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夏至節氣諺語有哪些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最長的一天,它意味著不溫不火、不深不淺的初夏時分恍惚而去,那麼夏至節氣諺語有哪些?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夏至節氣諺語

  1、夏至節氣諺語之一

  夏至東風搖,麥子水裡撈。

  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

  夏至東風搖,麥子坐水牢。

  寧栽霜打頭,不栽立夏後。

  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

  夏至東南風,十八天後大雨淋。

  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夏至響雷三伏冷,夏至無雨晒死人。

  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熬煎。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

  清明高粱小滿谷,芒種芝麻夏至豆。

  夏至無雲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

  夏至不起塵,起了塵,四十五天大黃風。

  春來遍地綠,夏至剩半數,秋天無人管,入冬又荒蕪。

  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裡鋤一遍,賽過水澆園。

  初頭夏至十頭割,十頭夏至兩頭割,兩頭夏至騎拉著割。

  夏至不種高山黍,平地還有十天谷耕地看拖頭,耙地看牛頭。

  2、夏至節氣諺語之二

  夏至不熱,冬至不冷***陝、贛***。

  夏至未到莫道熱,冬至未到莫道寒 ***贛、川、鄂、冀***。

  夏至悶熱汛來早***冀***。

  3、夏至節氣諺語之三

  吃了夏至飯***面***,一天短一線***贛、冀、晉***。

  夏至端午近,麥子滿倉囤;夏至端午遠,年景必有閃***魯***。

  夏至加端陽,田裡不打糧***陝***。

  五月夏至頭,擔水救禾苗;五月夏至中,多雨又多風;五月夏至末,大水溢塘坡 ***贛***。

  4、夏至節氣諺語之四

  夏至大爛,梅雨當飯***浙***。

  夏至落雨,九場大水***鄂***。

  夏至下雨十八河***湘、貴***。

  夏至落大雨,八月漲大水***湘***。

  夏至過後養生注重強心健脾

  夏季要睡好“子午覺”俗話說“不過夏至不熱”,從夏至起,真正進入了炎炎夏日。夏天陽光凶猛、氣候炎熱,加上人體陽氣上揚,易使人氣煩浮躁。夏季要注意養“心”,保持心境平靜,心情愉悅。起居上宜睡好“子午覺”,即最遲晚上11時前進入夢鄉,中午要適當小憩。

  此外,雖然夏季天氣炎熱,但也要適度進行體育鍛煉。可選擇早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在海邊、公園等空氣清新的地方,進行散步、慢跑、太極拳、游泳等出汗少的運動。

  一些疾病適宜“冬病夏治”夏至後很快進入“伏天”,這個時節一些在冬季常發以陽虛陰寒為主的慢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腸胃病等,反而減少發作或不發作,故此時施行“冬病夏治”療效顯著。

  夏天可多吃“苦”。在飲食上,建議減酸增苦。夏季肝氣弱,心氣正旺,金氣受傷,飲食應注重調理脾胃,益肝補腎。夏至前後可多飲綠豆湯、吃些萵筍、苦瓜等苦味蔬菜,另外還要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

  夏至怎麼吃冰的

  1、冰先含***中再吞下

  吃冰的時候,先把吃下的冰含在口中,別急著吞下去,等到冰溶化後再慢慢吞入。

  2、先吃料再吃冰

  如果您喜歡吃剉冰,最好是先吃料***水果、蜜豆等***,等到冰化掉一些再吃,也可以降低傷害。

  3、吃冰最好在“嘴邊”

  有報道說,吃冰會引起頭痛,主要是因為口咽接近腦部和頭部的神經節,因此可能引起偏頭痛或眩暈。所以含冰的位置要在口腔較前面的地方,就是接近嘴脣的那一邊,而不要含在靠近喉嚨的地方,這樣可以避免冰直接刺激上顎上方的蝶神經節和附近的三叉神經,而引發疼痛了。

  4、吃冰不如喝冰紅豆湯

  愛吃冰的人不妨把水果或加在剉冰上的紅小豆、綠豆、蜜豆等材料放進冰箱,吃冰涼的水果或是紅豆湯、綠豆湯,而不要直接吃冰,同樣可以達到清涼解暑的功效。

  5、吃冰選在中午

  在高溫下不吃冰確實很難,建議吃冰的時間可選擇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因陽氣盛時吃冰的傷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