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養生要怎麼運動

  小寒節氣今至來臨,小寒天氣寒氣逼人,意味著小寒期間北方或將有凜冽的寒風捲著鵝毛大雪飄飄然降臨,而南方也會大幅降溫。小寒節氣常有冷空氣頻繁活躍。這個時節要怎麼運動才健康呢?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吧。

  小寒保暖禦寒重在飲食調養及舒緩運動。小寒節氣宜食用溫熱食物以增加熱量,而小寒寒冷季節容易抵抗力差生病,蕭條寒冷陰鬱的季節更容易使人抑鬱,所以小寒運動是絕不能忽略的。

  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中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養生宜舒緩運動

  俗話講“冬練三九”,小寒節氣是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大好時機,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室外氣溫過低,容易造成體表血管遇冷收縮,流速減慢,肌肉的粘滯性增加,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柔韌性降低,如果此時馬上進行大運動量活動,極易造成運動損傷。因此,運動前要做一些準備活動,慢跑、擦面、拍打全身肌肉,或是雙手抱拳虎口相接左右來回轉動等。這樣可以增加手指的靈活性,預防凍傷。小寒養生要順應自然,注意養藏,不能熬夜,天亮後再起床活動。冬季注意不要劇烈活動,減少精氣消耗。鍛鍊以動作緩慢、輕柔、運動量不大的八段錦、太極拳等傳統健身方法為佳。

  生命在於運動。民諺亦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鍊的重要性。善於養生的人,在小寒節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以取得養肝補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比如瑜伽、太極拳、散步、慢跑、跳繩、踢毽、打球、做操、練拳舞劍等,都是適合冬季鍛鍊的專案。冬季鍛鍊還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小寒養生宜食溫熱食物

  小寒節氣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對人體的侵襲。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栗子、核桃仁、杏仁、鱔魚、鱅魚、鰱魚等。

  小寒節氣怕冷不要緊,飲食抗寒,適當吃些山芋、藕、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其含大量礦物質和熱量,常食可抗寒。 冬季食粥:麥片粥,宜養心;蘿蔔粥,能化痰;山藥粥,益腸胃;核桃粥,善養陰;玉米粥,可開胃;紅薯粥,補腎肝。小寒適合吃一些高蛋白質食物,因為寒冷使得血液收藏在體內,內臟的供養反而充足,所以冬季就更適合進補。

  小寒時節的起居養生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小寒時,太陽執行到黃經285度,時值公曆1月6日 左右***1月5日~7日***。小寒之後,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俗話說,冷氣積久而寒。此時,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

  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是與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相比較而言,“寒”即寒冷的意思,表明已進入一年中的寒冷季節,古人認為,此時天氣寒冷,但還未到達極點。小寒過後即進入最為寒冷的“三九天”,在養生保健方面中醫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小寒節氣飲食應減甘增苦

  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乾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宜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乾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

  小寒節氣起居要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氣寒冷,則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

  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於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小寒節氣運動宜在日出後

  小寒正處於季冬之月,此時陽氣潛伏。在精神調養方面,應寧神定志,避免情緒過於激動,保持心態樂觀,莫要勞神憂事。

  季冬之月,此時陽氣潛伏。在精神調養。運動專案可以選擇長跑、滑雪、跳繩、踢毽子等。可選擇《遵生八箋》裡的“十二月坐功”:每晚11時至凌晨3時,正坐,一隻手抱住腳,另一隻手抱腿朝頭上方用力抬,直到抬不上去為止,左右方向各做三至五次,然後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入丹田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