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積薄發書法作品

  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髮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厚積薄發成語出處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許知行 此題,出自許知行關於讀書作文的名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以筆者的理解,這裡的“約取”,不單指少取,主要是指慎取、精取,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所謂“取”,就是對書中所言之事、所論之理、所抒之情的認可和接受。“取”不貴其多,而貴其精,應以“少少許勝多多許”。

  歷觀中外讀書經驗,如果說博覽群書重要,那麼慎取、精取則更重要。有些書,即使是佳作,也往往並非字字珠璣,句句真理,而是玉瑕共存,精粗混雜。因此,不能對其不加分析,兼收幷蓄,必須認真思考,分清優劣,去粗取精,棄偽存真。越是博覽,越須慎取精取。否則,不加分析,盲目濫取,那就“盡信書,不如無書”,輕則無益,重則有害了。知貴精,不貴多。真正有學識者,不是記住很多死知識的人,而是積累了知識精萃的人。古今學界有識之士,治學都很注重“博觀而約取”。觀而有選,取而有擇,有的放矢,唯真是取。唐代韓愈,在《原道》中批評有些人讀書作文,“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王安石提倡:讀書要“深思而慎取”。

  清代精於讀書之道的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解釋杜甫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時說:“蓋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圇用其糟粕也……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愛因斯坦在談到讀書時有段很精闢的話:“在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也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並將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無疑,這是基於切身體悟的真知灼見,發人深思,堪資借鑑。要做到博觀精取,首先要能識精。這就要對所觀之書熟讀精思,反覆玩味,慧眼識珠,知其精義。宋代朱熹的“剝皮、去肉、見髓”之法,頗有見地。他說:書之精華,“猶如數重物色包裹裡許”,須要一重重剝開,“去其皮,見其肉;去其肉,見其骨;去其骨,見其髓。”

  明白了“皮、肉、骨、髓”之所在,方能心中有數,取其精髓。否則,盲目濫取,也就難得其精了。這裡,筆者記起英國文學家柯爾律治的讀書四喻。他說:有的人“像濾豆漿的布袋,豆漿都流了,留下的是豆渣”;有的人“好像是計時的沙漏,注進水,流出來,到頭來一點疤痕也沒留下”;有的人“像海綿什麼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甚至還弄髒了些”;還有的人“像是寶石礦床的苦工,把礦渣甩在一邊,只撿純淨寶石”。此喻形象貼切,給人啟迪。有些人讀書不懂“約取”之道,或如“布袋”,取粗去精;或如“沙漏”,不留痕跡;或如“海綿”,啥都吸收。如此閱讀,效果可想而知。我們讀書應當像寶石礦的苦工那樣,辨明瑕玉,甩掉“礦渣”,只取寶石。

  博觀:指大量的看書,多多閱讀,瞭解事物;約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來。

  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 其實上面兩句話的意思差不多,總的意思就是指要經過長時間有準備的積累即將大有可為,施展作為。