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早期閱讀是什麼意思

  孩子的早期閱讀,可以為孩子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孩子早期閱讀的意思,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早期閱讀的意思

  在這裡我給家長們的答案是:早期閱讀是指學前兒童憑藉色彩、影象、文字並藉助於成人形象的讀講來理解讀物的活動過程。可以說,對孩子而言,閱讀不僅是視覺的活動,也是聽覺的活動。

  那麼下面我們就要談談閱讀從什麼時候開始了。

  我們先來從字面來理解“閱讀”的含義,閱讀包括兩方面內容:“閱”與“讀”。“閱”——輸入的過程,而“讀”——輸出的過程,大腦的發育具有不等速性,我們的大腦有諸多功能,這些功能不是同時發育成熟,我們的“閱”和“聽”是從出生的那一刻就具有的能力,而“說”的能力在腦發育的較晚的階段才會出現。寶寶從一出生就有了“閱”的能力,所以說閱讀應該從寶寶出生就開始了。

  閱讀有幾種形式呢?

  我想每位媽媽都會給寶寶買書對吧,這就是第一種形式——親子共讀。每位媽媽也會給寶寶講故事對嗎?這是第二種形式了,還有一種形式,就是寶寶自己看書,前提是寶寶要有一定的識字量。

  先來告訴媽媽們如何給寶寶講故事吧!很多媽媽都會在這方面陷入誤區

  講故事的目的無非有這樣三點:講故事的目的:

  1、提高兒童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2、為兒童語言發展提供豐富的詞語儲備。

  3、培養寶寶聆聽的習慣。

  媽媽們一定會犯愁,要給寶寶講什麼樣的故事呢?其實很簡單:發生在寶寶身邊的事物,就可以講給寶寶,這叫生活故事。同時還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故事書來講,在這個過程中,形式很重要:媽媽請不要依賴於聽錄音,因為什麼聲音都沒有家長的聲音更吸引孩子,聽錄音只可以作為一種補充!

  聽故事的時間可以選擇在睡前,也可以在車上、公園裡,隨時隨地的講給寶寶聽。

  親子共讀是閱讀習慣養成的重要內容

  親子共讀要分階段來進行,因為每個月齡段的寶寶學習方式不一樣,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選擇的書籍,共讀的方法都不相同。

  我們先來說第一階段:

  6個月前的小寶寶,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還比較差,媽媽可以準備一些簡單的卡片給寶寶看,同時告訴寶寶圖片的內容。

  6個月的寶寶就開始吃書了,其實這也是寶寶閱讀的一種行為,寶寶是通過用口探物來學習的,所以這一時期的孩子吃書就是對書感興趣的一種表現,媽媽是不可以制止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寶寶準備一些可以啃咬的書籍,保證衛生。

  接下來寶寶,就開始撕書了!這同樣也是寶寶的一種閱讀行為,此時寶寶的閱讀,更多的是為了鍛鍊手部力量的發展,那麼媽媽此時要為寶寶準備撕不爛的圖書。

  這一階段是寶寶的前閱讀時期和語言的萌芽期,父母的任務就是讓孩子對書感興趣,讓他喜歡書,因此寶寶要怎麼翻、怎麼看、怎麼玩,都隨他。

  在寶寶一歲半之前,媽媽可以跟寶寶進行的讀書活動有:1、吃書2、翻書3、把書開啟合上這些活動寶寶可以在一歲前完成。在寶寶9個月以後,還可以進行看書識物的活動。一歲半前的寶寶圖書多以認知類為主。

  我們可以為寶寶準備的圖書有:

  圖書的選擇:

  1、塑料書,這種書可以讓孩子在洗澡時邊玩邊看

  2、布書,也是不易撕壞的,比較適合這個階段的寶寶。

  3、立體書,可以展開成立體模型的玩具書,可引起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4、洞洞書,通過孩子的觸覺來認知,並引發閱讀的興趣。

  5、撕不爛,滿足兒童撕扯的慾望。

  6、畫面單一,無字或少字的大圖畫書。

  孩子閱讀的意義

  可以說,閱讀對於寶寶早期成長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首先閱讀可以開發幼兒心智,達到早慧的目的。其實促成幼兒早慧有很多途徑,我們為什麼特別推崇閱讀呢?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閱讀對孩子的幫助是其它教育途徑無替代的,而且具有綜合性效應。

  通過閱讀,孩子獲得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特別是理解力、判斷力、感受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非常突出。這正是我們學校教育經常提及的——智力因素,有研究表明,每天堅持閱讀、具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在學習方面表現的比較突出。

  同時呢,閱讀還能使幼兒建立高階敏感;豐富情感世界,培養幼兒靈性,發達幼兒思維,早早開始閱讀的話,這個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早慧的境界,並且為一生的發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而閱讀最重要的是習慣的培養,如何來培養寶寶的閱讀習慣,真的是需要科學的方法,需要我們的家長好好學習,一定要符合孩子的月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這就是我今天要告訴各位家長的!當然在後面還會為家長們解答一些關於閱讀方面的問題!

  現在有一種說法是“早期閱讀”,我想媽媽們並不陌生,每個寶寶降臨人世,每位媽媽都想開始為寶寶實施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