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意雕刻作品

  薄意藝術是在明末清初石章的博古紋飾和錦邊浮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薄意"雕刻的製品,一向以"重典雅、工精緻、近畫理"而著稱,它是融書法、篆刻、繪畫於一體,並且介於繪畫與雕刻之間的獨特藝術。"薄意"藝術,富有欣賞價值。那麼接下來和小編一起去看看所謂的薄意雕刻吧。

  圖片

   圖1

   圖2

   圖3

   圖4

  薄意雕刻的內容

  壽山石薄意藝術能從民間工藝中脫穎而出,把中國畫的畫理融於石頭之中,使人間永珍濃縮於方寸之間,成為一種富有人文氣息的獨特藝術,靠的就是藝術家永無止境的追求精神。經過以林清卿為代表的數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不斷實踐,才使薄意作品成為一幅幅畫和一首首詩,其藝術形式、風格特點以及欣賞價值,己在壽山石雕藝術中自成體系,堪稱我國傳統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正因為這樣,當代薄意大師郭懋介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薄意者,吾稱其為'刀畫',即在石上以刀代筆作畫也,但它比作畫更難,因為石料形狀不一,有裂痕、有瑕疵、有皮層,必須具有揚石之長,避石之短,化弊為得之功底,非一張作畫的白紙可同日而語。特別是遠近呼應,虛實沉浮,意到力不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易也。"

  由於薄意淺刻如畫,耗材甚微,所以特別適合於雕琢像田黃石、芙蓉石之類珍品原石。田黃石素有"易金三倍"之說,其價值錙銖相計,因此雕甫琢時連石屑也不忍有所損失。

  薄意猶如一幅微微浮起的國畫,取材廣泛,講求意境。內容包括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瓜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