極財政思路即公共財政思路,是對新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建設需求的及時應對。

  2017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效

  今年我國將推動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總體方案。在稅制改革方面,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明確,研究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方案;研究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繼續深化資源稅改革,擴大水資源稅試點範圍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7年“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日前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對今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作出了具體的部署。

  “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適度擴大支出規模,促進經濟執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財政部部長肖捷表示。顯然,“更加積極有效”將成為2017年財政政策的關鍵詞。

  著眼“積極有效”

  減稅增支並重

  “2017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效,‘積極’主要體現在適度擴大支出規模和繼續推進減稅降費,‘有效’則體現在預算安排保障重點、關鍵領域的支出,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民生保障的支出。同時,減稅降費更突出針對性,注重精準發力。”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說。

  2017年的財政收入增收潛力和減收因素並存。與財政收入增收密切相關的一些經濟指標正逐步改善,如企業效益正在好轉,為財政收入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再如改革紅利加快釋放,將帶動納稅主體和稅源數量相應增加。

  支出方面,各領域對財政資金需求很大。支援穩增長、調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進一步加大支出力度。民生保障方面支出也需要合理安排。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預算安排要適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貫徹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方面,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提出了一系列加強財稅政策對振興實體經濟的支援措施。比如,支援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繼續支援做好職工分流安置工作,按照各地安置職工進度及時撥付專項獎補資金;對職工安置困難較大和財政收支壓力大的地區,加大專項獎補資金和就業專項資金傾斜力度;安排補助資金,支援中央企業處置“殭屍企業”。

  同時,今年的財政支出也將更加突出民生保障,比如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著力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健全就業創業政策;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財政補助標準;合理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落實和完善支援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啟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

  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明確,要適度擴大支出規模,中央和地方財政通過合理安排收入預算、全面盤活存量資金,確保財政支出強度不減且實際支出規模擴大。增加的支出,主要用於保障重點領域開支需要。

  “當前經濟形勢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產業結構調整效果將進一步顯現,財政收入也將趨穩向好。同時,考慮到支出將繼續擴大,減稅降費繼續實施,財政收支矛盾還會比較突出。”白景明說。

  在減稅增支的前提下,如何應對財政收支矛盾?白景明認為,必須著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尤其是要更加註重優化結構、用好增量、啟用存量,找準支出切入點,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並加強預算績效管理。

  營改增繼續落實

  減稅效應將擴大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我國大規模減稅降費,特別是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新增試點行業全部實現總體稅負只減不增的預期目標,全年降低企業稅負將超過5000億元。同時,還採取了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等措施。

  “減稅降費同樣是積極的財政政策,2017年要在降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等方面立竿見影,振興實體經濟,重塑中國製造國際競爭力。”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張連起說。

  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明確,繼續落實並完善營改增試點政策、擴大減稅效應,落實好其他已出臺減稅降費政策,研究實施新的減稅措施。同時,進一步清理規範基金和收費,再取消、調整和規範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專案;公開中央和各地收費目錄清單。

  作為最重要的減稅政策,營改增在2017年的減稅規模將進一步擴大,主要是由以下客觀因素決定的:2017年有4個月的四大行業減稅翹尾因素;按照營改增政策規定,納稅人2016年購入的不動產當年可以抵扣60%,剩餘的40%將在2017年同當年購入的不動產60%可抵扣部分一起抵扣;隨著政策和徵管的不斷完善,特別是企業對稅制適應性的不斷增強、內部管理不斷改進,抵扣的數額也會明顯增大。

  對於在試點中個別納稅人出現稅負不同程度上升的情況,肖捷日前表示,財稅部門將繼續加大政策宣傳和輔導力度,進一步優化納稅服務,幫助企業將政策用好用足,使更多企業在改革中受益,享受改革紅利。企業也要創新完善自身經營管理模式,主動適應稅制轉換的新要求。

  “營改增實現了制度設計和改革的預期目標:一方面,通過打通抵扣鏈條,減輕企業不合理負擔,消除重複徵稅;另一方面,通過改革促進社會分工細化,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創造條件。新的一年應該繼續推進實施營改增,發揮更大的改革紅利。”白景明說。

  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也是完善增值稅制度的關鍵一步。下一步,財稅部門將在全面總結評估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對增值稅制度作進一步完善,為試點結束後貫徹稅收法定原則,啟動增值稅立法創造有利條件。

  財稅體制改革深化

  個稅改革有望突破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稅制改革和財政體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基本出臺。2017年,如何落實已出臺的財稅體制改革措施,又將推出哪些改革新措施?

  對此,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明確,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按照構建現代財政制度的要求,加快理順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收入範圍,健全地方稅體系,推動形成權責利清晰、更加有利於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財稅體制。

  2016年8月份,國務院釋出《關於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下一步,改革應細化檔案,形成操作性強的‘施工圖’,確保改革措施落地,尤其是要在明確中央各部委職責的基礎上,進一步具體劃分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

  據悉,今年將推動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總體方案。

  在稅制改革方面,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明確,研究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方案;研究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繼續深化資源稅改革,擴大水資源稅試點範圍;貫徹稅收法定原則,配合做好菸葉稅等稅收立法工作;起草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條例;研究制定個人收入和財產資訊系統建設總體方案。

  “在營改增穩步推進的同時,個人所得稅改革將是今年稅制改革的最大看點。”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表示。

  “近期社會熱議的企業稅負問題,實際上也是和我國目前稅制結構中間接稅比重過大有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應該通過稅收制度的優化,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降低間接稅比重,使稅收負擔分配結構更加公平合理。”張斌說。

  張連起也表示,今年個人所得稅改革有望獲得實質性進展,按照“增低、擴中、調高”的總原則,立法先行、漸進突破,逐步形成“綜合扣除+專項扣除”的稅制框架。

  在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方面,今年將推進預算公開,提高預決算透明度,著力打造陽光財政。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加強專案庫特別是儲備專案建設,進一步細化預算編制,提高年初預算到位率。同時,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逐步將績效管理範圍覆蓋所有預算資金。

  2016年,我國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和擴大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規模,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取得積極成效,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包括區域性地區償債能力弱化,違法違規融資擔保現象時有發生,一些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專案存在不規範現象等。

  2017年如何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確保財政可持續?對此,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明確,2017年將強化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預算管理;妥善處理存量政府債務,加大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工作力度。

  “要加強對地方落實債務管理制度的監督,加大查處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為和問責力度。”肖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