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善精美書法

  馬寶善1941年生於山西省太原古交市,大學文化,高階編輯,北京市法學會理事,曾多年擔任法制日報社副社長,中國律師報副總編輯,現任中國行為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天台易道研究院院長,易明書畫院院長,華夏都市記者俱樂部名譽會長。我國當代知名書法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圖片,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關於圖片欣賞

  關於圖片1

  關於圖片2

  關於圖片3

  關於圖片4

  書法創始人

  守望中國書法的歷史巨集卷,追本溯源,吾等必須穿越時空,一直追尋到軒轅黃帝,也就是五千年前……

  當時軒轅黃帝一統中國,各個部落的戰爭終於平息下來。但軒轅黃帝知道他們內心依然充滿戰爭的激情,這顆心不會馬上平息下來。如果大家的內心都不能平靜和諧下來,華夏民族就不一定有和諧。於是軒轅黃帝運用了四樣東西,這四樣東西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琴棋書畫。

  琴為首,軒轅黃帝要以琴調心。因為琴聲是一個人內優外化、外優內化的互動,用琴調整內心的平和、和諧。接下來太極生二儀,乃圍棋。棋子為一黑一白,與象棋你死我活不同,通過圍棋讓你學會雙贏,在雙贏的思維模式中變得包容。再接下來二儀生四象,則是書法。書法需要紙、墨、筆、水,你必須把這四樣調和非常合適,方能得心應手寫出一幅好字來。通過書法讓人們處理問題時兼顧幾個方面,然後把它調和到一個最合適的度,這四個方面加上內心居中制衡,這乃是五行運行了。最後則是四象生八卦。儘管有八個方面,但是心還要居中制衡,則是九宮營運了。所以中國曆朝歷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村舍私塾,從小都要學琴棋書畫,把它作為修煉內心的法器,當成學習如何居中制衡的動態模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如何修心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書法也就成為中國傳統的根文化之一,其中蘊含浸潤著《易經》哲學和道家文化,成為中華民族代代相傳、人人必學之的文化傳統。

  當歷史長河流淌到20世紀四十年代,定格在黃土高原山西交城縣一個小山村,有一個年僅6歲的小男孩,正在揮毫習字,他就是馬寶善。

  馬寶善6歲習字,源於一次偶然的奇緣。年底父親進太原府採購年貨,路遇一位流落街頭的老先生,名叫李宗堂。便領回村來教寶善和村裡兩三個孩子識字。這位老先生不僅會教孩子們背誦《三字經》、《四書》、《五經》,竟然寫得一手漂亮毛筆字。寶善記得開始練仿習字時,用毛邊黃紙打好格,一格一字,最早寫的是"一去二三裡,沿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天天仿習,一天一張。後來才知道,仿寫的是柳公楷書。這奠定了他書法的啟蒙。春夏秋冬,日月穿梭。寶善每日鋪紙打格,沐筆研磨,一筆一字,一日一張,一寫就是六年,練就了一手功力渾厚的漂亮毛筆字。12歲就成為村裡頗有名氣的小書法家。每逢過節,左鄰右舍都來請他書寫對聯,家家張貼。

  寶善幼年習字,少年成書。雖不懂易學與道,卻無意中在練仿習字之中,潛移默化地修練出紙墨筆水以心居中制衡的五行執行,並在其中洞悉感知到心靈與自然交流對話。筆隨心動,靈性雋永,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情懷,在淡雅與寧靜中成功,在超然與灑脫中飛翔。

  書法是有根的。根植於中國的漢字文化,通過書法的形式,體現漢字本身獨有的深厚的內在藝術魅力。漢字是有魂的,根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和靈魂,正是《易學》。

  毋寧道馬寶善與書法有緣,與其說馬寶善與易學有緣。上善若水,易學為基。寶善幼年書法啟蒙到少年書法略成的經歷,已從書法的魅力中,開始體悟一種內在的和諧,一種對人類終極關懷的思考,一種得以內心的寧靜,人性的恢復以及善良的歸宿之根本。這正是寶善後來始創《易道書法》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