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保健的方法有哪些

  在寒冷乾燥的冬天裡,大家要想做好養生保健,就得注意科學飲食的方法。那麼?不如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冬季養生保健的相關方法吧!

  冬季養生保健的方法

  1、早睡遲起

  《黃帝內經》稱“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說在冬季應該早睡晚起,等太陽出來以後再活動。在寒冷的冬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尤為重要,從傳統養生學的角度講,冬季適量地增加睡眠時間有利於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能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祕,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

  2、冷水洗臉

  冷水洗臉醒腦提神,鍛鍊耐寒能力,不但能預防感冒,同時還能起到臉部美容的功效,還可以治療慢性鼻炎。若能結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陽、頰車等穴,則效果更佳。

  3、晨飲溫水

  洗臉刷牙後喝1杯溫開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腸,另一方面可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心肌缺血,同時還能維持細胞滲透力,促進細胞代謝。

  4、背部保暖

  風寒等邪氣極易通過人體的背部侵入,引發疾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要注意保暖背部,避免陽氣受到傷害。

  冬季飲食的注意事項

  1、少食生冷,多喝粥湯

  冬季食用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腸胃,造成腹痛、腹瀉等。因此,注意選擇適宜的烹調方式也很重要。在烹調食物時,儘量多采用燉、煮、蒸、燴等方式,這樣更易儲存食物營養,有利健康。

  2、多吃蔬果,強體抗病

  冬季乾燥,特別是北方地區,由於吃肉較多,容易出現大便乾燥。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還可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祕。

  3、適量補充,點到為止

  冬季寒冷,日照時間縮短,人們的戶外活動減少,很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注意經常吃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奶類、豆製品、海產品、動物肝臟等。冬季可供選擇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如夏秋季節豐富,容易出現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不足。因此,可以選擇營養素補充劑,補充膳食中的不足,如維生素C、維生素D等。

  冬季養生吃的食物

  1.枸杞

  養肝明目。冬季是補腎的好季節,而枸杞是補腎佳品。枸杞性味甘平,歸肝、腎經,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對腎臟和肝臟都是寶。在空氣乾冷的冬季,眼睛易乾澀、流淚,常吃枸杞還能緩解這些症狀。

  2.大棗

  補中益氣。大棗對身體好處不少,民間有“一日吃仨棗,一生不顯老”的說法。中醫認為,大棗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補品。它富含鐵元素,可促進血液迴圈,病後體弱、貧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都適合用大棗調理身體。建議把紅棗在鐵鍋裡炒黑後泡水喝,可治療胃寒、胃痛。紅棗水裡加入桂圓,可作為茶飲,有補血、補氣的功效。

  3.當歸

  活血祛寒。天冷時食物能幫人體禦寒,1800多年前的中醫經典著作《金匱要略》中,就有一款特別適合寒冷季節食用的“當歸生薑羊肉湯“,主要成分之一當歸,被歷代醫家譽為“血中聖藥”。當歸性溫,入肝、心、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當歸並非只適合女性使用,凡是血虛、血瘀的病人,表現為血虛頭痛、頭暈心悸、面色萎黃、跌打損傷、面板感染、血虛腸燥便祕、虛寒腹痛等,都可一試。

  4.白蘿蔔

  去火化痰。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十一月蘿蔔賽人蔘”。白蘿蔔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生的好食材。中醫把肺看做“嬌髒”,是外邪首先侵襲的地方,立冬後需特別呵護。白蘿蔔性涼,味甘辛,歸肺、胃經,對肺胃有熱、痰多、氣脹食滯、消化不良、大小便不暢的人尤其適用。在食用上,它有兩個最佳搭檔:如想發揮止咳效果,就將白蘿蔔和冰糖搭配,共同達到除痰潤肺、和中止咳的作用;如想抑制咽喉發乾、疼痛的症狀,可把白蘿蔔與青果煎煮後當茶飲,能很好地緩解肺胃熱盛引起的咽喉腫痛。

  5.紅糖

  化瘀散寒。冬季強調溫補,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能“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對體寒虛弱、造血功能下降的老人,尤其是大病初癒者,紅糖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物美價廉的補品。而且,紅糖是未經精煉的粗糖,保留較多維生素和鐵、鋅、錳等礦物質,營養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